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区域产业转移是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的经济活动,并日渐成为强化区域合作与联动发展的一种常态现象。我国自近代工业产生以来几次较大规模的区域产业转移,呈现了特有的规律特征。作为区域资源配置的重要载体,我国区域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既有正面的积极效应,也有负面的消极影响。新一轮大规模的区域产业转移正在酝酿之中,未来的区域产业转移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区域产业转移是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的经济活动,并日渐成为强化区域合作与联动发展的一种常态现象。我国自近代工业产生以来几次较大规模的区域产业转移,呈现了特有的规律特征。作为区域资源配置的重要载体,我国区域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既有正面的积极效应,也有负面的消极影响。新一轮大规模的区域产业转移正在酝酿之中,未来的区域产业转移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产业转移是实现我国区域间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出现明显回落,宏观经济进入本轮经济周期的调整区间。东部地区的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能源、资源消耗量大的传统产业,因成本上升,生产难以为继,开始大量向西部地区转移。本文对陕西省渭南市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东部地区向西部产业转移有转移产能过剩行业现象,并对产业转移资金流向产能过剩行业的后果进行了分析,以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产业转移理论对中部经济崛起的启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转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它是企业追逐利润目标的产物,也是企业实现其规模扩张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深入研究产业梯度转移的相关理论及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河南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根据经济梯度转移的客观规律,科学构建接受产业转移通道,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体系,努力营造产业转移环境,积极促进区域内产业集聚。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上,重新定位区域产业发展比较优势,立足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区域特色产业体系。进而河南省才能够高效地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快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深化和发展,以跨国公司为主导力量的制造业在国际范围内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国内中小企业由于受成本软约束和政府节能减排硬约束的影响,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产业升级的压力明显增加。为此,在国务院和地方政府等各级政府的组织和领导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速度在加快。在国际、国内新一轮的产业转移中,呈现许多新的特点和趋势,其中比较明显的体现在:产业链的连锁转移显现即配套、连锁转移加快,这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既提供了较好的机遇,又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和风险。而且,这种产业系统转移和配套的现象,导致市场竞争由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体现出产业集群的优势和重要性。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应该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在产业链内相互协调,形成链式发展的生产网络或体系,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际产业转移出现跨国公司向我国大量转移,争夺国内市场等一系列新特点,这些新趋势新特点对于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在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要积极合理地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国际产业向所需地区转移,使其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西北五省(区)2000—2014年面板数据,研究该区域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差距之间的关系。传导机制上,承接产业转移主要是通过要素注入效应、技术溢出效应、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竞争引致效应和就业扩大效应来影响区域间经济差距。实证结果表明:西北五省(区)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都显著缩小了其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当考虑人力资本变量时,发现该区域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时,存在人力资本门槛效应,而承接国内产业转移时,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差距存在"U"型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转向以内生驱动发展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区际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的协调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推动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实现欠发达地区工业化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产业转移远没有达到预想的程度和效果。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并不必然是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国内区际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的协调发展,既需要产业转出地的转移推动力,也需要产业转入地的转移拉动力。产业转入地的转移拉动力表现为适合产业生存的产业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依据产业梯度转移理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会逐步向中西部转移,从而缩小东西部差距。然而近年来,在我国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已经是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产业集群赋予了东部地区新的后天优势。在这种条件下,基于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西部大开发设想,在目前阶段已经不再具有现实性。因此,开发西部必须在西部地区先形成有本地特色的产业集群,才能吸引东部地区大规模的产业西移。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其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意义,进而探求中国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可能性.通过对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条件、国内环境以及政策导向三个方面进行剖析,得出中国新一轮产业转移必将到来的结论,提出在新一轮产业转移过程中应该注意可能出现的新一轮“圈地运动”、产业转移“粘性”和区域间竞争加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货物贸易粗放增长加剧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服务贸易发展水平较低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外商投资带来的出口扩大和污染产业转移加剧国内环境恶化,对外直接投资影响东道国环境。为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发展货物贸易要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提升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促进经济清洁发展;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消除污染产业向国内转移;改善对外投资环境管理,树立中国企、止新形象。  相似文献   

12.
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是把西部大开发推向纵深的重要突破口。立足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动态及趋势,文章深入分析了西部地区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现状及问题,认为西部地区应该通过产业的集中布局、集群发展,促进能源及化学工业、重要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产业、装备制造业、生产者服务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等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的建设,并提出了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模式与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部产业转移有成本导向型、市场扩张型、配套衔接型、多元化战略型和政府推动型等五种模式。较强的资本实力、较高的生产成本、行业过度竞争、外省市优惠条件以及政府部门的推动是导致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产业转移是企业成长的内在需要,也是伴随结构调整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东部产业在地区转移时,要注意经营风险与政策风险。  相似文献   

14.
引导国内产业转移的合理推进对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承接地经济发展往往被视为首要目标,但产业转移带来的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将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20年中国26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综合评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对承接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1)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显著促进了承接地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导致了承接地碳排放的短期增加;(2)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在长期内对承接地经济的促进效应持续增强,而对碳排放的影响逐渐减弱;(3)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两个渠道对承接地的经济与环境产生影响。研究结论为协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参考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经济相对落后但资源丰富的陇南地区.如何抓住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提高产业转移的对接,通过产业转移提升经济发展动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陇南实际,针对承接产业转移中应关注的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为产业转移对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而由此引发的产业转移已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我国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产业升级转移给其周边区域经济产生辐射与带动效应。作为接近泛珠三角核心的湘南地区,应尽快依据自身基础与条件,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整合,提升整体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新跨越。  相似文献   

17.
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与我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关注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产业转移呈现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十一五”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产业也将发生变化,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金融危机前后两次“民工荒”现象进行客观对比,阐述了二者的不同之处,剖析了危机后劳动力转移市场动荡的原因,进而逐渐揭示了我国区域经济转移和产业升级的发展趋势,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体系的观点,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从财政、税收、金融、产业、土地、市场、环境优化等方面提出了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体系的“七大”建议措施,以此形成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国内外双维度视角研究产业转移对制造业技术升级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产业转移促进制造业技术升级,对外直接投资抑制制造业技术升级,且结论具有明显的行业与地区异质性;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将给制造业技术升级带来困难,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则与之相反,而内陆产业转移技术升级效应较沿海地区更为显著;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升级效应在交通基础条件好、市场容量大、城镇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尤为明显,其与国内产业转移主要依靠资源再配置、资本与知识扩散效应推动制造业技术升级;市场分割将弱化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技术升级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一、世界制造业的全球化与产业转移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世界正在经历着史无前例的大规模重新分工,以跨国公司为载体,资金、人才、技术的全球化流动正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制造业的全球化也在迅猛发展.这种世界制造能力的转移趋势背后是有着深刻的原因的.那就是世界经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一直在进行着深刻的经济结构调整.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和测重点,而各个国家根据自己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所处的不同地位,顺应这种结构调整的要求,对本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行强度不一的调整,于是出现了以产业转入和产业转出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在国与国之间转移的现象.而正是这种国际间的产业转移,导致了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和制造能力的国际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