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綦江县羊叉公社木郎大队过去是一个贫瘠的山村.全大队186户,902人,人平口粮不足400斤、年收入仅50元.生产落后,群众生活很苦.党的十一屈三中全会以后,该大队生产得到很快的发展,集体和农户都很殷实.以1975年与1982年相比,粮食总产由54万斤上升到78.6万斤,人平分粮由401斤上升到708斤,生猪由户平2.8头上升到4头,人平纯收入由58元上升到176元.1983年粮食总产达80多万斤,人平纯收入达300元.这个大队是怎么富起来的?又是怎么使大家都富起来的呢?主要是大队一班人能实事求是,不追波逐浪,在以下两个方面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正确处理问题,使大队的各项生产得到正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武隆县核桃公社,山大坡陡,土地瘦薄,灾情频繁.全社7个大队,36个生产队,4,315人,总面积11.4万亩,现有耕地5,070亩,一九七七年以来,该社走"建设基本农田,实行科学种田,狠抓粮食生产;逐步退耕还林,发展多种经营,大搞经济收入"的路子.六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加快发展山区经济、由穷致富的好路子.固定基本农田,实行科学种田核桃公社过去走的是以粮为纲、毁林开荒、广种薄收、吃供应粮的路子.一九七六年,全社吃返销粮30万斤,贷种6万斤,贷款13.7万元.公社党委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走停止毁林开荒,逐步退耕还林,实行科学种田,提高粮食单产的新路子.一九七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右玉县地处塞外高原,全县土地总面积294万亩,人口9万人。解放初期全县森林覆盖率仅为0.3%,水土流失严重,农业产量很低。解放以来全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年年种草种树,到1983年已造林143万亩,人均16亩,已种草11万亩,人均1.3亩,使覆盖率达到48%以上。从而促使自然条件大大改观。昔日黄沙蔽日的不毛之地的右玉县,如今已经变成塞上绿洲。1983年,全县人均产粮超过1,000斤,农业总产值达到4,960万元,总收入3,279万元,人均收入276元,分别比1980年增长1倍,1.2倍和3.9倍。三年实现了农业总产值翻一番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沙溪乡新建村吴义来户,现有人口五人,承包责任田5.25亩,以粮食生产为主,多年来粮食平均总产量稳定在7500斤左右,平均亩产1429斤,以公议价计算收入1200元,除去成本及农业税465元,净收入735元,每亩收入140元,人均收入147元。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昌黎县施各庄公社巢庄大队,有3个生产队,120户,477人,耕地1918亩。是个人少地多,土地瘠薄的生产大队。过去由于生产方针不对和经营管理混乱,产量低,收入少,是全县有名的穷队。1976年,在几乎是单打一地抓粮食的情况下,平均亩产只有254斤,人均口粮360斤,人均分配51.3元,全大队累计欠国家贷款24,700元。近三年来  相似文献   

6.
淳安县临岐镇菖浦村村民陈昌新于1996年承包村集体一块面积为106亩有零星野生山核桃树的荒山,通过近十年的艰苦创业,精心培育,终使这一片零星野生山核桃的荒山变成纯山核桃有机示范基地,结出了丰硕成果,年产山核桃鲜蒲1万余斤,收入可达四五万元。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全椒县南屏公社老观陈大队是滁县地区有名的先进典型,1968年就实行了大队核算。该大队历史最高生产水平的1978年,粮食总产330.76万斤,平均亩产1,636斤,人均生产2,159斤;皮棉总产91,600斤,平均亩产164斤;社员人均分配收入231元。从1973年起,社员口粮历年都吃到800~850斤。1980年虽遭到严重的涝灾,粮棉减产,但社员人均分配收入仍达到151元,社员口粮仍吃到800斤。到1980年底,大队拥有固定资产总值52.5万元,各项积累8万多元。就是在这样一个生产水平高,集体家业大,社员收入多的地方,在大多数社员、干部一而再、再而三的强烈要求下,也在1980年秋后实行了被当地群众称为“直来直去不拐弯”的大包干到户责任制。象老观陈大队这样一个绝非属于“三靠”地区,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的队,为什么也  相似文献   

8.
永兴大队有829户,3,033口人,地处滹沱河流域的忻定盆地杂粮产区,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这个大队,从前是山西省原平县的一个先进单位。1980年前,全大队9,200亩耕地已经全部实现了水利化,机电井灌溉和水库灌溉各占一半耕地面积,共有拖拉机16台(自然台),汽车2部,各类农机具拥有量达120台(部)。农机总动力1,094马力,每马力负担耕地8.4亩;1980年平均亩产374斤,人均产粮1,037斤,人均集体分配收入113元。但就是  相似文献   

9.
正龙门农场职工群众抓住季节特点,依托农场野生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积极上山采摘山野菜、中草药等,通过辛勤的劳动,向深山要财富。农场退休职工黄柏奇夫妇利用农闲时间采摘鹿蹄草,每天都能采摘40斤左右,这样就有100元左右的收入。农场职工王新,田里的农活刚刚忙完,就和妻子到附近的山上采集蕨菜。每天还未到中午,就将采到的50多斤蕨菜以每斤3元的价格卖到山野菜收购点。农场靠山,山野菜很多,有猴头、木耳、蕨菜、  相似文献   

10.
钱等粮     
成本上升涨价预期导致“惜售” 德州市黄河涯镇崔庄村粮农崔风全今年种了5.5亩小麦,大约收了4500斤,单产800斤左右。“不卖,再等等。”崔风全说,按市场价1元/斤出售,可以“变现”4500元。但由于柴油、劳务等价格上涨,增加了生产成本。去年40元/亩的收购价,今年涨到50元/亩,播种价也从去年10元/亩涨到今年15元/亩。  相似文献   

11.
日前,德保县那甲乡餐甲村餐屯农民陆高冲2007年种植的15亩烤烟在他的精心培育下喜获丰收,共采摘烤烟4920斤,平均每亩328斤,总收入30523.31元,剔除化肥等成本,纯收入26164.1元。陆高冲高兴地说:“种烟让我走上了致富路。”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礼泉县烽火公社烽火大队,是全省农业战线上的一个先进典型。全大队有260户,1,371人,597个劳力,1,960亩耕地。该队位于关中腹地,濒临泾河,有川有原有坡。主产粮棉,多种经营比较发达,集体家底雄厚。1978年由于改善经营管理,特别是实行专业承包联产计酬生产责任制,1979年粮食总产达139万斤,亩产1,425斤,棉花亩产130斤,总收入398,900元,比上年增长25%,人均分配收入163元,人均口粮574斤。1980年虽然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粮棉减产,但总收入仍相当于1979年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高密市康庄镇关爷庙村村民张立平今年春天将 200 棵国槐以每株 60 元的价格卖给大连市,又在 6 亩地上新植 3500 棵芙蓉、3500 棵法桐树苗。张立平家有口粮田 6 亩,靠近公路,1998 年前种植桃树,6 亩桃园年收入在 8000 元左右。1998 年是桃树坐果最多的一年,结果遇到了百年不遇的涝灾,1 万余斤成熟的桃子全部浸泡在了水里,造成经济损失 2 万余元。由于派人到积水的果园里捞、摘桃子,排水后的桃树特别是根系损伤相当严重。因此,1999 年张立平把 200 余棵桃树清除,栽植了 200 棵国槐,想靠这 200 棵槐树生产槐米致富。2002 年槐树开始结槐…  相似文献   

14.
"没申请商标前我的西红柿卖两元钱一斤,申请以后能卖5元钱一斤。今年我种了半亩西红柿,收入近三万元,而在前几年,同样面积的西红柿只能卖1万元左右。"在山东省文登市高村镇沙柳村蔬菜种植户王建华的西红柿大棚里,王建华告诉记者。为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文登市菜农、果农们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大力实施名牌战略,纷纷申请注册商标,提高产品"身价"。  相似文献   

15.
二分地的启迪姚庆香是江苏省盐都县步凤镇兆顺村10组组长。谈起种药材致富的历程,姚庆香给我们讲了这么一段故事。1995年正月的一天,姚庆香的一位亲戚来拜年,在吃饭时谈起他们种中药材的事,姚庆香听了很感兴趣,并请他帮助找点药材种。不久,这位亲戚带来了32斤丹参种苗。当时姚庆香舍不得在大田、好田上种,只把它栽在斗龙港堆圩上约二分荒地上,没当回事,结果出苗率只占60%左右。后来只拔过一次草,追过一次磷肥和尿素,当年收获种苗2000多斤,干货卖出175元。第二年栽种1-4亩地,除卖种苗2300多元外,还卖…  相似文献   

16.
5月的江汉平原正值油菜开镰时节。去年最好时每斤油菜籽卖2.8元左右,后来一路暴跌。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辛冲镇双桥村农户刘德喜种了4亩多油菜,“今年起码也得一斤1.8元左右才会出手。”要是卖不上好价,他宁愿晒干储存,或者榨油再择机出售。  相似文献   

17.
个人承包办林场以来的变化仙游县盖尾公社莲井大队,1969年在马山建了一个林场,营造了约1,000亩马尾松,安排6个社员管护,每年支付工资900元、粮食600斤,但收效甚微,林木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造林10年以后,平均树高还不及1米。1979年7月,大队把林场交给社员李金耀等三人承包,并签订了合同,双方约定,林场为集体所有,主要投资由大队承担,而经营管理权则全部交给承包者;山林经济的大宗收益归集体,根据经营效果,承包者可按规定比例分得部分的经济利益。具体规定:1.收益分配办法:成材后的马尾松收入全归大队集体,果树、药材、苗木等收入全归承包者;油桐、油茶的收入大队集体和承包者各占一半;杉木和柠檬桉收入个人  相似文献   

18.
2010年秋季,安徽省天长市全国种粮标兵、安徽省种粮大户宣有林创办的稻业合作社,1200亩粳糯稻,每亩1150斤,总产138万斤,每斤1.9元,收入262.2万元:3054亩杂交水稻,总产320万斤,每斤1.15元,收入368万元。除去成本,2010年秋季,仅他个人就进账165万元。2011年春节前夕,笔者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位于高邮湖西岸的天长市仁和集镇董尖圩,走近了宣有林。  相似文献   

19.
(一)洪雅县张村公社,总面积7.5万亩,8个大队,31个生产队,489户,2,573人,耕地1,780亩(不包括开荒地),人平0.7亩.山高坡陡,自然灾害频繁,粮食产量长期低而不稳.林业资源丰富,有林地4.4万多亩,人平17亩;荒山1.8万多亩,人平7亩.过去由于单一经营粮食生产,毁林开荒2万多亩,人平口粮却不到400斤,人平分配收入只有50—60元.全社生产靠贷款,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劳力大量外流,最多的一年搬家下山的达130多人.1980年8月,经上级批准,这个公社试办了林工商联合企业,实行"以林为主,林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凤城市宝山镇白家村村民邢玉宝广开致富门路,大搞多种经营,去年全家纯收入3万元,人均收入5000元。他的致富经验:一是发展养羊。近几年来每年饲养辽宁绒山羊100多只,每年卖活羊和羊绒收入1万多元。二是栽植板栗树。2000年,他以每年2600元的价格买断100亩荒山30年的使用权,栽植板栗树4000多棵。同时,又承包了100亩板栗园,2001年嫁接“金华”等良种1000多棵。去年他家共收板栗6000多公斤,收入2.6万元。三是科学养猪上规模。2000年以来他投资近万元买进“约克”种猪发展生猪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