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易斯转折点与劳动力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经济史的角度,论述了几个主要发达国家在经历刘易斯转折点时的经济特征:人均GDP一般都在300~500美元之间,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下降到40%-50%,工人工资开始有一个较明显的上涨。国际经验表明我国开始进入刘易斯转折点。在刘易斯转折点加强劳动力保护的最重要的政策是:一是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尽快吸收剩余劳动力;二是鼓励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三是加强对工人的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2.
秦洁 《全国商情》2012,(6):30-32
人口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人口红利不可能无限期延续。刘易斯拐点到来,必然伴随着人口红利式微。失去廉价劳动力优势的中国经济要保持增长必须着眼于人力资本投资,即在以往以量取得人口红利的优势消失之后,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可以再创以质取得的二次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3.
运用刘易斯拐点理论对可能影响贵州工业企业招工难、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者发生变化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企业经营管理者要转变观念、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应对通货膨胀,主动适应劳动者变化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2007—2012年辽宁省大连市332万个样本的收入数据,借助Gini系数、W指数、ER指数和社会结构散点图等,从多个角度分别考察了收入分配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情况,得出了在2007—2012年中国还是出现了刘易斯拐点并影响了社会结构的结论.从论证过程还可推断出:社会结构变化在判断刘易斯拐点问题上比收入分配更加准确,劳动力短缺还是可以作为判断刘易斯拐点的直接依据的,刘易斯拐点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改善社会结构方面的有益作用应该受到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5.
未来5—10年重庆劳动力资源呈现“存量保持高位、增量负增长、构成老化加剧”的格局,但在产业升级、劳动迁移的背景下,相对于劳动力需求劳动力供给是充足的。我国逐步成熟的劳动力市场配置机制能有效促进劳动力供需的基本平衡,不宜夸大当前及未来的“用工荒”形势与“刘易斯拐点效应”的负面影响,它只是各地经济快速扩张和同质化竞争过程中的“成长痛”,与当前区域劳动力供给变化并无因果关系。面对普工的“用工荒”,不应简单地通过引入外来的普通劳动力来化解,而应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提高存量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劳动参与率)予以应对;“刘易斯拐点”的来临,既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外在动力,也是普通劳动者和低收入家庭提高生活水平的大好机会。  相似文献   

6.
刘易斯拐点是“二元经济”从量变到质变的重大飞跃,预示经济发展进入新的转型阶段.针对当前“我国刘易斯拐点是否已经来临”这一基本“国情命题”的判断,基于“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的边际生产率理论,通过计算、比较和分析1990—2010年我国农业和工业部门的劳动边际生产率数据,证实我国在2005年前后跨越了刘易斯第一拐点,正式进入到劳动力有限供给的新阶段.要完全消除两部门的生产率缺口从而实现“一元经济”,静态估计至少需要32年左右,也即我国将在2043年迎来刘易斯第二拐点.当前政策上,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有效应对潜在的通胀风险,正确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战略,加快劳动用工制度的配套改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刘易斯拐点是“二元经济”从量变到质变的重大飞跃,预示经济发展进入新的转型阶段。针对当前“我国刘易斯拐点是否已经来临”这一基本“国情命题”的判断,基于“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的边际生产率理论,通过计算、比较和分析1990—2010年我国农业和工业部门的劳动边际生产率数据,证实我国在2005年前后跨越了刘易斯第一拐点,正式进入到劳动力有限供给的新阶段。要完全消除两部门的生产率缺口从而实现“一元经济”,静态估计至少需要32年左右,也即我国将在2043年迎来刘易斯第二拐点。当前政策上,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有效应对潜在的通胀风险,正确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战略,加快劳动用工制度的配套改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2007—2013年间的四次农村社会调查资料,对农村劳动力及外出劳动力规模和结构变动趋势、农村外出劳动力工资价格和农业劳动力收入变动趋势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规模下降和老化趋势明显,外出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例不断下降且回流比例不断提高,在外出劳动力工资价格大幅持续上涨的同时,农业劳动力收入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些条件基本可以印证我国已进入“刘易斯拐点”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基于人力资本投资效应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具有促进人力资本投资的功能,由于人力资本投资供求主体的复杂性,导致多方利益谈判的结果即相关劳动力市场制度安排易于混乱。本文通过对教育投资、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的实证分析,探讨影响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的因素,归纳基于因素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安排,从人力资本投资的单一效应出发衡量相关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安排,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对在金融危机与知识失业背景下提升人力资本投资效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78年以来,中国依靠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双轮驱动,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和劳动力充裕的比较优势,创造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奇迹.2008年以来,在国内外经济格局大调整的背景下,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部分生产要素正在发生变化.如何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妥善解决要素禀赋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无疑是未来一个时期内政府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从刘易斯拐点理论入手,通过分析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的辩证关系,根据中国现有的人口结构和未来发展趋势,得以从谋求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是否已经到达“刘易斯拐点”,是理论界激烈争议的热门话题。以蔡防先生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已经于2003年左右进入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的“刘易斯拐点”,以樊纲和白南生先生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则认为,中国尚未到达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的“刘易斯拐点”。本文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民工工资状况和人口抚养比变化三个方面对蔡防先生提出的“刘易斯拐点”提出质疑。本文认为,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的“刘易斯拐点”尚未到来。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增长的难点.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态势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我国劳动力市场当前存在的两大悖论、三大特点--"两大悖论"即经济高增长与居民低就业并存,劳动力供给总量过剩与局部供给不足并存;"三大特点"即"劳动力转移刚性"特征明显,民营经济短期内缓解就业压力但长期前景不容乐观,劳动力总量过剩但就业结构日趋合理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二元经济模型关于劳动力迁移就业的人力资本因素.认为该模并未考虑劳动力人力资本因素.如果考虑人力资本因素,二元经济转变中的劳动力迁移就业要复杂得多,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和投资结构以及国家产业类型的选择,对劳动力迁移就业具有关键影响.说明了加大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问题在当前越发突出。文章结合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式中关于劳动力流动的理论模式对我国农村失业劳动力流动的特点进行分析,从中得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对我国发展的促进作用和不利方面,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5.
考虑到制度性因素的影响最终要反映到市场各要素及其运行机制中,本文侧重于分析非制度性因素对劳动力市场的作用.从宏观因素来看,产业结构的调整、非正规就业的增加、技术进步的加速都加剧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化、降低了就业的稳定性.从微观因素来看,虽然受教育程度对劳动力市场稳定性的影响带有不确定性,但人口因素与企业特征等因素均显示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在增加,而稳定性在下降.因此,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必然使得中国劳动力市场呈现灵活有余而稳定不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是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劳动就业为社会保障奠定必要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保障制度健康发展的保障;社会保障为劳动力市场运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并能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二者互为前提.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在国外经济学界早已被关注,而中国的大多数文献只是单独研究社会保障或劳动力市场.因此,国外丰富的研究成果对于中国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前的就业形式非常的严峻,在大学生就业和下岗形势非常严峻的大背景下,经济危机和金融风暴无非起到了雪上加霜的作用,至少在短时期内是这样的情况.本文论述了经济金融危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特别是对出口、对投资和消费方面.从而导出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形势的影响.从具体层面论述了金融危机对金融行业的影响,以及对应届毕业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雇主拒用女性是为了规避女性自然附着成本以求得生存和保持竞争优势的理性选择.追加在女性雇员身上的自然附着成本,是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而“身心不悦“的实质是厌恶成本.自然附着成本主要为生育成本、职业培训成本和福利成本等,是女性相对于男性的额外支出,是雇主拒用女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歧视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一直为西方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所关注,经济学当然也不例外。文章试着从歧视入手,分析了个人偏见理论在我国劳动力市场工资歧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农业经济大国,农村人口占了人口的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对我国城乡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要了解我国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经济成效,首先就必需了解新农村建设中的劳动力成本。因而分析农村劳动力的成本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成本、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利用的成本及农村劳动力市场建构的成本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成本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