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传统环境管理模式以城市和工业为导向,在这种模式下,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政策几乎空白,而农村地方传统知识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没有得到应用.农村环境管理“软”“硬”约束的缺失,乡镇环保“结构性”和“功能性”空洞的存在,是农村环境污染和破坏无法得到有效遏制的主要原因.农村环境社区治理模式是以农村社区为基本单元,利用村民自治的制度资源,实现政府引导、市场激励、社区自治、农民参与,凝聚各方力量,有效解决农村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
环境污染已成为现代社会一个重要问题,引起各个学科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探讨.针对环境污染的现状,从管理学角度对环境污染的几种管理模式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行政管理模式、市场管理模式和环境多元管理模式的特点,为应对环境污染问题提出对策和措施,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时度势提出“两个趋势”的重要论断,指出“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趋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进而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针。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点,有“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表述。我们可以看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是要发展生产,而生产发展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建设重点,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但要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也包括优化生活条件、改进文明与村容等,都必须有良好的公共基础设施作为保证。近几年,国家已采取“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出台了“两减免、三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并停征农业税,使农民负担减轻,收入提高,但是,由于长期“二元经济”格局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低起点,加之长期实行的城乡不同的财政政策,公共产品与服务在城市和在农村的差距,仍然十分鲜明,可以说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凸显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不足。实事求是地说,新农村建设有可能加快改变这种现状的步伐,但公共财政阳光普照广大农村区域的进程,仍然只能是逐步的。多年的实践和基本的国情表明,改善和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光靠农民自己的力量不行,但光靠政府的资金,面对中国如此广阔的农村区域和欠发达地区,也是力所不及的,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我们认为,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之下,我国已经越来越有可能、也越来越有必要发掘市场微观主体的潜力,通过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管理模式来为农村提供基础设施,以求更好地满足在新农村建设中日益增长的公共基础设施需求。  相似文献   

4.
互构与博弈——当代中国农村组织的研究与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远行 《开放时代》2004,(6):89-100
农村组织研究的重点是从群体行动层次(即组织)积累资料,描述和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社会结构变迁,了解中国农民群体的内部凝聚力和国家体制力量的博弈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些西方社会政治理论的借用,以及对现阶段中国农村组织的基本性质和目前中国农村所处的历史位置的定位,拟定农村组织研究和组织建构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发展的新阶段,关心“三农”,支持“三农”,加快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如何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走势、趋势、前景进行科学的认识、分析和判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趋向,而且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阮平南  黄蕾 《经济师》2007,(1):46-46,72
管理的根基是以文化为转移的,并且受到社会价值、传统与习俗的支配。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人们的理念和行为都是在文化的无形影响下形成的。东方管理文化的人本观、和谐观、中庸观和义利观四大核心价值观念,为中国式管理模式的建立提供了哲学基础。中国式的管理模式的特点是: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管理的前提和出发点是“修己”,管理的目的和落脚点在于“安人”;管理的最佳原则是情、利、法、理四者的结合,即做到以情感人、以利驱人、以理服人、以法齐人;管理的理念是天人合一;管理的至高境界在于“无为而治”。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农村“知识贫困”是农村经济贫困的重要根源。要改变农村“知识贫困”的面貌,必须从农村义务教育抓起。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应该采取“中央统筹、分级管理、以国为主”的管理模式,“以县为主”则难以奏效。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工业化与环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村工业化的崛起并持续高涨,是中国社会几十年来的重大变革之一。它挣脱了极其稀缺的土地资源对农村发展的束缚,拓展了农村资源利用的范围和深度,为农村经济的振兴找到了一条成功之路。它也是中国农民在当时历史和现实条件下所做的必然选择。由于受到“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和“就地转移”政策的严格规定,导致了高度分散式布局,并不可避免地造成高昂的管理成本和交易费用,以及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损害。这种规模不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的双重作用导致了农村工业的总体效益低下,在统计表上产值连年增长的背后是看不见的巨大的发展代价,并反过来深深地影响到农村工业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因此,由高度分散走向合理集中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本文提出的农村工业开发小区综合管理的模式就不失为一个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工业经济是地方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J主渠道。城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农村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同时大力发展对“三农”具有更直接、更具体扶持作用的县域工业,增强工业反哺农业能力,以工促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却逐渐拉大,一些制度性的不平等更加剧了城乡差距,其中城乡社会保障的差距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城乡差距的扩大不利于中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构建与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缩小城乡差距、加大对农村"反哺"力度的有效途径.新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应当包括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教育扶持计划.加入农村教育扶持计划可以对政府的农村教育投入形成制度性的约束,以提高农村人口的受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1.
高树兰 《经济论坛》2002,(3):23-23,28
目前,绝大多数乡村还没有正规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农民仍以家庭自我保障为主,国家,集体和社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资助。面对弱质的中国农业,面对占全国人口80%的中国农民,农村社会保障应该得到政府和全社会的重视,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们应该看到,21世纪的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国农村21世纪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全国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很大,广大农村地区更是千差万别。受地方财政实力,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承受能力,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制约,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搞“一刀切”。笔者认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张文辉 《经济师》2000,(12):67-68
一、传统管理模式从 2 0世纪初期 ,泰勒首先在美国提出“科学管理”理论以来 ,西方先后出现过法国费尧的“行政管理” ;德国威柏的“官僚体制” ,梅奥的“行为科学”理论 ,以及后来的“系统权变”理论等众多管理学派及管理模式。这些管理模式都产生于工业化社会和工业经济时代 ,都基于这样一种假设 :只要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和使用资源 ,不断扩大资本和劳动的投入 ,不断地扩大市场占有率 ,企业 (所有者 )就可以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如果这种假设成立 ,剩下的问题就是企业内部诸资源的调配使用和管理。传统管理模式正是着眼于企业内部管理及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社会经济问题的症结与中国农村现代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农村社会经济问题源远流长,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唯有立足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从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研究中国农村社会经济问题的基本矛盾和主要方面,才有可能揭示中国农村社会经济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4.
新疆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疆城市化的发展,新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却逐渐拉大,一些制度性的不平等更加剧了城乡差距,其中城乡社会保障的差距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城乡差距的扩大不利于新疆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构建与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缩小城乡差距、加大对农村“反哺”力度的有效途径。新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应当包括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教育扶持计划。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农村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政策,取消农业税更是国家对逐村政策的一大飞跃和转折点,从此,农业支持工业的开始转化为工业反哺农业。中国农村迎来了大发展的历史开篇。农民从免交"天经地义的皇粮国税"的喜悦中还未清醒过来,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越来越多的来到农村:粮食直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家电下乡补贴,汽车摩托车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等等。同时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如:农村节水灌溉、人畜用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草场围栏。实行了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补助政策,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等等。支农惠农政策的实行过程也同时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何更加合理的分配支农惠农资金,充分发挥支农惠农资金的作用,加强资金监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农村市场化与非市场化的发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小云 《经济论坛》2006,(18):102-103,110
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在西方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农村经济逐步纳入到市场经济体系中,成为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相对还不成熟,农业化与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相比还显得非常滞后。为此,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在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逐步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分工体系重要一环的过程中,农村发展遇到了市场化与非市场化的历史机遇和选择路径。基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现实条件以及客观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国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应该是由市场化与非市场化同时并举的路径选择,最终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中国农村经济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7.
“绿色发展”理念与我国农村循环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玉春 《当代经济》2016,(10):58-59
“绿色发展”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绿色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其内涵包括了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内容和意义.作为“绿色经济”代表的农村循环经济,自然应当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以及文化效用.本文通过梳理“绿色发展”内涵,概述我国农村循环经济的障碍性因素,分析农村循环经济对“三农”的重要价值,探究“绿色发展”理念下农村循环经济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欢佩君 《经济论坛》1995,(20):16-18
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无论它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其工业化的进程中,都必然会遇到一个农村工业化的问题。农村工业化作为国家工业化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由传统的农业社会最终进入到现代社会的必经之路,也是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道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村工业化的道路怎么走,无论在经典作家的理论中,还是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中,都找不到现成的答案,需要我们积极地探索和实践。本文拟通过对我国农村工业化历史的回顾,分析其存在的弊端,试提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特点的农村工业化的现实之路。  相似文献   

19.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应因地制宜、多种形式解决饮水困难,应从水源选择、输配水管道设计、调节构筑物设计等多方面比选.及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模式的探讨.做出一个最佳方案,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费低,水费低.  相似文献   

20.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但进程持续发展,但横亘在乡村老年群体与数字化一代间的“数字鸿沟”成为棘手的问题之一。老年人正面临资源分配不均、代际沟通能力弱化和网络现实辨识度有限等诸多现实难题。基于“文化堕距”的视角,在政策层面建立长效机制,聚焦生活场景,切实解决现实问题。老年群体自身应打开互联网心结,推动长期代际反哺。从乡贤到志愿者,从“大学生村官”到乡村振兴专员,全力构建老年友好型服务行政村。社会诸多主体应从多层面聚焦现实问题,助力数字乡村的发展,营造数字包容的社会环境,双向弥合农村老年群体的“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