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涉及两种以上财产的企业联合生产过程中,人力资本所有拥有两种不同的剩余控制权。因此,研究企业的所有权问题应该同时考虑人力资本的实际剩余索取权和自然剩余索取权。富有效率的企业所有权安排需要兼顾这两种权利并且有针对性地运用监督和激励手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产权激励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发现,自然人控股的上市公司由于受产权激励的影响,其经营效率与经济效益均优于其他同类公司;在同为自然人控股的上市公司内,企业家控制(特指资本家与企业家合二为一)的企业因"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相对应,更有助于发挥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作用及企业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企业合约中的会计信息产权,包括决定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价值分配取向的两组权利束,即供给控制权和需求索取权.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完善产权结构,发挥产权功能,让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会计信息产权,才能有效激励和监督产权主体,实现企业价值及其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4.
不管企业采取何种产权结构,都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激励机制的问题;二是经营者选择机制的问题。而不同的企业产权结构都是通过对剩余索取权与财产控制权的不同安排来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各种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所有制特点、资产和经营规模、企业经营运作模式等具体情况来选择相应的产权结构安排,以求达到最优的生产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5.
比较德姆塞茨、斯蒂格利茨等学者的有关论述,可以发现巴泽尔的产权不完全理论独树一帜。巴泽尔的产权不完全理论包括产权界定的不完全和产权实现的不完全两个方面。我们可以从交易成本,资产属性的多样性、无限性与人们认识的有限性的矛盾,以及变化性、责任性等方面对巴泽尔的产权界定不完全思想进行分析;可以从监督成本、主体能力、实现成本与可观察性等方面对巴泽尔的产权实现不完全思想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企业家人力资本参与企业产权分配的制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家人力资本参与企业产权分配的不同模式及由此形成的相机治理直接影响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受激励水平、程度以及企业治理效率。从历史、现实的逻辑对3种典型的企业形态中企业家人力资本参与企业产权分配进行考察,并提出现代股份制企业中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对称安排是企业家人力资本参与企业产权分配的终极方向。  相似文献   

7.
苏强  李倩 《新智慧》2007,(7):6-8
本文论述了会计信息作为反映企业合约价值变化的替代变量和检验企业合约履行的标准,能够引起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得失,形成会计信息产权关系。会计信息产权对于企业合约的缔结、履行及降低交易费用至关重要。发挥会计产权基本功能,有利于改善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企业合约履行效率。  相似文献   

8.
不完全契约下的人力资本产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现实中的契约应当是不完全的.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行为受到契约的影响.在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时,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敲竹杠行为频频发生;在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拥有企业所有权时,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敲竹杠行为相对弱化;人力资本所有者完全拥有企业所有权时,其敲竹杠行为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陷入困境的根源在于治理结构的内在缺陷。试图在国有企业内部寻找解决激励治理的办法虽然可以解决经营者的短期激励,但对解决国有企业内部的深层次矛盾是无能为力的。只有突破在保留企业的国有性质前提下搞“两权分离”的思维框架,实现企业长期剩余索取权从政府向民间的转移,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因此,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无可回避。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对称地界定于同一主体是国有企业无法抗拒的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陷入困境的根源在于治理结构的内在缺陷。试图在国有企业内部寻找解决激励治理的办法虽然可以解决经营的短期激励,但对解决国有企业内部的深层次矛盾是无能为力的,只有突破在保留企业的国有性质前提下搞“两权分离”的思维框架,实现企业长期剩余索取权从政府向民间的转移,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因此,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无可回避。乘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对称地界定于同一主体是国有企业无法抗拒的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11.
经营者人力资本是最高层次的人力资本,这种人力资本具有稀缺性。要充分利用好这种人力资本,关键在于强化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激励与完善经营者薪酬激励机制。应针对我国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体制、环境、政策、观念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科学有效的经营者薪酬激励制度,以增强对经营者人力资本的产权激励,最大限度地发挥经营者从事企业经营活动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公司治理结构实际上是企业所有权配置的外化。以不完全契约理论为基础,分析谈判实力对人力资本分享企业所有权的影响以及人力资本的风险承担性和异质性对谈判能力的影响,并探讨人力资本分享企业所有权的间接形式和直接形式。  相似文献   

13.
企业理财目标的产权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已有的财务管理目标,包括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和现代企业财务目标存在的缺陷进行述评,提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新观点———企业剩余索取权价值最大化,并探索性地将产权理论中的剩余索取权理论与财务目标理论相结合,分析了剩余索取权价值最大化目标理论的特点和剩余索取权价值的计量思路。  相似文献   

14.
当前收入分配不公平的根源在于不合理的企业产权制度。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导致我国有效需求不足,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稳定发展。企业产权对居民收入分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改革不合理的产权制度、调节各阶层收入差距是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关键它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水平、刺激国内消费需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不完全合约框架下探讨多任务委托代理合约的选择.试图证明当代理人行为不可观察时.合适的激励安排能降低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委托人福利损失。重复的带有考核期的分类合约和终身雇佣制比一次签订、长久执行的合约更能节约委托人的信息租金,具有明显效率优势。当任务的价值、成功率、成本投入与周期差距明显时,终身雇佣制是合适的选择,但要求委托人有较高的声誉保证。当委托人难以有效辨别代理人类型时,有考核期的分类合约则是合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核心员工作为企业的中间骨干力量,是为企业创造突出贡献的重要员工.核心员工隐性人力资本产权归属的焦点集中在其人力资本所有权归属的问题上面,因此为了要实现核心员工隐性人力资本价值的最大化,就要解决核心员工隐性人力资本分享剩余索取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无论从法律产权还是经济产权角度出发,产权都不能得到完全界定,在分析比较巴泽尔产权公共领域和德姆塞茨产权残缺思想的基础上,将两者予以整合并进一步拓展,提出产权公共域的分析框架,具体分为属性公共域、技术性公共域、法律性公共域、国家性公共域、个人性公共域、限制性公共域六类.由此出发,阐述了产权不完全界定的内在机理、不完全界定产权的内部结构和产权界定的明晰过程,还有产权界定的原则以及不完全界定产权自身的属性与价值等问题.公共域衍生的主体行为、资源配置效应、收入分配效应以及治理模式、历史绩效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财政过程是一个不同产权形态转化的过程,财政制度变迁是财政过程产权转化合约进行调整的集中体现。财政过程产权转化不完全合约属性决定于参与方力量的不均衡甚至地位的不平等,第三方实施机制的不完善甚至不存在,行为主体的有限理性,合约履行中的测度成本,信息不对称等。财政制度变迁由不完全性合约逐渐向完全合约演化,走向财政主体地位平等化、影响范围扩大化、内容明细化、形式规范化。  相似文献   

19.
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之间存在着归属的矛盾,这一矛盾使管理者有偏离企业家最优行为准则的潜在动机,可能损失企业的利益。解决矛盾的一种方法是股票期权激励,这比一般经理人持股具有成本低、无风险顾虑、能长期激励等优势。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分配问题很大程度上应归结为企业所有权如何安排的问题。而企业所有权安排,应有利于组织租金最大化;最优企业所有权安排,应是在完善的要素市场条件下,要素所有者自愿缔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