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罗恺 《价值工程》2012,31(8):46-47
文章以湖南会同高椅村为研究对象,从传统文化对聚落景观的影响因素出发,着重分析聚落景观空间形态中的文化内涵,阐述高椅从不同侧面遵循文化教育、社群文化活动和礼制信仰等方面要求的景观空间特色,强调传统文化对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黔中屯堡聚落传统空间特征及发展演变阶段进行总结,梳理了当代屯堡聚落空间的演化路径,包括就地城镇化,衰退型和扩张型。并借助乡村聚落空间研究理论及量化方法,对比屯堡聚落传统区域与新建区域及整体形态的变化,得出扩张型屯堡聚落空间形态近年演变的特征:屯堡聚落边界形态由团状向指状拓展为主,新建区域空间肌理与原有空间差异较大,聚落空间结构性、整体性、致密性降低,建筑地域特征弱化。认为传统屯堡聚落围绕"防御"及"明清汉族文化"的空间组织机制已瓦解,交通便利性和个体价值成为左右近年空间组织的主要因素,而文化的自我认同、村民自组织机制、复杂的宅基地产权划分以及各级保护政策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聚落空间的衰退。最后对屯堡聚落空间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西南历史城镇空间形态特征及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南历史城镇"区域尺度的生态格局、城镇尺度的山水格局、街区尺度的簇群模式"的形态特征与构成机理分析,综合阐述其空间形态的多尺度效应和逻辑,并从高强度与技术引发的自然灾害、人口增长及新需求导致历史物化空间不能满足现代功能及规模需求、历史文化资源与资本经济价值之间失衡等保护困境方面探析西南历史城镇发展矛盾,提出"资产包形式、大拆大建、穿衣戴帽、政府托底"等多种历史城镇保护利用模式思路,并重点从"资产包形式、居民结构优化、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实践论证。  相似文献   

4.
李旭  马一丹  崔皓  张新天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5):中插12-中插17
空间形态深刻地影响着能量的利用.历经自然选择与进化的传统聚落具有应对和调节自然气候的性能,研究其适应当地气候的空间模式与机理,有助于探索地域低能耗的气候适应性理论与方法.以巴渝地区18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为例,基于历史文献与遥感信息提取,综合GIS形态分析、风场模拟与实测的方法,研究山水格局、街巷结构及建筑布局与山地地...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背景下桂北少数民族聚落空间重构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社会和空间两个视角,研究在社会转型下,桂北少数民族聚落空间重构特征及所面临的挑战,并从转变价值观念、提高就业水平、注重特色引导和集聚发展等方面提出策略以解决聚落空巢现象严重、空间形态遭到破坏、空间发展粗犷无序等问题,使空间重构与社会转型良性互动,从而使民族聚落得到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快速城市化发展背景下,中国历史城镇景观在城市扩张和更新运动过程中面临着急剧衰落的局面,而历史保护和规划在编制、论证和出台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研究和评估,并未有效地控制历史城镇景观的保护和发展。英国康泽恩学派的城镇景观管理方法建立在层级区域和形态框架等概念为主的形态理论基础上,可以解析平面单元和建筑类型的动态历史发展特征,掌握历史景观分层理解下的城镇形态特征,在历史城镇研究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同时建立形态研究与历史城镇景观保护之间的联系,通过景观区域和形态基因等因素的研究,制定相应的城镇景观管理方式和保护强度,提出保护更新策略和形态控制手段。历史城镇的保护规划应该采用基于形态类型的景观分区管控理念,在具体的管控过程中遵从城市形态要素的保护次序,延续原有的历史风貌和肌理,最终形成渐进式的历史景观更新方案。  相似文献   

7.
城镇聚落人工生态环境是生态环境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选取评价因子和权重 ,确定了青海省城镇聚落人工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经过计算 ,得出青海省各城镇生态环境的质量评分 :省会城市西宁市生态环境质量最优 ,州地市级城镇质量由高到低依次为 :格尔木市、德令哈市、西海镇、平安镇、隆务镇、恰卜恰镇、结古镇和大武镇  相似文献   

8.
高山峡谷区城镇景观生态安全战略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山峡谷区城镇灾害形成原因及特点的调查分析,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重点设防,有的放矢.探讨采用恢复和维持城市原有山水形态和格局、城市背山大面积山体生态绿化、高危险区的景观要素置换、泥石流景观生态廊道的建设、建立以乡土植被为基础的生境系统、构建有别于车行交通的绿色步行系统网络、构建完善的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等七大景观战略布局方式,以期达到区域性和长期性的灾害防治目标.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格局与区域经济相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自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以来,城市化加速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城市化模式,而其内部的城镇空间格局相互区别。本文以景观空间分析和区域经济理论为基础,综合RS和GIS手段,分析城镇空间形态和区域经济特征,并从中探讨城镇格局与地区经济的相关性。本文对对于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特别是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观察村落的聚落功能、 结构、 形态,挑选出最合理的聚落模式.本研究以中卫市郭滩村为例,从生产、 生活和生态的角度调查村落和院落空间的功能、 结构和形态.研究结果表明:(1)村落结构以生活空间为核心,生产空间分布四周.(2)院落空间的功能与结构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布局合理.(3)村落空间存在结构分散、 生态环境恶化、 基础设施不健全等问题.(4)解决村落空间问题的措施有优化设施的空间结构、 改善生态环境、 健全基础设施等.  相似文献   

11.
城市用地形态的理论建构及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用地形态是城市形态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核心内容.论文立足于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用地矛盾尖锐与城市用地结构混乱等突出问题,通过对城市形态研究理论的历史过程梳理,提出了在我国开展城市用地形态研究方向的学术理论价值和现实针对性,并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框架指导下进行了城市用地形态研究的理论建构及方法探索.  相似文献   

12.
李晖  唐川 《城市发展研究》2006,13(1):18-22,29
通过对泥石流灾害形成原因及对城镇造成危害的调查分析,提出泥石流多发城镇的灾害防御应首先从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景观的战略布局着手,在城市避难疏散系统的构建中统筹兼顾各类城市灾害的危害性.采取灾害测报系统及布局、生命线保障系统规划,救灾设施及布局、抗灾防灾工程建设和疏散及避难通道规划等五项工程性措施,通过防灾救灾组织指挥体系建设、救灾队伍建设、灾害应急预案的制定、防灾救灾的宣传教育和灾害政策法规建设等五项非工程性措施的支撑,从根本上达到防灾减灾的目标,构建生态安全的城市.  相似文献   

13.
苏州地区城市化空间格局及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苏州地区1984-2005年的6个时相的卫星遥感数据,从城镇实体地域扩展的视角,通过城市化强度指数,运用全局和局域空间自相关测度等方法,分析了1980年代以来苏州地区城市化强度的时相性变化、空间集聚特征的演化,以及城市化"热点区"和"冷点区"的空间分布格局等.分析得出,1980年代以来,随着苏州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其城市化格局的空间集聚性逐渐减弱;城市化发展的高值簇即"热点区"呈现出较明显空间演化和跃迁的特征;苏州地区城市化过程中的全局层面的多因素驱动、"热点"轮换和局域层面的中心辐射与梯度推进是并存的.  相似文献   

14.
构建城市雨洪管理系统的景观规划途径——以威海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所面临的洪涝灾害严重和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提出应整体和多目标地解决这个问题,而非单一目标或工程的方式来解决.运用景观安全格局途径,前瞻性地判别出对控制洪涝灾害关键的局部、点和位置关系,通过保护、管理和规划坑塘、湿地和绿色水道系统来实现城市的洪涝治理,并通过蓄滞和下渗雨水来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另外,通过规划前后定量化的模拟比较,在一定程度上对规划的结果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新城(区)发展研究--以兰州市榆中新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人口和产业向城区的快速聚集所引致的用地紧缺、地价过高和人居环境恶化等因素,中国部分城市已逐步进入了人口和产业的扩散过程,甚至还出现了居住用地的郊区化过程,推动了我国部分城市新城(区)的规划和建设.兰州市中心城区地处黄河河谷盆地,目前也出现了地价过高、后备用地有限、人居环境欠佳、城市人口和产业聚集快等问题;提出了在榆中盆地建设新城(区)的设想,以兰州榆中新城(区)的规划为例,分析了我国新城(区)建设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运用SWOT方法对广西边境地区旅游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指出宁乡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和特色,分析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如何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思想、对策,以期宁乡县经济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8.
楼房小阳台与城市大风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物质景观直接表现城市的形象和魅力,而阳台则是城市物质和人文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小阳台可以构成整座城市的一道大风景,可以反映出城市的管理水平和市民的素质。  相似文献   

19.
认为反映在各尺度的城市景观上的城市病日益凸现,以宏观尺度的城市设计控制和引导城市建设越发显得必要;要使城市设计科学合理并能及早地介入,就必须始终把握城市设计的要义与精髓:即城市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导致城市景观发生改变,而城市景观的改变又可反过来影响一个城市的功能与服务;一个具有一定普适价值的城市景观综合分析框架对于分析城市景观是十分有益的,并且应该以宏观城市设计的角度经常性地检讨城市景观变化与城市功能服务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