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日本对华ODA是指日本政府对中国提供的用于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种官方援助行为。1979年底以来日本开始的对华ODA,不光提高了中国的经济生活水平,还推动了两国间的关系,成为中日友好的主要象征。不过,新世纪以来,中日关系走入困局,日本对华ODA开始趋于政治化。近年来,日本对华ODA“毕业论”一度甚嚣尘上。关乎中日两国总体关系走向的日本对华ODA政策正在步入另外一个阶段。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新世纪日本对华ODA政策变化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日本对华ODA的新支柱。这将有助于中国握住未来中日经济关系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2.
日本对华的经济援助(以下简称ODA)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给两国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6年日本发表对华ODA白皮书,称在2008年全面停止对华ODA,而学术界对日本对华ODA的观点也不尽相同。因此,笔者期望在一个中正的立场分析日本对华ODA对两国的作用进行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3.
经援政治化--日本对华ODA政策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于1979年底确立了对中国提供政府开发援助(ODA)资金的方针.当时日本的决策依据主要有三:一是基于地缘政治考虑,欲籍此加强对华友好关系;二是从对外经济需求出发,期待以此开拓中国市场;三是鉴于中国放弃了战争赔偿,愿对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支援.从那以来,日本对华ODA形成了以日元贷款为主、无偿援助和技术合作为辅的资金结构,以经济基础设施为主、民生项目为辅的项目结构,以及以"多年度一揽子决定方式"为主、以小数额灵活决定方式为辅的决策结构.对华ODA成为日本对华友好政策的重要标志和中日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4.
围绕ODA这一不失为一种善举的日本对华政府援助,近期不断传出与其初衷相悖的声音。日方目前已把ODA传递中日友好的经济行为赋予其深重的负面影响中日关系的政治、外交法码的性质。肯定ODA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过一定贡献,同时须正视ODA91%以上的有偿性以及由于日元升值所导致中国的损失。目前ODA的去存已远远超出其问题本身,涉及中日间的资源、领土及政治等两国关系的实质问题。中方需要政治智慧并确立相应科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对于建立环境税的必要性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得到有效的证实,我国也将其作为环境保护政策改革的一个重要措施,如何发挥环境税的功能作用,在环境税实施中如何找到经济与环境的利益平衡点就是其中的关键,也是本文要论述阐释的核心。本文通对环境税定义功能解读,分析了环境税的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最后探讨了我国环境税制度实施中的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毅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0):88-90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一个经济问题。当前,要解决环境资源问题,就必须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运用经济利益手段来管理。根据环境资源管理的利益不相容的成因,在治理环境污染中采取有效的激励约束措施,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利益机制,对于防治环境污染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日本自1980年起对华提供了以日元贷款为主、以无偿援助和技术合作为辅的政府开发援助(ODA)资金。其中,日元贷款占对华ODA总额的90%左右。至2000年为止,日本先后对华提供了四批日元贷款,每批约5年,其间贷款数额逐渐增大。第四批日元贷款的最后年度(2000年),贷款额达到其峰值2144亿日元。自2001年起,每5年决定新的贷款额的方式已为每年一定的方式所取代,年度贷款额以每年20%以上幅度迅速递减。2003年度贷款额为967亿日元,3年间减至2000年贷款额的一半以下。上世纪末,日本对华ODA出现了“经援政治化”倾向,使“ODA摩擦”成为中日间一种新的政治摩擦形态,其主要对象就是数额最大的日元贷款。  相似文献   

8.
韩贞习 《中国市场》2008,(40):86-8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的经济利益关系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呈现出经济利益观念的表达由弱变强、经济利益主体由一元化趋向多元化、经济利益来源由单一化转向多样化、经济利益差距由平均化趋于扩大化的特点;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所有制结构的深刻变动、分配制度的深刻变化、经济发展政策的重大调整是引起经济利益关系演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首次提出了法制利益的概念,并建立了一个法制利益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法制利益论尚属于一个新范畴,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尽管有学者对法律和经济提出过很有价值的思想,但是法制利益的提出还属首次.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的经济利益关系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呈现出经济利益观念的表达由弱变强、经济利益主体由一元化趋向多元化、经济利益来源由单一化转向多样化、经济利益差距由平均化趋于扩大化的特点;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所有制结构的深刻变动,分配制度的深刻变化、经济发展政策的重大调整是引起经济利益关系演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论虚拟利益     
霍艳斌 《商业时代》2008,23(6):72-73
经济利益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在现代经济中,经济利益可分为实际利益和虚拟利益.虚拟利益的特征是:虚拟性、中介性、风险性和契约性.虚拟利益和实际利益虽然属于不同的利益体系,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实际利益是虚拟利益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虚拟利益的运动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虚拟利益对实际利益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行劳资双方被错误定位为利益矛盾体,劳方和资方居于利益的两极,矛盾冲突不断。基于我国公有制的国家性质、劳资双方的经济理性以及劳资双方利益对立中的统一等因素,我国的劳资关系的定位应由利益矛盾体转为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谭铖铖 《商》2014,(48):262-263
我国地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社会利益群体对于体育利益的表达不尽相同。经济转型期,体育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不能忽视的社会问题。多元利益群体的形成内因在于必要的、具有相同目的的群体凝聚力,这种群体凝聚力的目的在于表达特有的、强烈的利益诉求。体育的利益表达机制成为协调社会各群体体育利益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是我国体育事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日本对自由贸易一直不是很认同,但是近期,怕被竞争对手超越的现实忧虑促使日本在制定本国贸易政策时变得更有前瞻性。同时,从日益增长的贸易和投资中获取经济利益,更是促使日本快速追赶自由贸易协定步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地方利益与中国经济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方利益是以地方经济利益为核心的综合利益,它体现于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之中。地方政府追求地方利益的行为既可能推动经济的发展,也可能损害经济的发展,因而有必要规范地方政府追求地方利益的行为,以实现区域经济与整体经济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赵海涛 《商》2014,(21):184-184
以负担公平为基础,特别受益者应当承担特别义务。特别受益的返还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私人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借鉴日本法律规定,利益返还的方式主要是费用承担。特别受益者返还利益对于完善我国土地政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7年是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35周年.中日恢复邦交以来,特别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日经济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最大特点就是从过去单纯的商品贸易关系扩大到包括贸易、日本企业对华投资、资金合作与技术合作在内的全面合作关系,而中日资金合作与技术合作的重点则是日本的对华官方发展援助(日本称为"政府开发援助",以下简称ODA).  相似文献   

18.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确立了现代经济学形成、演进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勾勒了完全竞争经济条件下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协调一致的理论框架,论证了个体经济单位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的路径,反映了完全竞争经济内生的经济高效率,奠定了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的深化、体制的转换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各种利益矛盾随之增多,而经济利益矛盾是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产生、变化的物质经济根源和集中反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否定矛盾,而是强调社会要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求得和谐与进步,因此,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经济利益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关于公有制经济中经济利益均衡的理论思考张翠玉,王来斌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实现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利益均衡,从理论上思考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利益和利益均衡范畴如何界定,探讨实现经济利益均衡的条件,不仅是个理论问题,也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