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本将实行战略转移的大战略背景出发,研究中小企业和民管企业发展机遇与中小企业由来已久的融资难桎梏其发展的矛盾,根据中小企业发展均要经初创、成长、成熟三阶段,在每一个阶段的融资需求和融资量等所需的金融服务的不同性,以及中国的改革和制度变迁的特点,按比较优势的原则,作者提出构建以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主体和地方性民营金融机构为重点,国有商业银行为辅助的互有分工,共同发展,共同竞争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全面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2.
科技中小企业因其技术、市场和风险方面的突出特点,融资难问题异常突出。从金融、财政、制度3个方面,对美国、德国、日本等典型国家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的构建情况、内在功能及其实现效果进行了比较,归纳了发达国家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在法律制度、信用担保机构、金融市场、中介服务体系方面的共性因素、发展经验,并由此得到了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罗景欢 《经济论坛》2000,(10):20-21
我国中小企业因其规模小,经济实力相对较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因而从金融市场获取资金较为困难,常常处于不利地位。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必须着力构建以下三个分体系。 一、贷款金融体系 考虑到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应以现有的商业银行、信用社作为中小企业贷款的主要操作者。在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体系中,要发展完善好三个层面上的组织机构。 1.商业金融机构。我们应努力建立起一批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小型金融机构,负…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运行中,对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中小企业容易受到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影响,因此需要政府从财政、税收、金融等宏观政策方面给予适当支持,以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更好更快地成长。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述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揭示了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政策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近中期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支持政策的建议。主要建议包括:一是调整和优化财政资金支持中小企业的方式,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二是拓展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形成明确的法律依据;三是规范和清理中小企业各项收费政策;四是落实并细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五是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健全多层次融资体系。  相似文献   

5.
宋袆 《生产力研究》2006,(10):258-260
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建立对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分析了国外政府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方面所采取的政策和经验,并提出了我国应在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建立信用担保体系、提供立法支持、发展资本市场等方面可以采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7.
只有恰当界定政府与市场发挥作用的边界,政府才能真正找准政策着力点,实现与市场和社会的充分互动,形成政策的累积效应.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对政府与市场作用有效性边界研究提出要求.政府与市场作用有效性边界的划分除了要对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职能范围予以确定外,还要关注企业所处产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企业自身不同的发展周期下的边界变化.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打造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电子平台,建立金融支持评估体系和预警系统,重视社会力量的作用、按融资性质对中小企业重新分类是合理划分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体系政府与市场作用有效性边界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政府职能与中小企业融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玲 《经济论坛》2004,(17):54-5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速度之快令世人瞩目,党的十六大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并确认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面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趋势与现实所面临的重重困难,尤其是融资难的矛盾,中小企业出路何在?  相似文献   

9.
蒋豪杰 《时代经贸》2007,5(12Z):180-180,186
本文涉及内容主要通过分析中国目前中小企业和银行在融资问题上存在矛盾的原因,为中小企业融资和银行信贷达到预期的平衡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对资金的需求增加,但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着从银行得到的资金融通困难。国家对银行投资的控制,银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等一些现实情况,从而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和银行信贷之间出现了失衡。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资金供给的减少,银行和企业信贷成本的增加,及信息不对称和大型商业银行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由此,本文提出了银行在产品开发、业务推销、企业制度等方面的建议。同时认为应该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和渠道。  相似文献   

10.
试述构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玉荣  冯琳 《技术经济》2002,21(5):37-39
一、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必要性1.从理论上讲 ,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存在着许多不效率 ,从而导致企业越来越强烈地“脱媒” ,积极地转向市场寻求直接融资。(1)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存在着成本差异。企业选择市场还是银行 ,成本差异往往是一个至关重大的考虑因素。与直接融资相比 ,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已超过10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产值和利税分别占60%和40%,提供了75%以上的就业机会。目前,中小企业虽然具有机制灵活,反应敏捷等优点,但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尚不成熟完善,它们在经营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扰,其中融资问题表现的最为突出,严重影响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近年来,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开展了较为广泛的学术争鸣,但所提对策措施,在现行条件下操作起来困难较大,关键的是不能从根本上依靠市场机制解决问题。本力图从广大中小企业的资金实际需求出发,从市场经济条件下可能的资金来源渠道上(不局限于银行和政府政策扶值),研究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问题的提出我国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户数众多,在我国国民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解决就业、稳定财政收入、推进城镇化等方面具有大企业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中小企业一直都未能享有与其作用相适应的金融支持与资金保证。据统计,占全国企业总数98.5%的中小企业以其48.5%的资产,提供了69.2%的就业岗位,57.1%的社会销售额,为国家创造了43.2%的税收,但是同期中小企业贷款总额仅占同期金融机构贷款总额5%(以上数据根据1997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在中小企业较为发达的上海,中小企业所创…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是我国西部数量最大的企业群体,是创业就业的主要载体,已成为推动中西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中西部中小企业发展所需大部分资本来源于外部融资,因此如何立足于中西部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通过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等多方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协力合作是经济转型中重要课题,本文对此探讨  相似文献   

15.
司浩婷 《时代经贸》2012,(6):203-203
中小企业是我国西部数量最大的企业群体,是创业就业的主要载体,已成为推动中西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中西部中小企业发展所需大部分资本来源于外部融资,因此如何立足于中西部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通过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等多方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协力合作是经济转型中重要课题,本文对此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杨志宁 《经济师》2002,(4):143-143,145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这已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分析了中小企业在融资中面临的障碍。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建立和完善适应中小企业需要的融资体系  相似文献   

17.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河北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融资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将通过对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现状的描述,分析出导致其融资困难的主要因素,以此探索构建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8.
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各个国家和地区政府实行了各具特色的中小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通过比较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不同政策,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提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孙靓 《现代经济信息》2013,(12):276-277
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小企业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红梅  赵江 《当代经济》2010,(11):141-143
在我国,中小企业已发展为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而且活跃的力量,而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问题则一直是我国政府和经济学界共同关注的课题。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以中小金融机构能更好地解决银企间信息不对称为理论观点,比较了大、小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息优势,提出应以中小企业市场现实为出发点,建立多层次的银行信贷融资体系,以全面缓解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