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运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财富效应、资产组合效应、交易效应及替代效应而对货币需求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得出股票价格的变动会对货币需求产生负向效应及对货币流通速度产生负向影响的结论。因此,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对股票市场的变动给予适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央行的银根不断放松,货币供应量不断大幅增长,其增长率持续超过国民经济增长率与物价变动率之和,但货币政策的效果仍然不佳。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在超额货币供应的同时,出现了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主要是由经济转轨过程的特殊性所致。从理论上讲,货币供给量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都会影响总需求,当中央银行只是通过单方面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整GDP的预期变化时,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方向和变化速度就有可能会直接促进或抵消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效果,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当前货币政策的重点应在保持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的情况下,通过外生变量来影响并控制货币流通速度,同时防止货币流通速度的非正常加速而诱发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3.
1996年货币供应量正式确定为我国中央银行的中介目标,掌握货币流通速度变化规律进而准确测算货币供应量对于合理进行宏观调控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构造了基本符合我国实际的货币流通速度模型。然后本文将该货币流通速度作为外生变量,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货币流通速度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通过掌握已知宏观经济变量可以对货币流通速度进行预测,进而更好地指导宏观货币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货币均衡与价格问题,已对我国经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它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问题。如何采取正确的货币政策,理顺价格体系,缩小供需缺口,从而实现货币的动态均衡,促进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货币动态均衡对价格的影响货币动态均衡是在货币供给与货币必要需求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必然引起货币流通速度、商品的平均价格及待售商品数量的相应变动,使货币供求关系在新的变动中平衡。如果货币供给量变动后对商品的平均价格不会产生大的影响,而主要是通过货币流通速度及待售商品数量的变化形成新的货币需要与货币供给对等,那么,这样的货币均衡有  相似文献   

5.
<正>货币流通速度是货币数量理论的核心内容,其变动对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物价水平走势等有重要指示意义。文章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出现上升或快速下降两种情况时,一经济体发生通货膨胀的风险概率会增加。从货币流通速度的视角,回看美国在疫情初期的货币过量宽松政策,从货币流通速度的视角,回看美国在疫情初期的货币过量宽松政策,及其导致的高通胀困境,对我国货币政策制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货币总量目标制(Monetary Targeting)是我国现阶段采用的主要货币政策框架。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下资本项目的开放,将对货币计量的准确性、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货币传导机制的多元性、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等产生一系列影响。本文从货币供应量、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政策独立性和金融监管框架等方面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下资本项目可兑换对货币总量目标制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实体经济和金融资产两个部门考察了近年中国的货币需求的变化。给定实际收入和利率,金融市场交易的活跃会增加货币的交易需求,这样货币流通速度会随金融交易活跃程度而反向变动。经验结果显示,2006年以后,36%的新增广义货币(M2)是由于股票交易额大幅上升引起的。这意味着新增货币不仅要满足实体交易增长的需要,还要满足金融交易增长的需要,超出实体经济增长的货币供应不会全部体现为通货膨胀。这一结果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近年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波动和下降趋势,以及通货膨胀与货币增长关系不稳定的现象。这意味着货币政策的调整不应仅考虑商品市场价格变动,而忽视资产市场的交易需求。本文的结论还验证了,实体经济内部农业和非农部门的货币需求并没有显著差异,传统的"货币化"理论已不足以解释近十年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货币政策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指出人民币国际化能够增加货币需求和供给量,并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一步选取2011年第一季度到2015年第三季度货币流通速度、CPI、CRI、M2和GDP数据,进行人民币国际化对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及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指出人民币国际化水平过高,会抑制国内对货币的需求,而货币供给越大,对于稳定我国国内价格水平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完善货币供应量的实时监测统计和准确干预、加强金融市场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微观企业融资约束角度来研究宏观货币政策传导效应问题。本文基于货币政策及其传导机制理论,采用趋势分析方法,基于中国1999~2009年的微观企业和宏观货币政策相关数据,针对当前研究中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歧,分别分析了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三种主要途径——货币途径、利率途径、信贷途径,与企业的融资约束变动之间的联系。本文发现,三种途径与中国A股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变动之间,都有联系,其中,相比于货币供给变动,利率变动、信贷变动与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变动之间的对应关系更为明确,传导效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陆前进 《新金融》2010,(1):23-26
本文主要研究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首先指出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存在通货紧缩的压力,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防通缩、促增长。其次本文分析了我国基础货币变化的原因,货币信贷的增长需要货币乘数的提高。再次本文从货币流通速度的角度考察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我国在“保增长”宏观经济目标下的信贷增长,强调在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情况下,实际信贷增长要突破信贷目标。随着经济转好,贷币流通速度加快,通贫膨胀预期上升,必须加以防范。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与经济波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春雷 《海南金融》2009,(1):13-15,28
本文使用1990—2007年年度数据研究了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与实际总产出增长率之间的动态关系。通过相关性分析、脉冲响应分析以及方差分解技术深入分析了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对实际总产出增长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对实际总产出的增长具有“加速器”的作用。基于实证分析的结论同时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式,本文认为加大降息力度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防止经济的下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货币流通速度减缓对货币政策的抵消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费雪方程建立数学模型,分析解释了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将会对货币政策产生消减作用,给出了考虑这一作用的货币供给量增长率公式,并借助IS-LM模型中凯恩斯主义相关理论进行了支持。且利用此模型对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明确了货币流通速度的概念,实证分析了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建立了货币流通速度模型进行理论分析,最后提出货币供应量目标的确定必须考虑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因素及趋势。  相似文献   

14.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化趋势已经发生改变 货币流通速度是指一年内一定的货币存量为当年国民收入提供资金的次数,即名义GDP除以货币供应量M2。货币流通速度是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目标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货币流通速度的水平和变化趋势,长期以来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呈明显下降趋势(见图1),货币供给的增长长期持续高于GDP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和;货币流通速度呈下降趋势的同时,  相似文献   

15.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是研究货币政策及其工具如何通过各种金融变量对实质经济产生作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中出现了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商业银行惜贷、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因此,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介绍了西方经典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作了实证分析,从而弄清梗塞货币传导的体制性和制度性障碍,为进一步深化经济金融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金融脱媒的结果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流通速度不再稳定,货币供应量指标也无法得到准确计量,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而不确定。从我国过去十年的社会融资结构看,我国的金融脱媒正在逐步深化,对货币政策指标的冲击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是最重要的两个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本文对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市场利率影响较小,但市场利率的变动却能够影响货币供应量。本文分析了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并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深化的发展,货币已从单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需要,转向同时满足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要求,因而现实中货币就有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个主要流向。货币过多流向实体经济可能会导致物价上涨,而过多流向虚拟经济又可能推高资产价格。基于这一思想,本文从货币供给和广义货币流通速度的角度,运用平滑过渡向量自回归模型,采用1996年以来的月度数据,研究了我国货币供给与物价水平的非线性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货币供给对物价水平的影响依赖于经济所处的状态(即CPI上升机制和CPI下降机制),并且存在较强的非对称性;广义货币流通速度变动会带来物价水平同方向变动,且不依赖于经济所处的状态;面对物价变化,货币供给的变化存在非线性和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9.
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是最重要的两个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本文对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市场利率影响较小,但市场利率的变动却能够影响货币供应量.本文分析了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并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金融创新泛化使我国虚拟资产大量扩张,经济虚拟化程度加深,特别是在国际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货币传导机制变得更为复杂,稳定的货币流通速度遭到破坏,单一的货币政策影响不断下降。由于目标的多重性使货币政策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我国近年来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旨在为货币政策走出困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