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7 毫秒
1.
价值剩余、产权剩余和信息剩余思想分别源自马克思、巴泽尔和作者创设,它们各有自己特定的含义,彼此之间联系广泛却又存在多维差异,这种比较研究具有生动的现实意义和新颖的理论意义。理论意义上表现为马克思主义资本逻辑与产权逻辑、信息逻辑关系的提炼,资本逻辑突出的是生产资料私有权基础上的劳资之间的经济不平等关系,产权逻辑信奉的是权力是否界定拥有,信息逻辑强调的是信息力量对利益分配的决定作用,三种逻辑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影响。现实意义上强调对现实经济社会问题的说明需要多种逻辑的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2.
企业家人力资本参与企业产权分配的制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家人力资本参与企业产权分配的不同模式及由此形成的相机治理直接影响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受激励水平、程度以及企业治理效率。从历史、现实的逻辑对3种典型的企业形态中企业家人力资本参与企业产权分配进行考察,并提出现代股份制企业中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对称安排是企业家人力资本参与企业产权分配的终极方向。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本产权和所有者权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力资源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能有效解决人力资本的收益分配、价值计量及对外披露等一系列问题,有必要对其根源——人力资本的产权界定进行讨论,以期能通过明确人力资本的产权属性,实现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收益分配的目的,并推进人力资本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产权激励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发现,自然人控股的上市公司由于受产权激励的影响,其经营效率与经济效益均优于其他同类公司;在同为自然人控股的上市公司内,企业家控制(特指资本家与企业家合二为一)的企业因"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相对应,更有助于发挥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作用及企业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企业理财目标的产权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已有的财务管理目标,包括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和现代企业财务目标存在的缺陷进行述评,提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新观点———企业剩余索取权价值最大化,并探索性地将产权理论中的剩余索取权理论与财务目标理论相结合,分析了剩余索取权价值最大化目标理论的特点和剩余索取权价值的计量思路。  相似文献   

6.
不管企业采取何种产权结构,都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激励机制的问题;二是经营者选择机制的问题。而不同的企业产权结构都是通过对剩余索取权与财产控制权的不同安排来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各种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所有制特点、资产和经营规模、企业经营运作模式等具体情况来选择相应的产权结构安排,以求达到最优的生产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7.
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市场上存在着机会主义,导致以节约交易费用的企业出现;企业的出现又把机会主义从市场带到企业内部。为减少企业内的机会主义,必须让人力资本分享剩余索取权。由于人力资本特殊的产权特征,导致企业出现产权的公共领域,剩余分享没有客观的标准,只能对人力资本采取各种激励措施。而奖金和期权收益与盈余大小以及股价高低直接相关,从而激发管理者操纵盈余的动机。这样为减少企业内部的机会主义,又把机会主义从生产领域带到计量领域。  相似文献   

8.
物质资本是经济剩余之母,人力资本是经济剩余之父。尊重人力资本产权、保障人力资本权益,创新现代企业制度,让人力资本享有经济剩余的索取权和控制权,是从制度层面上深化企业改革与价值管理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9.
巴泽尔相对产权思想的特色就在于用产权属性和公共领域来描述相对产权,用合同来分配变化性和规定剩余索取权。其主要贡献为,产权属性是分配给一个人还是不同的人要依据效率准则,对产权施加约束是限制公共领域利益损失的有效方法,组织是分配变化性及规定剩余索取权的装置。其应用价值在于,用可变性和剩余索取权能够解释目前土地收益在农民和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最大限度压缩公共领域是预防腐败的重要产权方法,形成遵守合同的环境是产权方法有效实施的基础。尤其是新常态下在政府放松管制的同时,形成遵守合同的环境是规避"一放就乱"循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构成、机理与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剩余劳动力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概念本质上有所区别,当前我国更具实践价值的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构成中有绝对剩余和相对剩余之分,两的产生机理差异导致了针对两不同的转移战略选择。相对剩余劳动力必须依靠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进行内部消化,绝对剩余劳动力的外部转移重点在城乡“中间带”。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陷入困境的根源在于治理结构的内在缺陷。试图在国有企业内部寻找解决激励治理的办法虽然可以解决经营者的短期激励,但对解决国有企业内部的深层次矛盾是无能为力的。只有突破在保留企业的国有性质前提下搞“两权分离”的思维框架,实现企业长期剩余索取权从政府向民间的转移,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因此,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无可回避。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对称地界定于同一主体是国有企业无法抗拒的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12.
核心员工作为企业的中间骨干力量,是为企业创造突出贡献的重要员工.核心员工隐性人力资本产权归属的焦点集中在其人力资本所有权归属的问题上面,因此为了要实现核心员工隐性人力资本价值的最大化,就要解决核心员工隐性人力资本分享剩余索取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资产证券化的会计处理问题,来源于证券化中破产隔离原理的应用,证券化资产是作为融资还是作为出售处理会给发起人的财务报表带来不同的影响,资产证券化会计报表合并问题的实质是对证券化中产生剩余收益的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4.
劳动者联合体产权作为一种基于劳动者协作力的集体产权,有着与劳动力产权不同的性质,其产生的基础既有现实的生产力基础,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现实生产力整体结构中各要素地位和作用的转换、劳动者协作所形成的专有性资源以及影响劳动者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决定基础等因素都导致了劳动者联合体产权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人力资本产权问题显现。专用性和非流动性的存在使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性质更加突出,风险的承担保证了企业家拥有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基础。本文在对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者的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配置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人力资本产权配置及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6.
在涉及两种以上财产的企业联合生产过程中,人力资本所有拥有两种不同的剩余控制权。因此,研究企业的所有权问题应该同时考虑人力资本的实际剩余索取权和自然剩余索取权。富有效率的企业所有权安排需要兼顾这两种权利并且有针对性地运用监督和激励手段。  相似文献   

17.
“减损竞争”和“促进效率”这两大因素的权衡是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控制的核心内容。在这一权衡过程中,各国竞争执法和司法机构不得不面临集中控制的福利标准问题,即竞争和效率的好处在主体层面的归属问题。由此形成了三大福利标准,分别为消费者剩余标准、总剩余标准和平衡权重标准。三大福利标准在经济学理论和法律实践中的待遇各不相同,表现出了一种动态的发展趋势。在我国反垄断法多元立法目标的基础上,宜以“社会本位基础上的消费者福利导向标准”作为我国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控制的福利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土地市场化和货币化的最大阻力是农地产权问题。农地产权问题主要有农地所有权残缺、土地财产权含糊不清、农地剩余索取权被低估、农地产权货币化交易困难等。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农地产权的契约化,包括权利内容契约化、收益契约化和风险契约化。为此,可以借鉴日本农地契约化运行模式,构建中国特色的四层级的农地契约化运行模式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从剩余信息与隐性信息的体现形式和概念分析入手,阐述了英汉互译中适当处理好剩余信息和隐性信息的重要性。揭示了剩余信息与翻译中的减词,隐性信息与翻译中的增词两种语言现象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现代企业已经进入人力资本管理阶段,人力资产产权问题是当今企业产权关系中十分突出的难道,明晰的人力资本产权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本文揭示了人力资本产权的结构、特性,在理论分析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企业人力资本产权方面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