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革命战争时期曾是冀鲁豫根据地腹心地带的河南省濮阳市,发动濮阳、范县、台前3个县的15万民工,在163公里长的黄河沿线综合治理黄河背河洼地,使这里从此步入了脱贫致富的新进程。因泥沙沉积,濮阳地段黄河河床已高出堤外地面2—4米,河水居高临下,向外侧渗漏,再加上水利失修,排涝不畅,在大堤外侧2—5公里宽的低洼盐碱地带形成了黄河背河洼地。这里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峡是“大禹治水的源头”。相传,远古时代,尧帝派大禹呆甘肃永靖积石山一带治理黄河,相继凿成了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黄河三峡,疏通了河道,消除了水患?在大禹的驯服下,一向桀骜不驯的黄河。左奔右突的黄河转向西去,呈独特的大“S”形穿境而过,在永靖县形成了集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天下奇观—太极山川,  相似文献   

3.
信息窗     
《AGEPASS——黄河的渡过》落成世界上第一座大型水体纪念碑《AGEPASS——黄河的渡过》近日在山东省东营市清风湖畔落成,为黄河日增添了一个新景观。《黄河的渡过》是一件由物体、行为和信息传播三要素相融组合而成的大型观念艺术作品,历经8个月的时间而建成。其碑体长度为795.3米,高2.5米,宽0.9米。碑身由1093个钢化玻璃水罐组成,按黄河流向,从总长约5464公里的黄河源头到入海口,每隔5公里采集的水样,经处理注入罐内,自西向东排列。(晓关)OPENINGS杂志举行外籍专家座谈会本社英文版杂志《OPENINGS》日前在济南举行座谈会,邀请在山东数所高等院校从事教学工作的专家、教授及部分留学生代表,为进一步办好这份综合性对外宣传刊物献计献策。与会人士大都是《OPENINGS》的热心读者,他们结合阅读刊物后的感觉,就如何使这份刊物更受海外人士喜欢等广泛的问题,谈了各自的意  相似文献   

4.
艮禾  李洁  刘燕 《走向世界》2013,(12):48-51
在黄河入海的地方,肥沃的土壤孕育着丰饶的油田,吸引了“蓝黄”战略在这里交汇。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一座崛起的现代化产业新城——垦利经济开发区,如朝阳般冉冉升起。  相似文献   

5.
《西部论丛》2008,(5):83-89
一路风雨送我到黄河岸边时,夜幕已经降临。此处叫大河家——黄河岸边无数个小镇中的一个。黄河出积石峡自西而来,在大河家平静地向东而去。站在连接甘肃青海两省的大河家桥上,看到黄河上下两湍都被夜幕吞没了,只有脚下的河面如一池泛着波光的大湖,平静而幽深。河北面一堵高大的山体挡住了一片天空!  相似文献   

6.
A、黄河口生态旅游: 东城—黄河大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观鸟)—黄河入海口(体会黄河入海)—孤东围海长堤(看日出、赶海市)—仙河镇。 B、现代城市旅游: 东营(接站)—石油科技展览中心(了解石油形成、开采全过程)—新世纪广场(黄河三角洲新兴城市的象征)—黄河水体纪念碑(母亲河的缩影)—天鹅湖(水上游乐、温泉度假)。  相似文献   

7.
笔者案头这份《国际日报》上,该报记者刘玲的一则报道,主题以醒目的头号宋体赫然标出《孔祥东圣盖博市大会堂演出观众爆满》,头号楷体的副题是《黄河钢琴协奏曲琴音震撼华夏心》。文中称“以中国人的心,中国人的情感来演奏中国人自己的作品,大师级的孔祥东以黄河钢琴协奏曲征服了南加怀乡爱乐的华裔移民,而圣盖博市大会堂的1400多座位也出现难得一见的爆满。……大家引领期待的《黄河》终于登场了,孔祥东鼓足了精神,在掌声中坐下,定一会神,双手在键盘上敲出重覆的第一小节后,情绪开始飞涨,带动了全曲进入主题,而在黄河颂的黄水…  相似文献   

8.
邓明 《发展》2011,(9):55-55
兰州是丝绸之路上的黄河古渡之一。其治所设置均设在黄河南岸,随着政治军事情势的需要,治所有所迁移,其渡口亦随之迁移。但是无论如何迁移,渡过黄河,必定通过黄河北岸——今安宁区西行。这一交通道路一经开通,其道路走向一般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而且有相当时间的连续性。因之,隋唐以来的唐蕃古道、明清驿道亦循丝绸之路而行,亦渡过兰州黄河渡口,经过今安宁区而行,这是顺理成章之事。  相似文献   

9.
黄河——母亲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的象征。千万年来,黄河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描绘着中华民族的雄伟历史画卷,书写着中华民族的辉煌业绩和壮丽诗篇。  相似文献   

10.
河西走廊素有“丝绸之路”之称。河西地区(又称河西走廊)东起黄河,西连新疆,南部与青海接境,北部除与内蒙毗邻外,尚有小部分地段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交界,夹于祁连山与北山之间,因在黄河以西得名,是一条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40—100余公里的狭长地带,...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地理区位,良好的气候条件为世界所瞩目,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黄河河口流路的稳定与否,不仅事关这一地区的发展,也是胜利油田稳产高产的根本前提和黄河三角洲全面开放开发的可靠保证,而且对于山东省乃至黄河流域和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加大对黄河河口的治理力度,是三角洲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紧迫要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一、把黄河河口纳入国家统一管理1.黄河三角洲经济发展需要把黄河河口纳入国家统一管理。过去黄河河口地区荒无人烟…  相似文献   

12.
孙玉贤 《发展》2008,(4):67-68
素有“黄河首曲”之称的甘南玛曲湿地是黄河的重要水源补给区,黄河在这里形成了长433公里“U”字形的九曲第一弯,河流纵横,湖泊密布,拥有大面积的草地和湿地生态系统,是黄河上游一道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水源涵养、补给功能。据测算,黄河在甘南玛曲径流量增加了108.1亿立方米,约占黄河源区总径流量184.13亿立方米的58.7%,约占黄河年均流量580亿立方米的18.6%,被誉为“中华水塔”和“黄河蓄水池”。补水量达45%,被誉为“黄河蓄水池”。近年来,甘南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注入黄河的补水量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3.
高益群 《发展》2008,(7):155-156
这是全国惟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河挽着城,城拥着河,相依相偎,形影相随。母亲河在市域迤逦而行152公里,给这个面积达1.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上海大小的都市带来风光无限:河中舟楫皮筏竞逐,河边惠风杨柳相戏,河上座座桥梁飞架,河岸幢幢高楼耸峙……这就是被人们呢称为“黄河之都”的兰州。因了黄河,整个都市都浸润在中华文明的文脉里。  相似文献   

14.
推进农业生态化发展是黄河上游实现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对农业生态化水平评价是推进农业生态化由理论向实践转移的重要切入点。从农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含义入手,分别从生态、社会、经济视角出发,构建农业生态化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构建农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黄河上游地区2011—2020年农业生态化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度,明晰其主要贡献指标,阐明其时空差异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机耕率、卫生厕所普及率、财政支农水平、单位面积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等指标对农业生态化水平贡献程度较大;2011—2020年黄河上游各省(区)的农业生态化发展水平呈现“前段低,后段高”的空间差异,农业生态化水平高的地区会辐射带动周边省份,且各省(区)差距逐年缩小;2011—2020年黄河上游各省(区)农业生态化水平呈现右长尾的“W”形发展特征,且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可以认为,黄河上游地区应发展高原特色经济作物,加大对农机的购置补贴扶持力度,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提升农业生态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域的中国文化遗存十分丰富,从夏禹都阳城到宋都南迁,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达2400多年。列国争雄,中原逐鹿,中国历史的重头戏都曾在这里演出。但是,黄河孕育的河口三角洲却一直沉睡。是继续沉睡还是蓄势而发?黄河三角洲最终选择了后者。  相似文献   

16.
刘忠群 《魅力中国》2014,(3):100-100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卫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祭河神”是中卫悠久、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泛流传于中卫民间的“祭河神”,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深深根植于中卫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与中卫人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是我们研究中卫历史、文化、经济、民俗的宝贵资料。 中卫位于宁夏中西部,先民们已在这里繁衍生息了3万多年。独特的风物地貌,赋于了黄河文化的丰富而独特自然品质。由南向北贯穿宁夏四百九十多公里的黄河,进入中卫后,一改勇猛彪悍旧颜,变得温柔多情,妩媚动人,黄河两岸,遍野飞红,漫地叠翠,一派江南风光。中卫曾是古“丝绸之路”北线的重要驿站,也是汉儒、游牧、伊斯兰、军垦等多元文化的聚集地。古老的水车和羊皮筏子是黄河水道上中卫悠久历史的见证。“祭河神”是中卫地区黄河民俗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7.
黄河兰州段有近四十公里基本处于兰州市区.其工矿企业集中,人口稠密.使黄河在这一段容纳了大量生产,生活废水,甚至有大量的生活垃圾也倾入黄河。这让黄河成为了兰州的污水池.垃圾场.也让兰州人守着黄河没水喝。  相似文献   

18.
黄河在内蒙古老河口猛然一个大转身,折而向南滔滔而下,形成了绵亘千里的秦晋大峡谷。南下的黄河一路奔腾,沿途洒下了无数的明珠,吴堡--就是镶嵌在黄河这条金腰带上璀璨的一颗。吴堡曾是陕西人引以为豪的大作家柳青的故乡。也是1949年毛主席、周恩来等中共领袖东渡黄河移  相似文献   

19.
羊皮筏子,这种一百多年前黄河上游的运输工具,在消失多年后,又重现黄河水域,羊皮筏子在黄河上的沉浮,演绎出几代人的不同命运,也见证了一百多年来一个普通家庭的变迁史。  相似文献   

20.
经陕西省政府第二十次常务会议审议,陕西省第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已于2005年11月26日成立,该保护区是在渭南市已撇消的三河湿地,合阳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统一管理设立而成,国在加强陕西对湿地资源保护,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北超禹门口,南至黄河,渭河和洛河交汇地带的风陵渡铁路桥,东与山西相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