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翻译的艺术性使翻译理论与美学的联姻成为必然,诗歌作为文学的精髓,要求其译作具有美感,汉语古诗词的诸多特性更使得翻译美学成为指导其英译实践的理论支柱。  相似文献   

2.
以重庆旅游翻译文本为研究对象,梳理文化信息缺失与误译、专业名词翻译规范、修辞美学等翻译问题,提出改进重庆旅游翻译的建议,呼吁加强翻译教学、翻译行业与旅游部门的互动联系,使得旅游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相得益彰,从而促进重庆旅游业"走出去"。  相似文献   

3.
巴斯内特的文化翻译观理论认为翻译不仅仅是进行话语的传达,更是跨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翻译的核心是文化植入与融合.影视作品作为现代艺术形式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影视作品的翻译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本文在文化翻译观理论的指导下对影视作品的翻译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最纯粹的艺术.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就是形神兼备,本文分析了汉诗英译中的形似与神似的理论起源和发展,许多学者对诗歌翻译的神似和形似部做了自已的见解,这些见解到今天仍然对我们的翻译工作多有助益.可以舍其形而保其神,从而遵循先神而后形的翻译原则,并通过两首古诗词的翻译证明了形神兼备的重要性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刘晓男 《理论观察》2012,(5):129-132
波德莱尔是西方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诗人、文艺理论家,他处于西方美学精神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期,其所提出的诗歌创作审丑论及创作实践既体现了这一转型,又推动了这一转型。波德莱尔的诗歌创作理论极具现代性与独特性,对现代美学及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翻译理论研究的深入,说明人们越来越重视翻译活动.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西方翻译理论,注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结合我们自己的翻译实践,以我们传统的翻译理论体系为基础,取各家学说之长,补我们研究之短,以此建立我国现代的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7.
郑家顺 《科学决策》2008,(11):127-128
本文运用接受美学理论对译文进行分析,指出在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中译者与译文读者作为原文与译文读者由于先在视域不同从而对原文有着不尽相同甚至大不相同的理解。先在视域的不同在翻译时主要体现为评者或译文读者对词语的语用意义,原文文体或原文句法结构的不同理解上。同时不同的译文也与译者采用的不同翻译方法密切相关。所谓“最佳译文”往往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8.
李亚 《魅力中国》2014,(5):286-286
接受美学强调读者的中心地位,坚持把读者放在首要位置,认为文学作品的价值在于被读者理解和接受。儿童文学翻译的服务对象是儿童,译者要考虑儿童的心理、认知、审美情趣等特征。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探讨《玛丽哥尔德》这部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现代阐释学与文学翻译实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释学是关于主体对文本客体理解、认识过程的一般理论.从现代哲学阐释学中的理解的历史性、偏见两个主要核心概念在翻译实践中的体现与作用看,目的性翻译与创造性翻译的关系是:由于理解的历史性,特殊历史时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目的性翻译;偏见的存在说明翻译不是对原作的简单复制,而是译者对原作创造性的翻译.  相似文献   

10.
唐长青 《魅力中国》2011,(14):371-371
体育美学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归纳法等方法,探讨了高校体育课堂美学教育应注重的几个因素。冀图为提高大学生的美学素养,使之成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型复合型人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建立在现象学和阐释学基础之上的接受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西方的一个理论派别,也是一种新的文学研究方法。其创始人之一的伊索尔教授提出了“空白”概念。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的古诗词,非常讲究空白。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视角来研究古诗词翻译中的空白现象。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变迁,博物馆基础设施及展览功能的美学架构建设成为大势所趋。建立博物馆美学体系,按照美的规律原则建造组合,不仅是博物馆学科理论建设的需要,更是实践发展的需要,是现代社会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审美形式是马尔库塞美学思考中的一个核心概念,马尔库塞认为,审美形式作为艺术的本体而存在。艺术凭借审美形式所赋予的异在属性和自律,实现其社会政治潜能。马尔库塞的审美形式理论,超越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形式禁忌和西方现代形式主义美学的形式崇拜。  相似文献   

14.
舞蹈美学是研究舞蹈审美特质的一门科学,在当今现代舞蹈的理论中,也越加趋向对舞蹈的特殊规律及其本质的探求,这也为舞蹈美学独立成为一门科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将以西班牙弗拉门戈舞的审美特质为基点,通过舞蹈美学的角度浅析这种舞蹈的特殊规律以及本质。  相似文献   

15.
汪家羽 《黑河学刊》2012,(11):51-54
"形"与"神"历来是中国译学史上的两个焦点性关键字,中国的翻译研究一直以来就都贯穿着二者之争。作为一名杰出的翻译家、中西文化的传播者,林语堂提出了"忠实、通顺和美"的翻译观。且林氏认为翻译是门艺术,而"美"又为艺术的本质,因此,林语堂的翻译研究实际上就是以"美"为旨归。本文透过林语堂对于"形"与"神"的阐述及对其翻译作品的分析来发现其"美学翻译观"。  相似文献   

16.
黄丽文 《魅力中国》2010,(23):268-268
翻译标准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文章从论述了建构主义翻译标准的提出的理论基础、具体内容和特点,以期更好的运用建构主义翻译理论来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7.
李莉 《魅力中国》2011,(21):96-97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本文试图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导向.对Mr.Ediard Connynkam和丁祖馨、拉菲尔的《再别康桥》两译本从“三美论”的角度进行评析.旨在洞察不同的译者对原诗不同的解读,考察译者的翻译风格。  相似文献   

18.
生态美学是从生态学的方向研究美学问题,将生态问题作为一种审美的对象吸收到美学之中,从而形成的一种崭新的美学理论形态。研究生态美学文化,不仅要探讨生态美和生态审美观的问题以及生态美学文化的特征和结构要素,还要以传统的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为出发点,实现现代生活环境的生态审美追求和塑造。  相似文献   

19.
王大亮 《新西部(上)》2009,(7):112-112,110
严复的"信、达、雅"理论是当今中国翻译理论的基石.他的翻译实践和翻译思想对中国社会、思想、翻译理论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即翻译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翻译需要策略;翻译需要有良好的语言功底和灵活多变的翻译手法.  相似文献   

20.
孙永君 《黑河学刊》2014,(6):101-102,104
语用翻译是一种等效翻译观,是把翻译从本质上看成是一个动态的跨文化交际过程,强调译文应该再现原文作者的意图和意义,达到语言语用和社交语用等效。语用翻译研究主要是基于语用顺应论、关联论、言语行为理论和指示语与预设理论等语用学理论。在翻译教学实践中应重视语用翻译观的介绍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翻译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