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梁颖 《魅力中国》2009,(4):84-84,78
不论是资本的国际化与金融创新,还是银行业务的交叉与金融网络化的发展,都离不开跨国银行的作用,也正因为跨国银行在金融业中的特殊地位,跨国银行又成为金融风险发生的最为集中的地方,因此加强跨国银行法律监管成为必要,本文在我国跨国银行关键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关于跨国银行在广东发展的思考文/李华杰,聂晓勇按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的定义,跨国银行是指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设在分行和附属机构的银行,它是资本国际化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突出表现,它与跨国公司的发展形影相随,跨国公司是跨国银行的资金的最大供求者。跨国银行已越来越...  相似文献   

3.
在资本构成上。银行与非金融企业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银行相对于非金融企业,其性质比较特殊。银行的活动具有巨大的外部性和社会成本,因而有权机构对银行采取了一定的监管措施。资本监管就是其中最有效、最流行的措施之一。国际银行业逐步建立以资本监管为核心的风险监管体系。而普通工商企业却没有建立任何资本监管框架。因此,非常有必要研究银行资本及其结构相对于一般企业的特殊性以及资本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4.
金融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它通过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方式,使世界各国的金融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跨国银行作为金融全球化的载体,积极参与资本的国际流动,金融创新,银行业务的交叉与金融网络化的发展等,使资金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有效地促进了世界金融市场的发展,提高了金融运作效率。但是,跨国银行的发展同时也加剧了金融风险的扩散性和破坏性,国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进一步加深,这就为金融监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金融市场的统一趋势及其监管范围的不断扩展,引发了银行监管的国际协调问题。跨国银行主要以分行或子行的形式开展国际业务,组织结构的差异同时带来了银行监管方面的差异。本文探讨了跨国银行监管与组织结构的关系,并对国际上关于跨国银行监管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对外开放,跨国银行监管会越来越凸显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际资本流动规律反映了一国在国际经济分工中所处的位置和差异化优势。资本的跨国流动在提高资本利用效率的同时,也引发经济和金融风险,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获得利益与承担风险的巨大反差等成为全球金融风险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7.
环球博览     
银行在美国逐渐走向衰亡胡汝银博士日前在一次研讨会上指出,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合并的兴起,使传统意义上的银行在美国逐渐走向衰亡,资本市场将取代银行成为美国金融市场的核心。据统计,到1995年,主要发达国家机构投资者资产总值已达到这些国家GDP的1065%。其中美国更是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界普遍认同的国际标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如同商业银行必须遵循的银行经营与管理的“ISO标准”,它是商业银行在国际市场上生存的底线。《新资本协议》为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迅速赶上发达国家提供了一条捷径,其核心内容——内部评级法将成为我国银行风险管理和资本监管的主流模式。  相似文献   

9.
马华 《特区经济》2010,(6):65-68
跨国银行并表监管已经纳入巴塞尔委员会、欧盟、美国及香港监管当局最为重视的监管建设之一,并形成共识:在并表基础上的母国全面监管原则。我国银行业不断改革和发展客观上要求构建我国的跨国银行并表监管体制:即以国外立法为参考,结合我国的并表监管实践,从监管银行机构之类型、监管之内容、监管之方式、监管之国际合作与跨国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并表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以2004年3月中国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为代表,中国银行业开始步入规范意义上的资本充足监管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针对我国银行业的传统运营机制进行调整,使其适应资本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也需要在未来发展中制定适合我国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现实路径,这其中包括对于资本补充机制的建立,以及银行风险管理方式的调整等等。  相似文献   

11.
在金融控股公司体制下,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持股关系,可能会在资本充足问题上隐藏风险,作为监管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的一项重要量化指标,最优资本充足水平的科学计量能够达到准确评价金融控股公司整体健全程度的目的。仅包括银行与保险两类子公司的金融控股公司,其组织结构的松散与紧密程度将影响相应的最优资本充足水平,且与单一银行或单一保险公司形成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2.
陈文兴 《开放导报》2008,(3):98-101
在金融自由化、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中,各国加强了对跨国银行的监管。但由于各国法律的显著差异、银行监管国际合作体制的不完善以及银行业在各国经济中的特殊地位,跨国银行监管面临着诸多困难。针对跨国银行监管中的法律冲突,我们应遵循协调、平等互利、对东道国经济与金融利益实行保护等原则,通过冲突法和实体法两种途径寻求解决。  相似文献   

13.
2001年1月16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新的资本协议的征求意见稿,向全球银行业征求意见,正式定稿有望在2001年底完成。这个新的资本协议框架,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巴塞尔委员会的基本原则,其最终形成和实施必然会对全球银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1975年2月,来自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卢森堡、荷兰、瑞典、瑞士、英国和美国的代表聚会瑞士巴塞尔,商讨成立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为国际银行业的监管问题提供了一个讨论场所和合作的舞台,尽管巴塞尔委员会并不具备任何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正式监管特权;其件从不具备、亦从未试图具备任何法律效力;其虽鼓励采用共同的方法和标准,但却也并不强求成员国在监管技术上的一致性,但是,由于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原则影响到全球主要国家的跨国银行,因而这些原则在事实上成为许多国际性银行遵守的共同原则。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后,中国融入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外国跨国银行进入我国的数量越来越多,这无疑对我国的金融改革,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管理上,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对外国跨国银行的监管工作,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天津经济》2011,(3):81-82
资本充足率一、资本充足率的意义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资本充足率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2013年1月1日起,中国银行业正式开始实施以《巴塞尔协议111》为蓝本的资本监管改革。新一轮资本监管改革将对国有大型银行在资本约束和发展模式等方面形成挑战。本文分析了资本监管改革对国有大型银行所造成的影响,并提出国有大型银行要从提升资本规划能力、建立资本补充机制、参与资本工具创新、构建“轻资本”业务模式等方面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7.
吕亮  杨志伟 《特区经济》2005,(6):152-153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推进,各国银行业纷纷取消法律限制。银行业跨国并购,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张,加速了资本流动和金融创新浪潮的兴起,促进了国际金融一体化发展,展示出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国际化的趋势。面对这样的外部环境,我国银行业必须实施国际化战略。一、银行国际化的内容所谓银行国际化,是指银行从事国际金融业务,到海外建立机构开展业务,其经营由国内发展到国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一是业务国际化,指银行的业务主要是为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的流动服务,通过跨国界经营,扩大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渠道,扩展业务…  相似文献   

18.
<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的规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银行系统资本监管的标准,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对于一国的宏观经济是否有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在经济低迷时期),这一问题在最近的十年中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借助于Peek和Rosengren的测算方法,通过计算和分析亚洲各国(地区)在经历金融危机后加强资本管制、提高资本充足率对该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时发现,这样的举措在经济低迷时期不但不会改善宏观经济状况,反而会恶化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监管资本套利动因及对银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百花 《开放导报》2005,(6):99-101
监管资本套利产生于巴塞尔协议资本监管框架的缺陷,其根源是银行最优资本和监管资本要求的不一致。在新巴塞尔协议框架下仍然面临监管资本套利的问题。监管资本套利在对银行产生负面影响的同时,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我国应从短期、中期和长期对我国银行业的资本管理和监管分阶段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反映中国影子银行本质特征的DSGE模型,研究影子银行的内在扩张机制,并依据中国影子银行监管实践设置三种资本监管政策,分析资本监管政策的福利效应并评估双支柱调控的效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信贷政策冲击和资本监管冲击都会给予商业银行监管套利空间,刺激影子银行扩张。相比静态资本监管政策,动态资本监管政策可以增进社会福利,但表内资本监管政策因驱动影子银行规模激增,致使政策效力被严重弱化,其社会福利增加效应小于全面资本监管政策的该效应。基于拓展的政策前沿曲线分析可知,动态资本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双支柱调控能够增强经济和金融的稳定性,尤其是全面资本监管政策通过限制商业银行监管套利、抑制影子银行无序扩张来协调货币政策稳定经济金融的效果最为显著。本文研究为我国探索将影子银行纳入宏观审慎监管和健全双支柱调控框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