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广东农村经济欣欣向荣,生机勃勃,从总体来看,是农村改革坚持了市场取向,初步发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用的结果。”这是马恩成在《农村改革与市场经济》一文中的论点。为了今后发育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农村经济,他继而提出了几点看法:1、农村市场经济主体的发育;2、农村市场体系的发育;3、农村建立市场经济,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与协调。  相似文献   

2.
改革的主题:建立企业内部制衡机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有3个整体目标:完善国家宏观调控机制;形成微观市场竞争机制;建立企业内部制衡机制。对企业而言,宏观调控机制的作用在于:国家以宏观经济管理者的身份,通过纵向关系渠道对企业利益施加影响,以调节企业行为使之符合国家整体利益的要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的最重要意义在于有助于减轻国内宏观调控的压力,市场普遍存在的进一步升值的预期不利于汇率改革达到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4.
一、广东金融业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发展1979年,我国开始改革金融组织体系,分设了专业银行和保险公司,打破了大一统的人民银行体制,金融业开始迈向多元化的组织结构体系。1984年,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主要职责是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这以后,我国金融改革一直在不断探索,不断深化,并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总结完善。在我国金融改革的进程中,我省较  相似文献   

5.
企业产权明晰,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间接化,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国有商业企业的改革必须符合这一要求。企业产权模糊,收益与风险、权利与责任的联系不紧密,是国有商业企业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产权明晰化,用多元化变革模式造就崭新的市场  相似文献   

6.
广东玻璃厂建厂三十周年了。1985年,该厂产量突破12万吨大关,居国内同行业的领先地位;创利1,420多万元,是国内同行业经济效益最好的企业;在节能降耗方面也居国内领先地位。该厂被轻工业部评为企业管理的先进企业,被省经委评为一九八五年度的优秀企业。成绩的得来,在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该厂实行改革扩权,进行了技术改造,还在于推行现代化管理。广东玻璃厂是怎样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呢?  相似文献   

7.
2004年是价格工作不平凡的一年。广东各级物价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强价格调控,深化价格改革,整顿价格秩序,充分发挥价格职能作用,为促进我省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2004年是价格工作不平凡的一年。广东各级物价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强价格调控,深化价格改革,整顿价格秩序,充分发挥价格职能作用,为促进我省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里程碑,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突破性发展,但是现在有种误解,以为发展市历经济就可以削弱甚至不要宏观调控,以为放权让利才是改革,加强宏观调控就不是改革等等.因此,重新探讨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之间的相互关系显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2004年是价格工作不平凡的一年.广东各级物价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强价格调控,深化价格改革,整顿价格秩序,充分发挥价格职能作用,为促进我省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 1994年是经济体制改革年。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决定》后,以五大改革一齐出台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整体推动、重点突破的新阶段。实施半年以来,应当说是初步达到了预期要求;也该看到,随着改革的深度、广度和力度的展开,其难度与日俱增。当务之急是努力实现五大改革之间的相互协调及其与发展的相互协调,在改革、发展、稳定相互促进的前提下,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宏观调控与微观基础的综合改革 五大改革的具体内容,曾有不尽相同的表述,较广义的是指财税、金融、投资和计划、外贸和外汇、国有资产和企业改革。这就遍及宏观和微观的各个层面,并与培育和发展包括生产要素市场在内的市场体系相对接。一般认为,明确产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整个改革的中心环节和微观基础,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不能缺少的条件。两者必须相互配合、同步前进。否则有可能相互制肘、出现脱节。深化改革的难度,难就难在不可分割的综合性。 传统体制的基本特征是政企不分即宏微不分,政府以指令性计划直接控制企业的产供销和人财物等经营活动,越过或绕过市场,政府行为支配着企业行为,整个经济以政府为主体。转向市场体制,关键一着在于政企  相似文献   

12.
广东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具有较多的市场机制、社会自治、改革精神。本文把广东模式置于钱塘江以南中国的文化一政治框架中,对上述特征的文化一政治原因略作考察。本文分析指出,钱塘江以南中国较多保存儒家文化,这让该地区基层社会之组织化程度较高,这对其经济、社会、政治生活均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形成了“儒家式现代秩序”之雏形。广东模式的真正价值正在于儒家与现代于相契中共生,广东未来发展战略的制定,应保持足够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3.
一、微观监管基础改革与宏观调控的密切结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的结构性矛盾以及基本公共品的供需矛盾等诸多问题,其根源主要在于供给管理方面政府微观监管的无效率,如经济性监管的越位、社会性监管的缺位及两者皆有的监管错位。应当看到,宏观调控主要应对短期经济总量失衡,发挥间接引导职能,常常追求周期性、非持续的经济绩效。而微观监管是解决市场失灵和社会不  相似文献   

14.
过去几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广东全面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努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实力有新跨越、转型升级有新进展、重大改革有新突破,民生保障有新成效。初步核算,2012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57067.92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0.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4095.38元,折合8570美元,迈进中上等收入国家或地区新门槛;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228亿元,五年实现翻番。  相似文献   

15.
借鉴与参考     
每一项改革都是一场硬仗,每前进一步都会遇到新的障碍和难点。难点一: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主要采取经济办法,并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难以一步到位。其原因不仅在于政府干预、企业"倒逼"、投资体制缺陷等外部条件的制约和影响,造成中央银行既"调而无力"、又"控之乏力",而且在于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目标、手段难以一下子过渡到真正市场化的调控。难点二:建立政策性银行困难重重。1.政策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难以区分。2.创办政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讨了体制转轨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对宏观调控的要义进行了阐释,通过对30年转轨进程中宏观调控的阶段性分析,我们指出体制转轨改革既是宏观调控的基础,也是促进宏观调控进一步完善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宋光华  王蕴 《经济师》2000,(6):24-25
宏观调控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宏观调控体系是我们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一直在探索的一个核心问题。总结 90年代宏观调控的基本经验 ,我们提出如下的中国宏观调控体系的构想。一、社会主义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特殊意义几百年来 ,经济学领域一直在讨论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多数人认为政府有必要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这一认识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 :市场不是万能的 ,是有缺陷的 ,存在“市场失灵”现象。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运行需要宏观调控 ,不仅在于“市场失灵”这个一般意义 ,还在于保证公有制…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宏观调控一直建立在“可控性”的信念基础上。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二重的:第一重目标是改革、发展和稳定,第二重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后一重目标要服从并服务于前一重目标。“可控性”的信念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不相容,并且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政策工具和相关经济参数的控制能力在不断衰减。宏观调控目标的多重性往往造成调控目标冲突、多变、调控滞后和调控结果失衡,从而导致政策目标难以实现和经济不稳定。重构我国的宏观调控体系包括宏观调控理念、宏观调控目标和宏观调控架构的重构。当前的宏观调控主要是要解决产能过剩、结构失衡和增加就业,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并重。  相似文献   

19.
<正> 十年商业改革,流通领域主渠道与多渠道的基本合理配置,初步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有汁划商品流通网络,第一个十年的阶段性商业改革是成功的。在第二阶段的商业改革中,我们应就宏观调控失当,主渠道作用弱化,价格功能失衡、“紧运行”矛盾突出等等薄弱环节来深化改革。笔哲认为,加强流通领域的宏观调控,应突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作为第二阶段商业改革的目标模式。首先,应以国营批发商业为主体,  相似文献   

20.
洪银兴 《当代经济研究》2012,(10):28-32,94,92
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下行的双重压力,两者都会在实体经济上反映出来。针对通货膨胀应该高度关注并采取适度的宏观调控政策,但不能反应过度。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到经济增长下行问题。宏观经济学的精髓在于均衡,合适的宏观政策应该是在保持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找到均衡,选择一个合适的均衡点。我国近期根据宏观经济的走势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意味着将会释放出数量较大的流动性,而这些流动性应该重点流向实体经济。有效的宏观调控必须是以市场化改革所形成的经济体制为基础的。不能因为宏观调控而放慢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尤其要支持实体经济领域民营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