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当资产资产账面价值小于其汁税基础及负债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符合条件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除企业合并以及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外,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同时,应确认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一般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但有些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并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文章主要探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形.  相似文献   

3.
所得税会计以"全面收益"理论为基础,要求从资产负债表观出发,计算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将资产的账面价大于计税基础确认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反之确认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并在此基础上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相似文献   

4.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由于当期资产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当期负债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而产生的递延到以后各期缴纳的税款。亦即,企业根据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及适用税率计算影响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的金额。资产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形成差异不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形成差异不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来源也就不同。本文拟就不同来源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核算谈一点粗浅之见。  相似文献   

5.
企业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因抵销内部销售包含在存货项目中未实现的利润,而使得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存货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的,应区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分别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调整合并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6.
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准则中规定企业所得税均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定义是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对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和负债按照准则中规定的账面价值和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进行比较,将二者的差额计入到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然后确定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因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负债是因为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而产生的,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或  相似文献   

7.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在个别财务报表中需要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对于两者存在的暂时性差异,如果符合确认条件的,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也需要从合并的角度考虑暂时性差异以及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在某些情况下对于个别财务报表中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需要在合并财务报表中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8.
正所得税会计是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所确定的账面价值与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就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该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本文拟就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与计量做出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将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以后,子公司可辨认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一致,将产生暂时性差异,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相似文献   

10.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明确指出,采用国际上通行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规范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其核算程序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二者的差额分别计算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按照暂时性差异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11.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处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立 《财会通讯》2008,(3):74-75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处理所得税业务。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我国所得税会计,既是我国所得税会计理论与实务的一次突破,同时也与国际所得税会计趋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和负债的角度出发,根据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所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一种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于股份支付交易,在会计处理中可就到目前为止获得的职工服务的计税基础与账面金额之间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其中,如果所得税前可抵扣金额超过会计上累计确认的费用,则与超额部分相关的当期或递延所得税应直接在权益中确认。  相似文献   

13.
新的所得税会计涉及到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费用等概念,在核算过程中有许多难点问题,笔者对此予以探讨。一、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例1]一项固定资产,原价120万元,无净残值,没有计提减值准备,直线法折旧。会计折旧年限6年,每年折旧额20万元,税  相似文献   

14.
刘翌楠 《财会月刊》2014,(7):108-109
对于股份支付交易,在会计处理中可就到目前为止获得的职工服务的计税基础与账面金额之间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其中,如果所得税前可抵扣金额超过会计上累计确认的费用,则与超额部分相关的当期或递延所得税应直接在权益中确认。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所得税核算方法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该方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即暂时眭差异分别确认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并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最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16.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后续计量过程中,当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时,将会导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因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在会计上予以确认,在税法上不予确认,从而产生了会计与税法的计价基础不同。《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应计入所有者权益,即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所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后续计量时,涉及递延所得税的核算。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例解的方式,诠释所得税会计核算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中的暂时性差异及由此带来的资产和负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以及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计量和记录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简称“所得税准则”)规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企业合并业务会导致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产生差异,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资产和负债按公允价值入账从而导致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19.
由于内部销售收入与存货项目的相互抵销,会使得合并报袁中"存货"项目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产生一项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依据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在合并报表中,应确认此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金额,在具体确认时需考虑同一会计年度内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发生"与"转回"相抵后的最终结果,综合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借贷方向.  相似文献   

20.
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之间发生购销固定资产交易,母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时要予以相互抵销,抵销后合并报表中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通常会小于税法上所认定的该项固定资产在合并报表中的计税基础,由此而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在符合所得税会计准则有关规定的情况下,均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文章结合实例阐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