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颖婷 《商业会计》2015,(14):54-57
会计上使用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从其设立之初就决定了它具有会计信息相关性的特点,但由于公允价值估值的复杂性使得这一计量属性在对资产估价时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而这一会计估计风险又与以风险成本为基础的审计定价紧密相关。本文以2011—2014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公允价值准则颁布后,公允价值在会计记录中的使用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结果显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能显著地增加审计收费,但这一现象在2014年公允价值准则颁布后方才凸显。这表明2014年财政部颁布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后,上市公司运用公允价值的程度加大,但同时缺乏与会计准则配套的审计准则指导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使得审计收费随着公允价值运用的加大而显著提高。据此本文提出建议,政府应尽快出台与会计准则配套的审计准则,用以指导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中遇到的新的会计事项,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施行与国际接轨的按人工小时收费制与按资产比例定价制相结合的定价制度,规范审计定价。  相似文献   

2.
公允价值会计时代的审计委员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非活跃市场条件下的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问题是使公允价值会计得以全面开展的关键,这在我国显得尤为紧迫.我国现行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难以确保实现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质量,应重构以审计委员会为核心的内部监督机制,取消监事会,将审计委员会设立为与董事会平行的机构,领导内部审计部门工作和聘请注册会计师.在公允价值会计方面,审计委员会的基本功能便是确保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无重大差错,为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出具无重大差错的证明.  相似文献   

3.
《商》2016,(7)
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是当今会计发展的大趋势。然而公允价值会计估计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且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首先,介绍公允价值的定义,并对其进行解读;其次,本文介绍了公允价值会计估计在计量和披露过程中不确定性的表现;最后,分析总结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注册会计师审计和信息使用者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公允价值会计是为当今会计理论界所关注热点话题,在诸如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基础、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计量的优劣、公允价值的确定及其实践等问题上,尚存在较多的争议.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势必形成全新的理论体系,从而带来别开生面的会计实践准则.本文重点论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娟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6):177-178
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使得公允价值也成了"众矢之的",美国通过的《2008紧急经济稳定法案》甚至要求暂停使用公允价值会计。揭示了公允价值的公允性和假设性两个显著特征以及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问题,最后提出完善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顺应时代而生的是公允价值的深入研究与日益完善的经济体制发展两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公允价值会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实际运用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限制了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目前公允价值会计在实际运用中出现问题,首先要明确公允价值是脱手价格;其次要辨析清楚市场参与者的概念;然后明晰要将债务清偿概念转为转移概念,最后要明确资产出售或者债务转移是发生在计量日的当天,而不是其他日期。另一方面,当前的会计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相关的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够和交易主体的认定依旧存在偏差等。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不断建立健全市场环境管理机制,给会计准则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强对相关会计行业人员素质的培训,保证会计人员的工作价值可以充分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促进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实施。  相似文献   

7.
2011年5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公允价值计量》,为了满足我国企业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实际需要,实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2014年1月28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7月23日,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令第33号)第四十二条第五项公允价值部分进行了修改,发布了《财政部关于修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决定》(财政部令第76号),宣布于发布之日起施行。此次修改主要内容就是重新定义公允价值概念。本文立足当前我国面临新的国际局势从公允价值的新旧定义入手,分析比较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关键方面,进一步分析了修订后的公允价值的运用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代背景下,会计行业对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的认可度在逐步提升,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众对于公允价值计量方式曾因金融危机爆发而产生过质疑,促使会计行业对于公允价值所涉及到的会计问题进行了重新审视。研究发现,只有会计行业及时了解经济市场的变化情况,才能有效确保公允价值在使用过程中的客观性,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自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对公允价值的批评不断高涨,认为公允价值的应用是导致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银行不适宜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会计具有顺周期效应,市场形势好时,容易助长泡沫,而在市场不好时,又会使情况变得更糟糕。在当前情况下,因公允价值的应用导致了金融系统数千亿的资本的蒸发,银行贷款能力迅速萎缩。在此背景下,一些财务报表编制者也围绕着公允价值会计问题不断向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提出责问和修改要求。  相似文献   

10.
周艳 《科技转让集锦》2011,(11):181-181,186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备受争议。本文对公允价值之争的两种观点进行了阐述,认为公允价值在应用中虽然存在一些缺陷,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仍然是采来的趋势,当务之急不是暂停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而是完善公九价值应用的内外部环境,改进公允价值准则及其应用的相关规范,以更好地适应现实。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公允价值计量准则颁布的背景,分析国际、国内相关会计准则发展历程,以期为我国准则的进一步规范化和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谢红宾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0):174-175
就金融危机中两种对公允价值原则的截然相反的观点出发,分析得出两种观点的交集主要就是公允价值,尤其是以市值为基础的计量方式,一方面是否能客观反映资产的价值,特别是在经济波动的时期,另一方面所谓的公允价值原则造成的顺周期效应,客观反映了经济的本质,使得金融危机暴露出来,让投资者尽快看清真相,它也是金融危机的助推器。因此从经济学的价值反映的产生过程和金融危机中的内因研究对公允价值原则应用的争议。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公允价值会计再次成为争议的对象。公允价值法虽然克服了历史成本法的"滞后"特性,但也带来了"过度反应"的缺陷。本文在回顾了公允价值法相对于历史成本的优点后,分析其在金融危机中"助跌"的缺陷,并提出了改进公允价值应用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公允价值计量准则颁布的背景,分析国际、国内相关会计准则发展历程,以期为我国准则的进一步规范化和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公允价值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在我国,公允价值经过了引入、规避、再引入的发展历程。2017年,财政部相继发布几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深化公允价值运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然而,这也对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公允价值现状的应用分析及其审计内涵的分析,得出目前公允价值审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分析,提出完善公允价值审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金融危机看公允价值会计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原则备受质疑,确实,公允价值存在难以确定以及被人为操纵的可能,更加重要的是,能够放大市场的恶化程度.公允价值原则只是会计计量的方式,不应该成为掩盖事实的工具,公允价值原则最为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理解他,而不是简单的废除.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大量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下的内部审计和会计信息披露成为当今理论界讨论的重要课题。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对内部审计有重大影响,如何对财务报表中的公允价值部分进行审计,并尽可能地规避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孙琳 《商业会计》2015,(4):85-87
2014年1月29日,财政部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该准则是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唯一一个规范计量的准则,适用于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要求或者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或披露的情形。该准则共13章,分别从公允价值的定义、计量和披露界定了公允价值如何计量。其中,第一章至第四章介绍了公允价值如何界定;第五章至第十章介绍了公允价值如何计量;第十一章至第十三章介绍了公允价值如何披露。本文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以下简称“新准则”)是在2001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以下简称“现行准则”)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修订的,修订后的“新准则”进一步规范了企业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的披露,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充分体现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