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着重对内蒙古中部白垩纪介形虫化石进行系统的描述。关于该区的“固阳群”所含介形虫化石的主要地层剖面、化石组合特征、岩相古地理、地层划分对比及时代隶属等问题已另文发表(见河北地质学院学报一九七八年第三期《内蒙古中部晚中生界“固阳群”介形虫化石及其地层意义》一文),这里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2.
周口店地区晚第三纪和第四纪地层的研究,已有50余年的历史。1978—1979年中国科学院组织并主持了“北京猿人遗址综合研究”工作。主要目的是:建立完整的晚新生代地层层序;恢复第三纪第四纪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发展序列;划分第三纪与第四纪的界限;重建北京猿人生活时期的自然环境、沉积环境及沉积物成因。为此,我们对上新世地层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分析,得出了一些粗浅认识。本文承杨子赓同志作了详细修改,兰州大学牟昀智等同志参加了野外工作,井对此文提出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谢意。  相似文献   

3.
通过泥河湾盆地44条剖面、6个钻孔介形类生物地层研究,发现介形类26属70余种,从老到新可划分Ⅰ~Ⅴ个组合带,第I组合带分布于上新统红崖村组和石匣组;第Ⅱ~Ⅳ组合带分别见于下更新统泥河湾组的下、中、上段;第Ⅴ组合带分布于中更新统虎头梁组和上更新统许家窑组。从马圈沟、小长梁、虎头梁、东坡、雀儿沟、皮裤裆、侯家窑探方(1~4)剖面岩石地层、介形类生物地层和旧石器文化遗存地层的综合分析和对比研究,旧石器文化遗存的地层分布,从东到西的地层时代,具有由老到新的分布特征,这正是泥河湾古湖和盆地发展及环境演化的反应。马圈沟遗址剖面发现有10个文化层。下部MJG-Ⅰb,MJG-Ⅰa,MJG-Ⅰ~Ⅶ文化层段,含第Ⅱ介形类组合带,为早更新世早期泥河湾组下段,系滨浅湖相的原地埋藏,年龄为1.55~1.77Ma;半山BSH(Ma)、小长梁、山神庙嘴文化层段,含第Ⅲ介形类组合带,为早更新世中期泥河湾组中段;半山BSH(Ma)文化层为湖滨河流相沉积,为扰动轻微的原地埋藏,年龄为1.32Ma,小长梁、山神庙嘴文化层为湖滨岸沉积的原地埋藏,年龄分别为1.36 Ma和1.05 Ma。东坡、雀儿沟、皮裤裆文化层段含第Ⅴ介形类组合带,为中更新世虎头梁组,属河口三角洲相的异地埋藏。侯家窑探方(1~4)剖面的文化层段也含第Ⅴ介形类组合带,为晚更新世许家窑组湖沼相沉积,铀子系年龄104~125 ka,新近研究表明为古河流的牛轭湖相沉积,光释光年龄224~161 ka。论文对相关剖面文化层的形成和古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及泥河湾古湖形成、发展、消亡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纳西古乐”与4P——文化产业视点下的“纳西古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民间音乐人宣科提出并倾力打造的“纳西古乐”,一直在学术界争议不断。本文避开学术是非,从4P着眼,解读了文化产业概念下的宣科及其“纳西古乐”。  相似文献   

5.
根据太行山中段下元古界甘陶河群及中元古界长城系地层、构造、变质程度的不同特征,在下元古代晚期,吕梁运动之前,还有一次以升降运动为主的地壳运动,它造成了一些规模不大的凹陷盆地和隆起区。在盆地中沉积了“东焦式”磷矿或含磷岩层。由于这次地壳运动的形迹井陉吴家窑表现的最为典型,因此本人建议将这次运动称之为“吴家窑运动”;将这套含磷岩组称之为“吴家窑组”,其时代归属于下元古界甘陶河群。吴家窑组沉积之后,发生了大规模的吕梁运动,从而结束了下元古代准地槽阶段的历史,开始了地台阶段的沉积。因此,下元古界甘陶河群与长城系的分界线;应当定在吴家窑组的顶面,而不是以往所说的底面。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我国的寒武纪地层中“滹沱”与“震旦”关系这一重大问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阐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对此问题研究取得的进展。现在的认识主要有两点:一、华北地台内部“滹沱”与“震旦”地层关系可初步肯定为上下关系。二、华北地台边缘及以外地层,随着对其“震旦”地层的厘定,下伏滹沱群的基底变质岩系的全部或一部可能相当长城系和蓟县系。  相似文献   

7.
第四纪地层是地球历史最近期形成的沉积,绝大多数分布在地表。对它的研究不仅在地质学上有着“将今论古”的意义,并且对国民经济建设(如工程设置、开采矿产以及发展农牧业等)有着巨大的作用。本文试就我们在邯郸工作的基础上探讨全新世河流沉积与农业用水的关系。通过分析,认识浅层淡水的赋存规律,提出利用、改造地下水的方向和途径,更好地为大上农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黄山地区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对我国以至整个东亚第四纪古气侯的演变有着重大意义.笔者在黄山考察中,进行了实地观察和孢粉分析。乌泥关“绛色泥砾”为 Pinus—Pterocarya—Quercus—Chenopodiaceae 孢粉组合带。反映了温暖的针阔叶混交林;白亭“红色泥砾”为 Keteleeria—Quercus—Rhus.形成亚热带含常绿树落叶林—针阔叶林;消遥溪“黄色泥砾”为 Pinus—Quercus—Chenopodiaceae—Gramineae—Artemisia,反映了干凉的疏林草原型气候。形成上述“冰碛层”时的古气侯接近或略低于现今该区气温。倘若形成古冰川则降水、气温条件不足。  相似文献   

9.
说“所”     
汉语和其他民族的共同语一样,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衍变的。通过历代的不断扬弃,现代汉语对古代汉语既有其继承关系,更有其发展的诸多方面。仅从“所”来看,便可窥其一斑。“所”在古、今汉语中都经常被使用,其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诗经》、《左传》、诸子百家都多次用到“所”。在现代汉语中使用“所”,更是司空见惯的。诸如“科研所”、“托儿所”、“邮电所”、“税务所”、“各得其所”、“流离失所”等词语,在现代汉语的口头语与书卷语中,简直俯拾皆是。在语文教学中,“所”也屡见不鲜,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内蒙呼市大窑文化遗址第四纪地层的研究中,通过对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和孢粉微体化石的研究,获得了十分丰富的古生物信息,为从生物地层学角度划分本区地层提供了重要依据。孢粉组合共划分了四个不同的植被演化阶段和三个古动物群,结合古地磁测年,提出了划分本区地层的具体界限。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中国的“牛郎和织女”及古罗马的“丘比特和普赛克”作为切入点,分析这两国人民在神话创作方面的一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12.
自巴尔博(G·B·Bar bOur)等人提出“泥河湾层”以来,以阳原为中心的一套河湖相沉积一直受到国内外地学界的关注。近年来笔者对分布于阳原、蔚县及大同三个盆地的“泥河湾层”做了一些调查研究,根据室内外所得资料及前人工作成果,就该地层的沉积环境及时代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一、“泥河湾层”的沉积环境 (一)构造及古地理环境“泥河湾层”分布于山西的大同,河北的阳原、蔚县、怀来、涿鹿,北京的延庆等一系列近北东向断陷盆地之中。其中大同、阳原和蔚县三个盆地的底部,该地层连为一体,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内,曾为一个大型湖盆(以下简称大——阳——蔚湖盆)。涿鹿、怀来、延庆等盆地由于石匣东部的山地所隔,尚无资料证明与大——阳——蔚湖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溪洛渡村滑坡是超深层特大型古滑坡,为确保坡体上居民的安全,需对古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研究,为制定滑坡防治方案提供依据。通过勘察查明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及古滑坡结构特征,分析河谷地貌演化与滑坡形成过程,总结出溪洛渡村古滑坡形成的主控因素为软硬相间的地层结构、陡峭的地形及高角度岩体结构面,随着金沙江河谷的演化,坡脚易软化岩层受江水侧蚀浸泡,坡脚岩层软化强度降低,使上部岩体变形加剧直至优势结构面贯通,出现切层错落滑移。滑坡形成后,经历溪洛渡沟的侧蚀及后缘崩塌加载,发生了再次滑动,之后经历了漫长的重力、洪水及人为活动的改造,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坡面形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地质构造、岩相古地理及数学地质的综合分析,认为武家沟聚煤盆地的基底构造处在东西向和北东向构造复合的凹陷部位,桑干断裂在印支期的活动对凹陷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盆地中煤系地层形成时,燕山运动早期以北西—南东向挤压为主,使盆地继续发展,中期和晚期使坳陷盆地发展成一个断陷盆地。  相似文献   

15.
冀北辽西一带分布着一套火山喷发和沉积相间的陆相侏罗—白垩系地层,负有盛名的“热河群”是该套地层的典型代表,其中含有相当丰富的动植物化石,即通常所称的“热河生物群”。陆相侏罗—白垩系界限的划分,实质就是对热河生物群时代归属问题的讨论。半个多世纪以来广大地层古生物工作者一直在寻求合乎客观实际的正确划分方案,然而至今对该地层的侧分对比和时代归属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特别是侏罗—白垩系界限的划分更是不统一。笔者在参加编制华北地区区域地层表和华北地区古生物图册的过程中对河北燕山地区的介形虫化石做过一些较系统的研究,全部化石已在华北古生物图册(微体分册)中进  相似文献   

16.
我们受河北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和冶金地质勘探五一七地质队的委托,对滦县上五旗“G1”孔、小刘庄“G25”孔和滦南县马城“SK304”三钻孔,进行了孢粉分析。现根据该区钻孔孢粉组合情况反映的古植物、古气候、提出我们的初步看法。本区位于燕山南麓山前倾斜平原地带,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燥寒冷。年平等气候与天津相近,为10°—12℃,年降雨量500—700亳米。(雨量多集中在夏、秋二季)。植被属于  相似文献   

17.
中条山地区为我国重要的铜矿产地之一。区内分布的铜矿类型主要有横岭关,铜矿峪、篦子沟三种类型。横岭关和篦子沟两种类型铜矿为沉积变质型,铜矿峪型铜矿为变质斑岩型。它们分别产于中下元古界不同时代地层中。中条山地区为一古岛弧区。实际资料表明,中条山地区产于不同时代地层中的铜矿具有成矿继承性。中条山地区各种类型铜矿都遭受变质作用影响。除对其原始矿床形态产状进行改造外,主要是后期变质热液活动,淬取矿床或含矿岩石中有用组分,在条件适宜的场合下形成脉状铜矿,使矿床变得更富。总之,中条山地区各种类型铜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都是与古岛弧区的发展演化,及由此而产生的岩浆活动、构造变动、沉积及变质作用等重大地质事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中南段白云鄂博群和渣尔泰群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认为属于中一新元古代地层,但是,笔者最近在此处发现了大量的小壳化石,因此认为白云鄂博群、渣尔泰群等应归属于晚震旦—早古生代。人们都知道,渣尔泰群与什那干群从不发生任何地质接触关系,与渣尔泰群、白云鄂博群共存的加里东、海西期花岗岩基不出现在固阳—小佘太断裂以南的地区,现在又发现小壳化石只沿固阳—小佘太断裂以北分布。同时,二道凹群被认为是古元古代后期地层,年龄小于2.0Ma,而魏家窑子群属于古元古代地层。分布在大青山和乌拉山地区的200m厚的大理岩,过去分属太古宙的三个岩群:魏家窑子群,乌拉山群和集宁群,现在把三套厚层大理岩恢复成为可以对比的古元古代沉积层,承上启下,可以把内蒙古前寒武系地层柱理清。大青山拗拉谷西起土默特—蘑菇窑子,向NNE方向延伸,经呼和浩特—哈乐向东至卓资—察右中旗,宽40km,长150km,元古宙沉积物近10km厚,南北两侧构造边界为两大断裂所控制。这个拗拉谷是作者在1987~1990年构造研究过程中发现的。  相似文献   

19.
谢赫的《古画品录》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部完整的绘画理论著作。《古画品录》的大部分内容是谢赫评论曹不兴及同时代二十七位画家的作品。他在评论中把画家分成六品,即六个等级,对人的评论以精神气质、风度为标准。其放在首位的“气韵生动”较难理解,后世的众多画家、评论家对此众说纷纭。可以说“气韵生动”是顾恺之的“形、神”之说,是一幅作品的总标准,是“六法”论的总纲。  相似文献   

20.
三山子白云岩是一个分布非常广泛的穿时岩石地层单位,在太行山北段可以追索到它与下奥陶统冶里组和亮甲山组间的指状接触关系,中、南段,它下穿到凤山阶地层。三山子白云岩是受寒武纪-早奥陶世二级旋回海平面降低及古气候条件控制而形成的岩石地层体。由于古地理背景的差异,导致了三山子白云岩的岩相及区域分布的特殊性,从而表明了南高北低的古地理特征。三山子白云岩就是在这样南浅北深的沉积环境中伴随着三次三级海平面升降变化沉积及白云岩化作用而形成的岩层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