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学术界借鉴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农民信教的原因及特点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具体说来,学者们的视角主要集中在关于中国农民信教热潮原因及主要特点、关于中国农村宗教对和谐社会的影响、关于正确引导中国农民宗教信仰的对策措施等方面.没有农村宗教领域的和谐,就没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功构建.因此,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就必须要首先消解掉农村宗教领域的各种不和谐因子,并从多方面采取对策推动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立云 《中国经贸》2009,(18):242-24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城乡的和谐、全社会的和谐。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对于构建和谐农村来说:在我国应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制,根据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  相似文献   

3.
加强宗教工作,团结凝聚广大信教群众的力量,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国务院颁布《宗教事务条例》,为宗教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法律武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认真总结经验,分析研究存在问题,发挥宗教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优势和作用,切实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努力促进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万飞 《魅力中国》2014,(15):317-317
在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构建之中,加强宗教法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法制建设对于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逐步实现宗教和睦,社会和谐,才能为国家发展营造一个更加稳定、和谐、团结、有序的社会环境。本文试图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法制建设的相关内容,分析总结中国特色宗教法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构建和谐社会,重点在于构建两方面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谐;农村经济发展与整个生态环境的和谐。因此,一方面要解决好农民之间,农民与市民之间的和谐;另一方面要解决好农村发展与城镇发展,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我国农村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农村经济能否发展,农村社会能否稳定,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没有农村社会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城乡关系的和谐,也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农村。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和谐社会中,和谐宗教观的意义就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种适应,不是要改变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信仰,而是要积极引导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抑恶扬善、趋利避害,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8.
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农村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带有全局性的、基础性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谐农村既作为一种理想,内存于当代农民的憧憬之中;又作为一个过程,外化为当代农民的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9.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上海农民政治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其要义在于,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是市郊农民政治文化的本质内涵;其次,引导信教农民全面融入现代政治生活是政治文化与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重要环节;最后,发挥市郊农民在农村和谐社会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上海农民政治文化建设的根本取向.  相似文献   

10.
胡琳 《改革与开放》2012,(21):33-35
<正>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并将其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陕西作为农业大省,农民占全省人口的70%,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农村的稳定和谐发展是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  相似文献   

11.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对保证农民基本生活,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问题,同样,西藏“三农”问题的解决是构建和谐西藏的关键。本文在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导下,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了西藏“三农”自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外部机遇和威胁,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希望对西藏“三农”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王平 《乡镇经济》2006,(11):16-18
在党的十六大会议上,提出了全面建立和谐社会目标。当前,“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的主要问题,“三农”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本文以和谐为基本出发点,全面论述了和谐“三农”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最后探讨了构建和谐“三农”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杨刘保 《改革与开放》2011,(20):143-144
宗教是一个古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它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宗教信仰状况也会发生改变。了解新时期长春市城市居民的宗教信仰状况和长春市城市居民宗教信仰的特点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长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犯罪现象,它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现代化、城市化和信息化进程中引发的重要犯罪问题。对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作理性探究,应当立足中国实际,继承和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加强实证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6.
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农民因失地而引起的利益受损问题日益严重.能不能有效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文章分析了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基本表现及其原因,对如何有效保障失地农民利益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力资源开发障碍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旨在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就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整体而言,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离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对高素质农民的需求。新农村建设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8.
刘远熙 《特区经济》2011,(6):167-169
近年来,随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因城市化需要而向农村征收土地的现象逐渐增加,在农村土地征收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剧,甚至越演越烈,乃至成为危及农村社会和谐的严重问题。本文认为分析土地征收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现实原因,构建科学的土地征收法律制度,预防和解决土地征收过程中出现问题,关系到农村土地的保护、农民权益的保障和社会的安定,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徐鼎亚 《特区经济》2008,(7):163-166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出现大量失地农民。农民失去土地又没有合适的就业机会,造成失业农民的增多,这不仅影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全国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同时也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此,本文从分析失业农民的原因出发,阐述解决失业农民问题的重要意义,提出将失业农民纳入城镇居民社会保障范围,建立"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失业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孟芳 《乡镇经济》2008,24(11):67-70
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两级分化的重要“平衡器”,其出发点是为了化解人们在生活中的矛盾和风险。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在社会保障体系相对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完善的社会保障监督体系是有效保障农民社会权益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