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WTO背景下的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建华 《经济经纬》2004,(1):102-104
加入WTO对我国影响最大的产业莫过于农业。而农业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基础。在分析我国加入WTO的有关承诺与我国土地利用政策现状冲突的基础上,辨析区域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提出了WTO背景下我国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现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土地资源是一切生产活动的基础,它的整理开发不仅影响到生产力布局的经济效果,而且影响与其相适应的生态环境。当前,土地资源作为不可再生的稀缺自然要素,已成为约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之一,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成为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出发点,本文阐述了土地整理的涵义,探讨了目前我国农业土地整理的现状及问题,最后对我国农业土地资源整理经济利用的措施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加入WTO以后,我国大城市郊区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在对现阶段我国大城市郊区农业资源利用取得的成功经验和面临困境两方面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大城市郊区农业应当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突出郊区农业对大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发展都市观光休闲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以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最后提出了实现土地合理流转、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进行农产品市场培育是大城市郊区农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积极拓展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流转是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产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营组织的行为。土地流转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改革,扩大了农业生产规模,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和条件改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作物的生产,即种植业部門的生产又是农业中最基本的生产部門。农业生产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在土地上栽培作物,以获得各种农产品来滿足社会在生产生活方面的需要。人們从事农业生产,也就是为了达到从土地上取得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各种农产品的目的。但是,在一定的时期、一定的地区,种什么作物,各种作物种多少,才能够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才能够获得各种作物的高产,并且能够全面地滿足社会对各种农产品的需要,是农业生产上一个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我国的农业生产出现了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这就是生产费用增大,成本提高,土地收益递减。不少社队增产不增收,经济效果很差,尤其是一些高产地区这个问题更为严重。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得不到改雯,势必造成严重恶果。本着解决这一问题的目的,下面就以山西太谷县为例,对增加土地收益的途径问题进行一些探索。 太谷县是山西农业生产力水平较高的一  相似文献   

7.
罗叶 《经济纵横》1990,(8):40-42
<正>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陷于徘徊不前的困境。为此有人认为:我国农业要发展,农村改革应以规模经营为方向,才能摆脱困境,对此拟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一、以土地相对集中来达到所谓适度规模,受到三大瓶颈的制约我国流行的“规模经营论”的主要观点是,通过土地这一农业重要的生产资料的转移而达到土地的相对的适当集中即适度规模,从而取得规模效益,克服土地小规模经营的局限性,以提高农业的产量。从理论上来看,规模经营确实是提高农业产量的有效手段。但是,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通过土地相对集中来达到规模经营,不是我国现阶段甚至一个较长时期内农业发展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8.
佛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心,要贯彻贸工农方针,建立贸工农生产结构,成为我国“外引内联”的基地和外向型的商品经济中心,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十分重要。合理的农村生产结构是指能够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形成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它可以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优势,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生  相似文献   

9.
于永超 《经济论坛》2007,(7):117-118
一、建设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 1.现代农业的特征与发展要求。现代农业是与传统农业相对应的农业形态,是以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普遍使用现代生产工具、全面实行现代经营管理为本质特征和主要标志的发达农业。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是集约利用资金和能源,弱化了农业生产对土地和劳动力的依赖,以投入大量无机能量——化肥、农药、燃料、电力等来维持农业生态系统平衡。  相似文献   

10.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物质资料。土地利用研究就是摸清土地利用条件、现状特点,揭示其规律,为合理利用土地提供科学依据;土地利用图又是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利用现状的具体反映,所以在拟定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基础上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乃是土地利用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我们在昌平县十三陵地区六社一场进行了土地利用调查和编图试点,利用航片和地形图,结合实地调查,编制了1/2.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见图),通过实践取得初步经验,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偏低、农地撂荒现象愈发突出。本文结合数理模型讨论了农业服务外包、土地细碎化和农地撂荒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我国9个省区2704份农户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土地细碎化会加剧农地撂荒的发生率;农业服务外包能够显著抑制农户对农地的撂荒行为;农业外包服务市场的发育能够显著降低因为土地细碎化而引发的农地撂荒的比率。因此,化解农地撂荒问题需要做出多方面努力:通过土地整治与地块互换推进农户土地经营的连片化;鼓励农户尤其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服务外包市场的发育以满足农户对外包服务的需求;合理调整农业布局与规模经营的支持政策,强化农业生产布局的组织化与生产性服务专业化。  相似文献   

12.
转型期中国农业单要素生产率变化及资源利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论文主要对这一段时期我国农业以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为代表的单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重点对这种生产率增长所反映的农业资源利用与技术进步特征进行讨论.分析表明,转型期中国农业单要素生产率增长特征非常显著,是中国农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而充分利用现代工业品对传统生产要素的替代则是这种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同时整个农业技术进步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诱致性技术进步特征,受整个农业资源禀赋和要素稀缺性的诱导.  相似文献   

13.
土地零租金流转在“熟人社会”和“差序格局”特征明显的农村地区广泛存在。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检验了土地流转中的零租金现象对农业生产效率的边际影响和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土地零租金流转显著降低了农业生产的土地效率和劳动效率并扩大了农业生产中的技术无效率部分,尤其是对转入方向为普通农户和种植类型为经济作物以及土地租约期限过短或者过长的转入户带来的农业生产效率损失更加明显。具体的作用路径有两条:一是“零租金—农业生产投资不足—农业生产效率损失”,其中零租金对长期农业生产投资的挤出效应显著大于短期农业生产投资;二是“零租金—土地保护意愿下降—农业生产效率损失”。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技术指导对零租金引致的农业生产效率损失具有缓解作用;农地确权并不能抑制土地流转中的零租金现象,但土地流转中介服务能够有效减少农户的土地零租金流转行为。因此,地方政府需要提高农业投资补贴,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指导服务,积极构建统一开放、秩序规范、双向开放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以减少土地零租金流转引致的农业生产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14.
一 问题的提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家庭为劳动单位的农业生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作为新时期的生产形式,赋予农民以更大的生产自主权,大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由于农村第一步改革并没有解决土地所有制问题,因而出现了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其主要原因是:①、承包者对土地的超强度掠夺,导致了农业生产的后劲不足,甚至丧失。现阶段,我国农村  相似文献   

15.
小农经济属于小生产方式的范畴,几千年来中国一直实行以土地农民分散占有方式为基础的小农经营方式;从现代社会的视角看,它是一种分散、落后的生产方式。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在农业经营方式变革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也有许多曲折和教训。今天,我们应当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指导下,对中国几千年来小农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与历史演变进行科学的研究,揭示其发展规律与必然趋势,积极探索我国农业经营方式变革之路,进而在土地所有制与土地占有方式变革的基础上,实现从小农经营方式向社会主义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16.
土地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赖以生存的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人类劳动和土地是物质财富的两个原始形成要素,土地对一切物质财富的生产,都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如果说人类所需要的一切物质财富的生产都离不开土地,那末,在农业生产中,土地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我国素称以农立国。重视农业,自秦汉以来就一直被定为重要国策。时至社会主义的今天,农业依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人们的食物基础上仍然是直接或间接来之于土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日益增多,土地将越来越珍贵。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我国土地与人口问题作一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章梅 《经济论坛》2014,(6):97-98
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主导,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以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为前提,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业生产和规划的一种农业。主要是通过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等,促进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并获得生产发展、能源再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使农业生产处于良性循环中。本文将政府规制与生态农业建设结合起来,探讨如何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制作用,进一步促进我国生态农业向更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合作制经济是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科学论断,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农业合作经济具有土地私有制和土地公有制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径,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农业合作经济能够更好地维护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利益,进一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坚持土地的集体所有制,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导向,在规范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前提下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9.
崔丽  傅建辉 《经济师》2007,(7):64-65
我国传统农业的土地所有制是不完全的私人土地所有制,农业生产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是一家一户小而全的小农经济,农产品市场处于半封闭状态,农业技术长期徘徊不前,这些共同构成了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结构的自然经济特征,导致了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长期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20.
土地作为不可替代的稀缺经济要素,其空间位置的不可移动性、使用的排他性,决定了我们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必须集约利用。本文利用能值理论,分析整理区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结构变化,进而反映土地整理的土地集约利用效果。研究结果是土地整理工作较大地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项目区总能值投入比整理前提高了25%,净能值产出率提高了11%,能值使用强度提高了25%,提高了土地生产力和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水平;暴露的主要问题是化肥的使用量较大,有机肥投入比例较低,建议应加大对农家肥的投入,提倡种植绿肥,以利于土壤有机质的保持,为农业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