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implications of three models of elections (the median voter model, the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model, and the probabilistic voting model) on three functions of constitutional rules (constraining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monitoring political and bureaucratic agents, and keeping separate the levels of constitutional rules and of ordinary politics).  相似文献   

2.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esence of political cycles in Portuguese Governments’ expenditures using monthly data over the period 1991–2013 for the main categories of government expenditur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ortuguese Governments act opportunistically regarding the budget surplus and that they favour capital instead of current spending near to the elections. Moreover, right-wing governments are more prone to reduce expenditures and deficits after the elections than left-wing ones. A deeper disaggregated analysis of the components of government expenditures corroborates these findings while disentangling other relevant patterns of political manipulation in Portugal.  相似文献   

3.
    
We show that small shifts in representation can affect policy in proportional election systems. Using data from Norway, we find that a larger left‐wing party leads to more property taxation, higher childcare spending, and lower elderly care spending, while local public goods appear to be a non‐partisan issue. These effects are partly due to shifts in bloc majorities, and partly due to changes in the left–right position of the council, keeping the majority constant. The estimates on spending allocations are rather imprecise, but they are consistent with evidence on politicians' fiscal preferences and patterns in media attention.  相似文献   

4.
公共支出政策作为一种能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因素,其发挥作用的机理是解决市场经济中的公共产品配置问题,为微观经济主体创造一个加速和提高资本积累的大环境,矫正市场失灵使微观经济主体活动的正外部性得以补偿,促使经济增长最优化。  相似文献   

5.
政府生命周期模型--对公共政策理论基础的重新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凤春 《财经研究》2005,31(11):69-78
文章以财政的视角,在一个契约的框架内通过对穷人、富人以及代理人集团博弈的财政过程的描述建立了政府生命周期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重新阐释,得出了公共政策的实质是权利分配、政府通常偏好短期政策操作、公共政策多是"穷则思变"的结果、权威在公共政策施行中起着独特作用的结论.本模型在还政府行为本来面目的同时,可以扩展到对企业家生命周期和对经济史上制度变迁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6.
健康事关每个公民的基本福祉,每个政府都应当为公民提供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或补助。对河北省2007年的县级数据分析表明,该省的县级医疗卫生支出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均衡"状态,且该转移支付在该省的分配过程并没有体现缩小上年县际间医疗卫生支出差异的均等化导向。对中国基层政府医疗卫生支出的政府间财政策略应当具有阶段性,首先应激励基层政府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力度,其次应防控基层政府之间医疗卫生支出差异的扩大。  相似文献   

7.
在DEA—Tobit两阶段分析框架下,使用2000—2009年广东2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广东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支出效率。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评价各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支出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技术效率,利用受限因变量Tobit模型对效率评价结果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地方政府的公共文化支出效率存在显著的差异,而造成这种效率差异的重要原因主要包括财政分权和文化政策等政策变量、人均GDP、人口密度和居民受教育水平等经济及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DEA-Tobit两阶段分析框架下,使用2000~2009年广东2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广东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支出效率。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评价各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支出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技术效率,利用受限因变量Tobit模型对效率评价结果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地方政府的公共文化支出效率存在显著的差异,而造成这种效率差异的重要原因主要包括财政分权和文化政策等政策变量、人均GDP、人口密度和居民受教育水平等经济及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9.
财政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挑战与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促进农村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举措.我国的财政支农政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的重视程度和支持模式大不相同,效果也有所差异.现阶段,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公共财政体系在解决\"三农\"问题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大,公共支出政策应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将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到农村大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李明哲 《技术经济》2012,31(6):66-75,94
通过查阅大量国外文献,试图厘清公私合作(PPP)的家族谱系,纠正对PPP、BOT、PFI等融资模式的误解。通过论述政府采购的特征,阐明PPP不是政府投资而是政府公共服务采购。根据我国PPP的发展阶段以及政府在各类PPP模式中发挥的作用,提出公共服务改革的10项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贡慧  陈建安 《当代财经》2012,2(2):43-50
政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但孰为因果莫衷一是。通过对1956-2008年日本政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日本政府财政投资性支出与财政消费性支出均与经济增长长期内存在稳定的正向协整关系及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是财政支出增长的格兰杰因,而财政支出无论是投资性还是消费性支出都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从这一结论出发,我国应吸取日本的经验教训,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时,要控制规模、优化结构、确保质量、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2.
对网络舆情做出及时、准确和有效地应对是网络时代地方政府必备的执政能力之一,对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做出客观评价是提升政府执政艺术的重要一环。网络舆情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术语,因此以国内最权威的研究机构和具有省级以上相关项目的高校为研究样本,分别从统计学和系统动力学两种评价体系展开研究,分析了上述研究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金融舆情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发现,截至2014年4月25日,篇名中包含"舆情"的各类文献有5 352篇,其中期刊文献有3 728篇;但是,包含"金融舆情"的各类文献仅有5篇。金融舆情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不仅限于舆情或金融舆情领域,与金融舆情研究主题相关的现有研究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舆情与舆情演化理论研究;第二类是金融舆情相关理论研究;第三类是社会舆论及其对投资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支出规模与结构的居民收入分配效应及制度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中国居民营养和健康调查数据为基础,考察了地方政府支出规模与结构的居民收入分配效应及其制度根源。研究表明,地方政府支出规模与结构总体上加剧了我国省份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恶化,其中经济性支出比重增加带来的不利影响更为突出,社会支出比重的影响并不显著。财政分权体制对地方政府支出规模与结构的居民收入分配效应具有重要影响:支出分权总体上加剧了地方政府支出规模与结构对省份居民收入分配的不利影响,收入分权则有助于遏制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以及经济性支出比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负面效应,但也强化了社会性支出比重对居民收入分配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政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戬 《经济问题》2012,(6):107-110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有效的财政政策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我国政府存在财政责任划分不明确、财政投入总量不足、财政资源配置不均衡、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制度不合理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需建立权责明确的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改革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邻避冲突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性事件在我国频繁发生。从地方政府决策角度而言,行政决策理念的偏误、公共决策机制的不完善、政府公信力的缺失是造成邻避冲突的重要诱因。这就要求地方政府遵循公开和预防的决策原则,完善公民参与型决策机制,并对附近居民给予适当的补偿和回馈。  相似文献   

17.
中国构建合理政府规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慧 《经济与管理》2007,21(2):86-89
政府规模问题是中国推进政府改革进程中值得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衡量政府规模指有政府机构和工作人员、政府收入、政府支出,由中国政府规模现状的比较,中国应从提高政府效率、通过税收立宪、强化财政预算等方面构建合理政府规模。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re has always been a debate on the roles of government and market for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encompasses more than just growth; it seeks the betterment of the standard of living and higher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There is no single strategy that would be considered the best solution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Market role and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re both necessary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Since the economy is dynamic, then the policies adopted need to change according to the circumstances. It is argued that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s sometimes necessary to ensure basic economic development, even if it essentially fails in economic growth in the short-term. Nonetheless, a good solution between the roles of market and government is through finding a dynamic equilibrium point between them. Therefore, the best policy is a policy that is resilient to change.  相似文献   

19.
基于霍尔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理论,建立了一个分析消费决策的模型,并利用我国1992-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减税与扩大政府支出都对消费有正向影响;投资收益的增加则会减少消费。在经济衰退时,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是提高消费、扩大内需的有效手段。在当前经济脆弱时期,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在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是带动当前经济增长和奠定未来发展基础的最佳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政府失灵现象出现,人们开始关注政策工具的创新及\"新政策工具\"的运用.政策执行者也呼吁采用新政策工具,对新政策工具的关注、分析、引进可以看作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积极回应,是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政策工具的转变和创新对我国提高政府管理的绩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