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海集体经济》2005,(3):47-47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认为,在国企改革这个问题上,过去20多年来,中国已经把根据主流经济学理论所能设想的可能改革方式全部试过了,只有一项还没有,“就是大规模私有化”。但“大规模私有化”显然也不能解决国企的问题。他认为,尽管国企还没有试过大规模私有化的改革,但从已经发生的事件看,国企改革已经出现私有化的现象。认为私有化就能解决国企的弊病,这显然又是一个误区。根据世界银行和许多其他学的研究发现,苏联解体后,有的国家推行大规模私有化以后,政府给许多原大型企业的补贴比大规模私有化以前更多,  相似文献   

2.
20世纪 90年代前期经济业绩较好的捷克共和国 ,1 998年陷入经济危机 ,此后经济增长速度明显缓慢。私有化后企业改造不力 ,公司治理不善 ,是捷克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在转轨国家中捷克是实行大众私有化比较有序和顺利的国家 ,但在公民中无偿分配国有资产的私有化途径 ,不利于企业的重建。私有化以后捷克在立法方面参照德国的公司治理模式为企业提供可选择的治理结构 ;在实践过程中多数新所有者却选择了英美式的公司治理结构。运行结果表明 ,在捷克直接照搬利用这两种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 ,都缺少必要的条件。转轨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将根据它们的具体条件更具有复杂性、演进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法理、现实以及党和国家倡导的理念、要实现的愿景,论述了目前集体土地制度出现的种种问题。文章提出,《物权法》对国家、集体、私人物权的平等保护原则,更加凸显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认为在《宪法》和《物权法》框架内,实行渐进式改革是能够实现的:通过强化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使之物权化;通过界定“公共利益”,处理好征用和买卖公正的关系;通过“收益平衡”解决农用地转让中,因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产生的收益差距。并从理论上验证了这一新的制度设计可以彻底解决目前已经出现的,包括“小产权”在内的各种突出问题,以及可能新产生的矛盾;也回答了“土地换社保”问题,土地私有化并非正确选项。  相似文献   

4.
东欧国家政权易手后,大规模私有化成为各国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和政府活动的主要方面。其根本目的是.通过私有化形成广泛的私有者阶层,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最终建立起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制度。一、私有化的含义什么是私有化?西万经济学界对此有不同的理解。英国学者1’·弗格森认为,”’寸。有人意味着国家对公司;去动影响的减少,除此之外,再没有普遍为人们接受的定义”。他指出,这个术语大致有三种用法。第一种用法的含义是,原来由国家开办的企业转到私人部门;第二种用法是概括国家机构对市3春最大限度的利…  相似文献   

5.
蒙古国的经济转轨与其政治制度的剧变同时进行。动荡的上层建筑和薄弱的经济基础,加重了转轨的难度,无法如期实现原定目标。经济转轨缓慢,有先天和后天的双重原因,其中体制、结构和投入方面存在主要问题,经济转轨缓慢的教训很多,其中值得借鉴的有:(1)在对外经贸关系中,不能忽略独立自主;(2)在向市场经济转轨中,不能忽略本国特点;(3)在扩大对外开放中,不能忽略外资结构的合理性。原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这既是经济体制的改革,又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国际上统称它们为转轨经济国家,这种转轨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伴随着政治制度的剧变所进行的轨轨;另一种是像越南这样的国家,由政府有计划地推行市场经济改革。蒙古属于前一种转轨经济国家,本文以原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转轨为背景,根据蒙古国统计局人员提供的数据和情况,对蒙古经济转轨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俄经济转轨过程中不同汇率制度选择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经济转轨国家来说,它是更保证经济转轨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比较了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汇率制度选择,结全两国宏观经济现实,对其汇率制度改革目标、方式和路径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本文认为,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对转轨国家汇率制度发展路径具有很大的决定性;合理的汇率制度,应当根据其国内经济发展状况和当时的国际经济背景进行相机选择。  相似文献   

7.
中国取得这样不凡的经济表现,我认为与中国特殊的国情,特殊的动力相联:这种特殊动力,首先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充分的利用了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同时又有自己的自主创新,包括经济特区;其次是渐进的市场化和有限的私有化,使资源配置跟利益刺激有一个持续改善的动力,同时又避免了大规模的社会的对抗,避免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落到少数的私人手上;其三是与二元经济结构相关联,特别是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在这30年当中避免了土地的兼并,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是俄罗斯业已选择的经济发展方向,而实行市场经济又是以大规模的私有化为基础的。俄国营企业私有化已经历了私有化准备和证券私有化两个阶段。目前正在进行货币私有化阶段,俄农业私有化主要局限于土地的重新划分。俄私有化计划的实施已使国家开始放弃经济管理主体地位和直接管理的职能,对生产的发展还未产生推动作用。国有企业转轨中,无偿分割国有资产和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等问题,对生产具有一定的负作用。农业私有化的最终完成需要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9.
“内部人控制”最早由日本经济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青木昌彦先生提出。他在研究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企业状况后认为,“内部人控制”看来是转轨过程中所固有的一种潜在可能现象,是从计划经济制度的遗产中演化而来的,具体是指在私有化的场合,多数或相当大的股权  相似文献   

10.
车程  边恕 《辽宁经济》2013,(12):36-37
以俄罗斯为代表的转轨国家曾长期实行现收现付式养老金制度,这一融资模式在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得以长期维持.但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与政治转轨,不但使各国经济受到沉重打击,而且也使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暴露出来,单一的现收现付式养老金制度已失去了稳定运行的经济与人口基础,因此各国开始推动养老金制度的改革进程.本文以俄罗斯为例,从养老金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制度设计三个方面来对转轨国家养老金制度改革历史进行简析.  相似文献   

11.
庄义逊 《亚太经济》1990,(6):53-56,41
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在全球性经济调整中,世界许多国家先后出现了国营企业私有化的热潮,卷入这股浪潮的国家已达五、六十个,遍及五大洲。在这种全球性私有化背景下,伴随着80年代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东盟各国也相继掀起私有化高潮。本文旨在对东盟三个主要国家菲律宾、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国营企业私有化的背景、作法和前景作一比较,这也许对掌握三国经济调整脉络不无作用。一、国营企业私有化的涵义和范围由于历史背景、社会现状和产业结构的差别,菲律宾、泰国和印尼对国营企业私有化涵义的解释及其范围也略有区别。首先关于“国营企业”的涵义,泰国和印尼都有法  相似文献   

12.
高梁 《开放导报》2005,(5):67-69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服务,而不是不顾经济结构的单向私有化.用MBO方式搞私有化改革将导致产权关系的长期和全面混乱,会颠覆我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基础.前一段流行理论的误区,正是理论家的堕落。国有企业的问题必须想办法解决,但绝不允许侵吞公产的“产权改革”制度化.  相似文献   

13.
<正> 国有企业私有化,是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转轨进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俄政府期望通过推行私有化,转变国民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并促成一个广泛的私有者阶层,为建立有效的市场经济奠定基础。一、俄企业私有化的基本战略俄罗斯联邦议会1991年7月3日颁布的《俄罗斯联邦国有和市有企业私有化法》和1992年6月11日通过的《俄罗斯联邦1992年国有和市有企业私有化国家纲领》,是调节俄企业私有化进程的两个基本文件。在这两份文件中,对俄企业私有化的概念、范围、基本方式和大体时间表,作了规定。  相似文献   

14.
转轨时期企业成长的路径演化与绩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 ,深刻改变着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外部环境 ,使企业面临着新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企业成长的动力来源也相应发生变化。本文在综述和整理关于转轨经济国家的有关文献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分析比较了转轨经济中企业成长的路径和绩效差异 ,发现政府的制度建设至关重要 ,私有化改造与市场竞争具有互补性 ,新建企业的持续成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5.
张捷 《环球财经》2012,(4):40-45
面对当前甚嚣尘上的私有化建议,一些中国老百姓认为私有化就是化国家财产为自己财产,保护私有产权就是保护自己的财产,反对国家征收就是保护自己的财产;殊不知私有化首先要保护的是物归原主,中国老百姓的财产来源于当年国有化的财产征收。如果国家公有制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6.
社科院专家刘迎秋近日表示,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涉及的方面比较多,一是经济领域的调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经济结构调整也就限于这一方面。它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地区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二是制度结构调整,主要是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三是宏观调控框架结构的调整,即从原来的行政干预向行政利用市场行为进行管理的办法过渡。如果三个方面能够同时起作用的话,将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变化。三者当中最难的是制度调整。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强制度创新,但怎样进行制度创新,怎样对国有企业进行进一步的改造,这方面还处于探讨的过程。如果把国有企业全部卖给私人,就是搞私有化。这样一来,很难设想中国的国有企业还具有完整的社会主义性质,因此在这方面要慎重。但如果不选择一个好的制度、框架和结构,不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造,那么国有企业的问题,特别是部份国有企业当事人在管理中进行内部人控制和转移国有资产现象就无法得到根本解决。在制度设计上,如何既保证工人阶级、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又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还要强调企业的自主性、独立性,是当前制度调整中面临的最重大、最棘手的问题。有关专家认为,国企、农业和制度问题是中国入世后面临的三大难点。就制度问题而言,理论上的突破最为重要。世界各国在经济飞速发展之际,都有先进的理论进行指导,国内理论界最急迫的事,应是如何进一步发扬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7.
纵观世界历史,改革无非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通过法律或政府命令强制性地修改旧制度,实行制度创新;二是通过部分人自发地追求个人利益,导致旧社会结构进行调整。在我国来说,这些年的改革是两种方式的结合,政府用第一种方式发动并推进了改革,促使中国走上了现代化之路,而与此同时少部分人利用权力开始了自发私有化进程。 中国的经济改革所取得的成绩世所瞩目,但在10多年转轨过程中所暴露的种种问题却也说明了一个事实:有关转轨问题的分析家们严重低估了非经济约束因素对于改革的影响。和前苏联东欧相反,中国改革走的是一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从体制外围到体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初,吉尔吉斯斯坦开始迈上从行政指令性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道路,国家新的优先发展方向是将国家财产私有化。当时我们希望,私有化规划的实施能极大地减轻国家预算的财政负担,使工业企业摆脱危机。但是,企业所有制形式的改变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大部分企业仍然没有做好独自有效地解决遇到的问题、维持生产、迎接竞争、获得足够收入的准备。  相似文献   

19.
一、员工持股不能视为私有经济的范畴有的同志对员工持股是否属于私有化的问题,心存疑虑。如果我们不能从理论上给它“正名”,就不能理直气壮、大刀阔斧地推进这方面的改革。首先,要严格划分劳动者占有制与私人占有制的区别,充分认识员工持股是社会占有制,而不属于私人占有制。什么是私有制?马克思认为;生产资料被少数私人占有,剥削绝大多数人的劳动,这样的占有方式就是私有制,这样的社会就是资本主义社会,或者叫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在你们现存的社会里,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其养老保障制度由现收现付制向"统账结合"的部分基金制的转轨,由于在转轨过程中始终没有就支付转轨成本形成明确的制度安排,这使得中国的养老保障制度转轨仅仅停留在制度上,并未真正步入实质层面,形成了体系覆盖面低、个人账户空账以及制度运行低效率等一系列转轨问题。解决中国养老保障制度问题的关键是解决转轨成本,本文希望通过对支付转轨成本问题可能途径的研究,为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转轨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