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小城镇空间碎化现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地产权角度分析小城镇建成区空间碎化现象的成因和影响,指出集体土地所有制的产权设计使集体土地使用具有低廉性和排外性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经济要素的流动,形成了以村庄为单元的经济要素空间分布簇群,是城镇空间碎化形成的关键原因。打破二元分立的土地产权体系,建立城乡一体的土地市场是抑制城镇空间碎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小城镇独特的空间形态是地理学与城乡规划学关注的重要内容。借鉴生物学“基因”概念,在梳理当前聚落空间量化方法的基础上,依托地理学、城乡规划学、景观学、统计学等学科的技术方法,构建了基于“基因”视角的小城镇空间量化描述体系。分“核、轴、群、架、界”五个维度,对聚落空间要素进行有机划分,选取相应特征指标精确量化提取空间形态“基因”,完整覆盖聚落空间形态各维度要素。开放的空间“基因”提取框架可随研究对象动态调整,为小城镇空间建设与保护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自1970年代末以来,顺德极具特色的工业化进程不仅推动其经济规模一度位居全国百强县之首,同时也深刻影响了其城镇空间形态。具体表现为城镇体系从均衡型向等级型演变,镇区空间从线性向网络型生长,产业空间从无序分散向有机集聚转变。这一空间发展模式在珠三角及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小城镇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顺德工业发展最为突出的北滘镇为例,归纳其工业化的3个阶段,分别从城镇体系格局、镇区空间形态和工业用地布局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村镇工业发展对小城镇空间形态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小城镇逐步走上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道路。文章以菏泽市巨野县15个小城镇为研究对象,选取2006年、2011年、2016年、2020年四个时间节点,借助遥感影像、ArcGIS等技术手段,对小城镇的空间形态演变和形态变化规律进行系统研究,主要从用地面积变化、用地扩展速度、形状率和紧凑度等几个指标进行分析,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总结乡镇驻地空间用地演变的动力、机制和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巨野县小城镇空间形态演变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城镇空间发展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佟天扬  王沛 《科技与企业》2012,(24):392+394
据相关文件具体要求,将小城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上升到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相同的程度,深入的规范了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相关工作。相对与小城镇规划编制的思想,更多的是注重城市控制规划编制与小城镇控制规划编制存在的距离。本文分别根据城镇设计和城镇规划两个方面的具体情况,分析了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发展的新道路,从城镇总体规划与城市设计分别把握城镇发展的趋势与城镇空间的布置,促使小城镇的规划编制工作往操作性与体系性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图们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图们江流域小城镇的时空演变过程与格局分析,剖析梳理山地小城镇发展与其所处环境因素之间动态关系。以时间作为主线,根据各阶段的特殊特点将小城镇形态演变的过程进行阶段性划分,同时以空间作为副线,根据空间形态特征量化研究图们江流域典型城市的动态轨迹,为东北地区流域的城镇形态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达地区正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严峻问题,认为其小城镇应建设中心商务区,并认为商务功能具有对现代工业型小城镇经济建设、产业转移和城镇建设和谐发展的促进作用.本文以中山市小榄镇为例,提出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如何进行中心商务区设计模式,进而创新我国工业型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并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8.
郊区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是上海大都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研究大都市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上海小城镇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析评价大都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确立和实施对小城镇的影响,提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模式和职能模式,为上海小城镇和大都市整体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决策提供理性的可操作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把加快农业富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作为一项“富农”战略,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同时,促进乡村工业、服务业向城镇相对集中,更是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小城镇只有根据自身优势形成特色,产业,不断扩大经济活动规模,才能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充足的就业空间,为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王连顺 《价值工程》2011,30(24):305-307
夏甸镇是招远市南部重镇,根据自身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改善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可持续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夏甸镇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宏观背景下,积极实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解决夏甸镇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借鉴西方的先进理论,结合夏甸镇农业的具体情况,对现在农业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合相关的战略分析方法,对夏甸镇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12.
陈润丽 《价值工程》2013,32(5):301-302
秦皇岛具有独特的人文景观,丰富的自然景观、地理景观和农业生态旅游景观,但其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各种问题。本文分析在秦皇岛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永续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小城镇发展是中国近年来城镇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为了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小城镇发展必须遵循科学发展的路径。文章提出一套实验性的小城镇可持续化发展指标体系框架,可用于检验小城镇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且提供针对性指导。  相似文献   

14.
蒋宏 《价值工程》2012,31(13):45-47
文章结合云南省当前推进城镇上山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云南山地住宅区景观设计中关于空间布局、地形利用、竖向设计、交通组织、生态平衡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净水湾住宅区景观设计为例,探讨云南山地住宅区景观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指导旅游小城镇总体规划层面的空间发展方向决策及用地选择为研究目标,结合惠民镇总体规划,以镇区为研究范围,从用地适宜性评价、旅游特色引导及空间优化三方面入手,通过实证论证其可行性,以期为旅游小城镇空间发展方向决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山峡谷区城镇景观生态安全战略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山峡谷区城镇灾害形成原因及特点的调查分析,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重点设防,有的放矢.探讨采用恢复和维持城市原有山水形态和格局、城市背山大面积山体生态绿化、高危险区的景观要素置换、泥石流景观生态廊道的建设、建立以乡土植被为基础的生境系统、构建有别于车行交通的绿色步行系统网络、构建完善的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等七大景观战略布局方式,以期达到区域性和长期性的灾害防治目标.  相似文献   

17.
从系统观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小城镇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及其结构设计,探讨了预警系统的工作流程,分析了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徐坚 《城市问题》2006,(6):21-25
滇西地区具有独特的山地城市形态结构.这种独特的结构要求在山地城市景观体系建构上,体现出整体景观、边缘景观、重点景观的优化组合.通过对滇西地区的景观环境体系、绿化网络等建设实践的分析,为该地区及相似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地处豫秦晋三省之交的灵宝市豫灵镇,是豫西地区传统的矿业大镇和有色金属冶炼基地。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进程中,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平台,在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产业转型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实现了产业集聚区快速持续发展,逐步成为特色鲜明的循环经济试验区,并初步对省际周边地区形成辐射带动功能。为其他资源型地区加快经济复苏、完成经济转型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14,(7):211-212
对万庄镇进行大比例尺调绘成图,为区域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