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滕学为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9):101-102
根据国际社会发展的经验,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快速转型时期,也是利益格局剧烈变化、矛盾冲突多发的特殊时期,我国贫富差距拉大、劳资纠纷频发、政治腐败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社会政治稳定。长期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日积月累之后愈发严重,群众的利益诉求也不断增多,如果这些利益诉求得不到有效的关注和满足,极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要维持一个动态的社会政治稳定必须建立起坚实的物质基础,倾听社会各方、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平衡各阶层、各地区的利益分配,建立健全利益表达机制、社会宣泄机制和政治稳定预警机制,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经济建设营造健康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2.
阐述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分析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使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机制依法运行,网民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同时也应遵守法律.  相似文献   

3.
利益表达是某个集团或个人提出不同的政治要求的过程.利益表达制度化对社会起控制、调整作用,促进整个社会和谐与安定,保证整个社会的公正与正义.本文认为利益表达制度化应做到以下几点:完善和拓宽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保证体制内的民意表达的通道顺畅;充分发挥制度的制衡作用,实现利益表达的权利平等;构建弱势群体合法的利益表达组织,保障利益表达的有效性和均衡.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进城务工人员群体人口已经达到1亿多,他们虽是城市建设的推进者,却没有城市居民的身份,缺乏城市居民的各种保障制度。进城务工人员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就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制度,使进城务工人员利益表达渠道畅通,采取规范的表达方式,达到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贾梦莹 《商》2014,(24):191-191
由于网络社会的复杂性决定了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随着社会转型,受众网络使用深度不断加强,网民的公民意识不断提升,网络群体性事件在一定时期内将从偶发事件逐渐转变为一种常态事件。国内学者近年来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定义、成因和政府应对策略也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赵海东 《现代商业》2007,(29):193-194
建立科学的利益表达机制是公正合理地整合社会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当前由于农民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部分农民采取制度外的利益表达方式,使利益表达呈现无序状态,这需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警惕和高度重视。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缺损主要表现在:农民利益表达权利不平等,农民利益表达组织载体不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渠道不顺畅。为此,我国应从完善保障农民享有平等利益表达权利的制度体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拓宽和疏通农民利益表达渠道等方面入手,重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7.
赵海东 《现代商业》2007,(35):193-194
建立科学的利益表达机制是公正合理地整合社会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当前由于农民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部分农民采取制度外的利益表达方式,使利益表达呈现无序状态,这需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警惕和高度重视.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缺损主要表现在:农民利益表达权利不平等,农民利益表达组织载体不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渠道不顺畅.为此,我国应从完善保障农民享有平等利益表达权利的制度体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拓宽和疏通农民利益表达渠道等方面入手,重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8.
《商》2015,(51):156-157
当下信息技术的发展势不可挡,我国转型期的社会矛盾往往通过互联网得以放大。学生是重要的网民群体,他们习惯通过网络发表评论、表达诉求,一旦向非理性方向发展,极易引发校园网络群体性事件,而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很强的社会危害,对此学校应从提高互联网风险意识、提升网络舆情掌控能力以及建立互联网安全应急机制入手预防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成为我国民众充分表达思想观点和利益诉求的主要途径。由于利益表达机制的不完善、政府公信力的流失,以及信息公开的滞后,网络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善治的兴起,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解决提供了决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
王保坤 《消费导刊》2009,(15):240-241
农民作为中国社会群体中最大的利益群体,其利益的顺利实现与否直接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因此必须不断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保证农民利益的顺利实现,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网络民意是现代互联网技术支撑下的一种民意表达方式。网络民意表达有其良性的一面,但同时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尤其是在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民意表达,常常会对一些非理性行为甚至是违法行为提供舆论支持,推波助澜,成为事件不断升级和恶化的有力推手。因此,探索和研究网络民意有效疏导的新路径,借以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伴随群体性事件的多发,国内学者针对群体性事件的起因、特点、治理策略等方面的研究也呈雨后春笋之势。此篇文献综述是对以往群体性事件的研究进行综合的整理与归纳,阐述了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在界定、特点、成因、解决机制方面的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以公正、公平的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关于群体性事件解决机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群体性事件具有参与人数多、社会影响深远等特点,如何处理群体性事件是对政府治理水平和能力的一种考验。据此,尝试对群体性事件进行简要概述,并探究其生成原因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商》2015,(43)
公民利益表达权历来被认为是公民的基本宪法权利,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在十七大报告中以党的政策的形式进一步确认了公民的这一权利,第十八届四中全会更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公民利益表达机制的目标。建立日趋完善的公民利益表达的相关机制,保障公民的表达权、赋予人民更多言论自由的空间,是监督国家权力的当然要求,是健全法治国家、法治中国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群体性事件与政府网络舆情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时代环境下,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联系紧密。网络舆情会引发群体性事件,并加速其恶性发展,使其处理复杂化。为了有效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政府应从思想上重视网络舆情、完善网络立法、加强网络信息监管、建立公开透明、及时有效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强化网络媒介管理,联合大众传媒、加强网民的网络伦理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不断发生有着多方面原因,化解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的困局应当从提升政府公信力、完善社会保障、健全利益表达机制以及加大社会反腐力度等层面做出努力,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时代公民有更多的渠道和能力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极大的加强了民主政治的发展,给公民和政府机关及工作人员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沟通渠道,但互联网的开放性、以及公民极强的参与热情,更容易引发网络群体性事件,针对瞬间爆发并快速传播的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尤其是县级及基层政府如何快速应对,并获得良好的治理效果,是现代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县级政府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8.
娄明悦 《商》2014,(12):186-187
涉诉信访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属性是在弱势群体维权,是中国社会转型期救济制度失灵所引发的相对剥夺感、嵌入型司法导致的维权心理异化以及当前司法信访化所发酵而成的深层次矛盾产物,对于法律权威、政府管理和社会秩序都会造成一定的冲击,为了较好的从根本上预防涉诉信访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将“亡羊补牢”式的处置机制引向“防患未然”的控制模式,研究涉诉信访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机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李建民 《商业研究》2004,(11):56-58
作为国有企业如何应对“加入WTO”环境,持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除了有一个团结奉献、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班子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外,与国有企业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强化以提高国企竞争力为核心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创新,实行“国有性质不变,个私方式经营”的市场化管理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张郁 《适用技术市场》2013,(12):190-19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而迅速增加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因公众在认知上所存在的偏差而导致政府的公信力下降、危害社会安定。通过对目前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所存在的认知偏差进行研究.从而找出应对和防范网络群体性事件认知偏差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