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勾勒出的崭新画卷。建设新农村关键在哪里?关键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关键是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从某种意义上说,培育新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环节。因为,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围绕这个主体,如何从重点环节上进行把握、规划,培育新型农民,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是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文章。要作好这篇大文章,人才的发现和培养,新型农民的培育,就成为首要的核心问题。因为,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在一切生产力发展的要素中,人的因素,是最积极、最活跃、最富有创造性的因素。新农村建设,归根到底,要由千千万万个具体的人来组织实施,人的素质就决定了最终的成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果不能实现传统农夫向现代农民的转变,那么,新农村的建设只能是一句空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为迫切的要求,是要培育出一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只有培育造就规模宏大、素质有良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2.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要坚持规划先行,坚持以人为本和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把握工作的着力点、切入点和突破口,着力解决好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严超 《中国市场》2007,(44):104-10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而我国目前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尤其是民族地区农民素质不甚理想。因此培育和发展新型农民是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赵宏斌 《中国市场》2011,(35):120-12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在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本文从宝鸡农村目前的现状出发,针对目前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探讨,为加快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建设新农村需要培养新型农民建设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事关全国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安康以及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农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步伐,需要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明确要求“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这是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也是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是极为重要的因素。新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都要落脚到新型农民的培养上,都要紧紧围绕农民致富、农村发展的总体目标。从战略和全局高度看,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是实现农民全面发展的迫切要求。培养造就新型农民,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是新农村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的重要任务。培养高素质新型农民的有效措施1、大力开展科技文化教育。一是围绕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做好各类实用技术的培训,推广和应用工作,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的技能。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辐...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最关键的任务在农村、农民,农业等"三农"问题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发展农村经济必须改革农村金融体制,因为当前农村金融体制的现状很难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税费改革解决的是减轻农民负担问题,改革农村金融体制则解决如何增加农民收入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淑芳 《商场现代化》2006,(29):229-23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作为一个整体全面推进,但是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最关键的是“生产发展”。农业产业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在当前,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采取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李红贤 《商场现代化》2009,(19):186-188
文章简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和定义了新型农民,以广西玉林市为实例,说明农民是培训的主要受益者,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原动力和主力军,以及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践行者。文章又以大量事实说明广西新农村建设中主要存在七方面问题,并认为新型农民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力量,因此提出培育新型农民是广西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并提出培训重点和培训内容。  相似文献   

9.
杨丽 《商》2014,(26):200-200
我国想要走向现代化,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壮大是关键。针对于此,中共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勾勒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有这样才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方面精神需要的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三农"问题是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中,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农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是最关键和根本的一环。特别是现在国家积极建设新农村,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三农”工作的重要主题,就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在于,统筹城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解决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始终是推动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没有农民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奋斗目标,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农村文化建设的涵义、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3.
物价部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着力解决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维护农民价格权益。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培育新型农民,没有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新型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只能是无本之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它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思想和要求.农村全面发展之最深刻的内涵,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重要内容,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同时,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必须不断地提高其自身素质,以便能创造性地承担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任.  相似文献   

15.
王兰萍 《华商》2008,(18):113-114
"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所在,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大农民是主体,金融支持是关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资金投入,而在资金投入上除了依靠财政资金外,金融资金应该成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归根到底要靠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而发展农村经济就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钰 《现代商业》2011,(24):173-174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首要解决的是了解当前新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其阻碍因素;其次必须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盘活土地资源,建立新农村经济建设的支撑产业,加强为农民减负,不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7.
发展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促进现代农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广建设,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探索苏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路径,对经济落后地区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途径。充分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着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东营市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通过实施“四进两网”工程,推进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构建农村安全消费环境,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