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同销售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税法和会计上常会涉及视同销售的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会计人员对视同销售的会计与税务处理感到非常困惑。文章将散落在会计准则与税法中关于视同销售的一些规定加以归纳总结,并对实际工作过程中易混淆的几种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2.
"视同销售"是由于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产生的。目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法规均制定了"视同销售"方面的规定。由于各税种的规定存在差异,纳税人容易发生错误履行纳税义务的问题。本文就四个税种的视同销售进行归纳,比较其中的不同,并对会计处理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3.
由于税法和会计准则对于视同销售业务有不同的认定,视同销售业务一直是会计财务处理中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一是视同销售业务是否要确认收入;二是如要确认收入,应依照什么标准确认及如何进行财务处理。该文以视同销售业务为基础,分别站在税法和会计准则的角度上,对这类业务财务处理的不同观点予以浅析,努力探讨这类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初国清 《新智慧》2008,(10):36-37
我国增值税法规定,对在境内销售货物取得的销售收入征税。对企业而言,有些经营行为即使不是销售也要纳税,称为视同销售。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比照一般销售,确认销售收入并结转销货成本;第二种方法是不确认销售收入,直接结转销货成本,按计税价格计算销项税额。对于税法中规定的八种视同销售行为应采用哪种方法进行会计处理一直存在争议,加之2006年颁布的会计准则对该类业务的会计处理有较大影响,因此对这类业务的会计处理问题再度被关注并讨论。笔者总结学者们对这一问题的主要观点,并就此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视同销售”属于税法的一项特殊规定,在多个税种中均有所体现并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在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方面差异较大,容易混淆而导致错误履行纳税义务的问题.该文试以相关税法为依据,对视同销售行为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处理差异进行探讨,以期对增值税和所得税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在税收实务中,视同销售是一个重要内容。视同销售涉及税种广泛,内容丰富,增加了纳税风险。本文试从视同销售的相关规定出发,比较分析视同销售在各个税种税法规定的异同,以便较为清晰的认识视同销售行为,减少纳税人的纳税风险。  相似文献   

7.
施恩会 《新智慧》2007,(6):18-19
视同销售行为是指某些转让货物或提供劳务的行为虽然不完全具备销售的基本条件,但税法规定应视同销售来处理。本文将视同销售分为有专门处理规定的视同销售和没有专门处理规定的视同销售,并分别对其会计处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朝黎明 《新智慧》2008,(12):45-46
在增值税法和所得税法中,只将货物用于捐赠、职工福利及分配利润三项行为列为两者共同的视同销售行为,既需要缴纳增值税又需要缴纳所得税。但在实务中,被同时认定为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和所得税视同销售行为的情况却远超过上述三项行为。本文分析了增值税和所得税关于视同销售行为的规定存在不协调的问题,并提出了两种税法相互协调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视同销售在会计上并没有直接给企业带来货币性经济利益的流入,而在税法上是一种特殊的销售行为,从税收的角度上认为它实现了销售,产生纳税义务。由于增值税法中的视同销售与会计视同销售的规定不尽相同,故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难免会容易混淆。本文基于新税法和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八种增值税视同销售的税务和会计处理做出辨析。  相似文献   

10.
在会计与税法实务中,由于税法和会计准则对于视同销售业务有不同的认定,视同销售业务一直是会计核算中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一是视同销售业务是否要确认收入;二是如果要确认收入,应依照什么标准确认。该文以视同销售业务为中心,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2006)和税法等规定,对这类业务中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并分类努力探讨其收入确认的会计核算方法和提出会计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聂家风 《新智慧》2008,(9):32-33
视同销售是指纳税人在非销售条件下转移其货物、财产、劳务所有权或将其自用于非生产性范围时,按照会计制度规定不作销售处理,而税法上按应税销售处理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1.新《企业所得税法》缩小了“视同销售”的范围。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于货物在统一法人实体内部之间的转移,比如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分公司、非生产性机构等不再作为视同销售处理。该政策调整是因原税法是以独立经济核算的单位作为纳税人的,不具有法人地位但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分公司等也要独立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而新《企业所得税法》采用的是法人所得税模式,因而缩小了视同销售的范围,对于货物在统一法人实体内部之间的转移,如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分公司等不再作为视同销售处理。新《企业所得税法》同时明确,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利润分配的,同样应当视同销售。  相似文献   

13.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存货主要是材料,其核算有一个原则、两个要点:一个原则是材料对外投资视同销售。两个要点一是确认投资的增加,登记存货的减少;二是确认投资基金的增加,登记一般基金的减少。视同销售是税法对存货投资的要求,结转事业基金则是事业单位会计确定的核算方法。视同销售的做法比照企业,确认投资基金则是事业单位会计特殊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目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不同税种对视同销售的规定并不一致;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对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也有明显的区别。税收上是否视同销售,直接关系到税收收入;会计上对视同销售业务是否作营业收入处理,直接关系到会计利润,进而又影响到公益性捐赠税前列支金额、所有者权益等与会计利润密切相关的数据。所以,一方面必须深入分析有关视同销售的税收政策法规,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明确视同销售的范围;另一方面必须正确理解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规定,准确判别是否需要作销售处理,熟知不同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5.
视同销售在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税法规定中的含义并不一致,同时视同销售种类比较繁杂,又处于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和新企业会计准则替代原有的规定之时,在实务操作时难免有混淆之处。通过对在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收规定中视同销售业务如何处理进行分析,以澄清一些误解。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在会计处理上是否确认为收入尚存在不同的处理方法,这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惑,也给教学带来不便.根据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中有关增值税和所得税的规定,对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做了探讨,并提出了可行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左占卫 《新智慧》2008,(11):21-22
一、借款费用资本化的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比较 1.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的相同之处。①对借款费用范围的规定相同,即都包括借款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产生的汇兑差额等;②对借款费用可以资本化的资产范围的规定相同,即都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经过12个月以上的建造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存货。会计准则和税法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条件和期间的规定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一、改善公益性捐赠税制环境的必要性 税法之所以将捐赠货物作为视同销售处理并对其在所得税税前扣除加以限制,可能是出于以下考虑:一是在捐赠动机的判定上,较难准确地判断捐赠行为的真实性。捐赠行为有可能是一种变相的销售行为,甚至可以演变成转移财产的一种避税手段。因此税法规定了限制措施,这是出于反避税的考虑。二是我国增值税采用购进扣税法,捐赠货物时如果不视同销售,将会使扣税链条断裂,增加下游企业的增值税负担,同时加大了政府管理增值税的难度。三是对捐出货物部分的进项税额进行不当抵扣容易侵蚀增值税税基。四是捐赠支出与企业收入不配比,不符合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税前扣除条件。  相似文献   

19.
由于会计与税法在目的、原则、性质等方面的不同,从而出现了长期困扰企业财会人员和税务机关业务部门的问题———涉税会计差异。如何进行差异协调及规避涉税风险,特别是视同销售方面的所得税处理及筹划问题,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同时也是广大财税工作者所必须掌握的知识。  相似文献   

20.
在企业债务重组的问题上,会计准则和税法在所得税的处理上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会对企业的负债产生影响.为了尽可能地减少不利影响,使财务会计报告恰当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于负债在会计准则和税法中的差异,本文从负债差异的表现形式和产生差异的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