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带一路”中的人民币国际化:进展、问题与可行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一带一路"沿线人民币跨境结算稳步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币互换合作不断加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币计价功能初步发展。但人民币国际化在"一带一路"沿线仍存在许多问题,表现为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跨境使用与贸易需求不匹配,人民币国际化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功能发展不协调。为了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应充分挖掘"一带一路"沿线人民币的真实需求,重点发挥人民币在投融资活动中的作用;以大宗商品为突破点,推动人民币计价功能提升;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推动"在岸—离岸"市场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具有后发展优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和威望,经济和贸易水平已经进入世界前列.中国在保证对世界承担义务的同时要利用大国优势,充分享有大国地位带来的战略利益,人民币国际化就是其中一项。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已经形成,要选择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途径,积极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在对外交往中主动和鼓励使用人民币,进一步放开对人民币现钞入境的限制,广泛开展国际金融合作,建立离岸金融市场,为人民币离岸业务提供必要的服务,离岸金融市场也是中国经济国际化要求。选择恰当时机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和国内自由兑换。最后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和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基石、主要障碍及推进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货币功能,成为主要的贸易计价结算货币、金融交易货币以及国际储备货币的过程。中国20世纪90年代初的汇率改革开启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萌芽和发展,现阶段中国快速增长的对外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影响力的提升等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但由于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合理、人民币国际结算的失衡以及"霸权货币"的抵制,使人民币国际化面临不少困难。我们应完善和推广自由贸易区建设,形成本土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和人民币回流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场机制,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协同推进渐进式的资本项目开放与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进一步扩大双边本币互换的范围和规模,以东亚货币合作为基础,推进国际货币合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介绍“人民币单边升值综合症”(2005年以来人民币单边升值现象)的症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其产生的各种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从货币政策、汇率管理、资本项目管制、外汇储备管理以及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定性地分析了人民币升值面临的潜在恶性循环,并指出导致该恶性循环的根源在于国际、国内经济的失衡。如果不从根本上纠正这些失衡,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正效应将被抵消,中国经济将面临流动性过剩和通货紧缩的两难选择,甚至有可能重蹈日本覆辙。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离岸与在岸的人民币即期汇率市场之间开始有均值(或波动)的相互影响。该价格信息传导机制具体表现为:两个市场之间存在均值和波动溢出效应,并且均值溢出效应不太稳定,波动溢出效应相对稳定;内部因素的变化往往会改变价格信息传导的方向和作用,而外生冲击的影响则相对有限;当期升值较快的市场往往会主导均值溢出效应,但波动溢出效应是由受政策预期影响的在岸市场所主导;利好消息会减少离岸市场的波动,但会加大在岸市场的波动。 相似文献
7.
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黑龙江省贸易表现出与传统贸易理论不完全相符的发展状况,其表现是:人民币升值对黑龙江省出口贸易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而进口贸易确实实现了高速增长。目前,黑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却面临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企业经营压力增加、利用外资质量有待提高等外部经济环境带来的巨大挑战。黑龙江省应通过强调进出口并重、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提升吸引外资的竞争力、创新利用外资方式等措施,促进黑龙江省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丽 《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58-63
作为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和世界贸易大国的中国不可避免地受到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而作为拉动湖北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湖北外贸出口同样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形势严峻,举步维艰。后金融危机时期湖北为了提高外贸出口的长期竞争力,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大政策扶持,强化服务,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另一方面企业应加快出口品牌建设,科技兴贸,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此外,行业商会也要努力协调,开拓新兴市场,寻求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徐慧玲 《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5):35-38,44
在本币升值背景下,日本与德国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政策。德国首先着眼于国内宏观经济的稳定,放开汇率的波动,从而更好地保持了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增长;而日本试图阻止和缓解日元升值压力,其结果却是日元持续急剧升值,并造成了日本高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综观日本、德国汇率波动的历史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人民币汇率升值是必然趋势;坚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十分重要;在坚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的同时,实现缓慢渐进式汇率改革;区域货币合作有利于区域内强国减少投机资本冲击,减少汇率升值对贸易品部门的负面影响;加快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促使内外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币离岸需求的日益扩大,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已是大势所趋。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立虽然会给现存的金融制度带来一定的冲击和风险,但是只要监管得当,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立将对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发展起到良性的促进作用,也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眼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基本状况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演进,选取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大型上市公司为分析样本,采用Va R方法和GARCH(1,1)模型,通过计算日、周、月、季、年周期的美元、港币、欧元和澳元4种货币对数收益率观测值,研究汇率变动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短期冲击与长期影响。通过分析,本文认为,由于澳元的汇率波动较大,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以澳元作为结算货币时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与走势相对平稳的美元相比,欧元的汇率风险同样较为明显;港币由于执行的是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汇率风险与美元相当。因此,综合而言,美元是全球最主要的避险货币。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在区位选择、币种选择和汇率风险规避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汇率政策长期以来过分强调汇率稳定,过多考虑汇率变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和过于注重汇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并长期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这种低效率的汇率政策.其最大弊端就是损害了中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随着全球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汇率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Zhiyuan Liu;Peijie Wang; 《The World Economy》2024,47(3):858-879
This paper reveals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behind the statistical phenomena of exchange rate interactions and co-movements, corroborated empirically by exploring a range of currencies with varied degrees of flexibility. It then studies purposely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regime. The RMB exchange rate behaviour and statistical patterns are contrasted with the freely floating currencies in this context. Taking up alternative policy positions, the expected developments in RMB characteristics are deliberated, projecting a trajectory for further RMB regime reforms. How the RMB would fulfil the significant role on the global currency market as signified by its position in the SDR basket is contemplated, beyond a conventional policy shift and under the paradigm that the global currency market tends to be tri-polar. 相似文献
14.
15.
李鹏 《商业经济(哈尔滨)》2008,(19):69-70
商业银行既是经营外汇业务的中心,又是自负盈亏的经济主体,汇率制度的改革必然会给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负债业务和外汇产品销售带来一定的影响。商业银行要增强对外汇风险的管理意识,调整外汇资产负债的币种结构,优化贷款的行业和客户结构,积极开发和创新外汇避险和外汇理财产品,以不断增强商业银行自身抵御外汇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李晓昌 《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42-45
2005年以来,人民币出现了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并存的现象。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外汇储备屡创新高,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压力持续增大。与此同时,人民币在国内按购买力计算的对内价值趋于下降,主要表现为国内逐渐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本文主要从理论上来分析论证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金融内在的机理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汇率因素是推动我国外贸持续增长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在其背后牵涉的是弱势美元、通货膨胀以及企业竞争等错综复杂的关系。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所牵涉的这些变量,我们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我国外贸增长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汇率市场化是政府推进型的汇率市场化。这一特点显示:政府在促进我国汇率市场化进程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重汇率水平调节。轻市场培育的问题。这就与政府的目标不一致,它反而阻碍了汇率的市场化。所以,为了促进汇率的进一步市场化,我国政府应该将外汇市场的市场培育作为其一贯目标,以使得汇率的市场化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美联储宣布从2014年1月开始削减资产购买规模,意味着美国长达五年之久的量化宽松政策正式进入退出阶段,美国开始逐渐收紧流动性,大量资本开始回流,美元也步入上升通道。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给我国带来了明显的负溢出效应,影响到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加强货币政策的微观定向调控、审慎对待短期资本的开放、保持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5年7月21日,我国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在这种新形势下,银行间外汇市场要改变过去依附于结售汇制度的框架,确立新的发展战略取向。本文将从外汇市场组织结构改革、交易清算方式改进、交易品种的引进的转变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