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运用文献查询、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无锡太湖周边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现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区域居民体育消费具有消费人群多样化、消费态度逐渐积极化、消费动机倾向健身娱乐化、消费结构趋于合理化等特征。居民未来体育消费展望乐观。受闲暇时间少、消费价格高、缺乏专业技能或无人指导等因素影响,居民体育消费也存在运动时间少、消费投入整体偏低、体育知识技能明显不足等问题,应引起政府重视。  相似文献   

2.
运用能源强度、离散系数、莫兰指数综合测度1999—2013年长江经济带工业能源效率空间差异及发展趋势,并建立面板托宾模型探索工业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省际工业能源效率从下游至上游存在梯度差异,空间差异由趋异向趋同转变,省际工业能源效率呈现空间集聚特征;长江经济带工业能源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工业比重、政府影响力(财政支出比重)、电力消费比例、研发投入力度呈正相关,与能源消费比例、煤炭消费比例呈负相关,与对外开放水平的关系不明确。提高工业能源效率,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应提高研发投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游地区要加快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中游地区工业能源效率受能源消费比例影响明显,提升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3.
基于跨期最优化条件,在内生劳动力供给框架下分析了货币政策对居民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消费者对商品消费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大于1,那么货币供应量增加会促进就业的上升;如果规避程度小于1,货币供应量对就业的影响则取决于其规避程度与实际余额持有份额的比例;而等于1时,货币供给增长率对就业只产生水平效应,没有增长效应,货币表现出中性特征。考虑到中国当前的具体情况,消费者对商品消费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比较大,因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就业,实证检验也证实了这一结论。但从长期来看,中国消费者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有下降的趋势,过度依赖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解决失业问题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调查问卷搜集的微观数据,首先分析消费者对长期护理保险的购买意愿,然后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筛选变量,并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消费者购买长期护理保险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需要长期照料的自我意识、对保险公司违约风险的态度、对保险公司欺诈风险的态度、价格的重要程度是影响消费者是否选择购买长期护理保险的主要因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福建农村居民AIDS模型,研究了福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问题。研究显示:农村居民在食品消费、医疗保健、交通与通讯等消费上因地区收入差异而显著不同,在居住消费上表现出与收入水平的关系呈中性;农村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及服务类的消费趋向上地区间差别不大,说明农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正在提高;农村居民在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上的价格弹性基本上为异常的正值,反映出农村居民注重人居生活质量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6.
选取2000~2016年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测算了生育政策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系统之间的耦合度。由测算结果可知,生育政策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关联系数均在0.5以上。生育政策系统各核心变量与城镇居民八大类消费支出关联度从强至弱依次为:教育、文化和娱乐类、食品烟酒类、其他用品及服务类、衣着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医疗保健类、居住类。由此可知,生育政策调整、人口结构完善对释放城镇居民消费潜力和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作用。最后,提出政府以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为起点,积极推进生育福利政策改革;加强托幼儿教育投入,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完善居民养老模式,释放居民养老储蓄,积极开发丰富多样的消费品市场等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校员工工资收入的决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职工的收入来源不同,决定因素也不尽相同。国发工资来源于国家财政资金,决定因素主要有职务(职称)、所在岗位、年龄等因素;校发工资来源于学校自有资金,决定因素主要有:职务(职称)、性别、年龄、政治面貌、婚姻状况等,但校发工资来源复杂,以上因素的解释程度较低;岗位津贴来源于学校自有资金,决定因素主要有职务(职称)、受教育程度等;总体收入的决定因素有所在岗位、职务(职称)、受教育程度、年龄、婚姻状况等。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ELES模型对陕西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表明消费支出随收入增长而增加。但是,基本需求消费依旧在居民人均纯收入中占主要部分。通过消费结构熵数指标对消费结构的合理化测度发现,农村居民的基本需求消费比例逐渐让位于非基本需求消费,消费结构质量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对新疆家庭投资效率的调查问卷数据,在控制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基础上,通过面板回归模型重点研究家庭投资人员的金融素养、风险态度对家庭投资效率的影响,探究在风险态度作为调节变量时,金融素养和风险态度的交互项对家庭投资效率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素养对家庭投资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金融素养水平越高的家庭其投资效率更高;越偏好风险高的理财产品以期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的家庭,其参与金融市场投资的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对马鞍山市三个城区相关单位的调查发现,人们对工作满意程度的看法主要受到自身优势、婚姻状况和所在单位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性别对未就业者就业倾向的影响要比受教育程度来得大;性别差异对未就业者行业选择倾向的影响要比文化程度来得大;文化程度差异对未就业者企业单位性质选择倾向的影响要比性别来得大;就业者对工作的态度差异主要受其工作年限、自身优势、单位性质、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年轻人,特别是已经就业的年轻人,在选择单位时择业手段多样化.  相似文献   

11.
旅游态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态度的相关理论,采用经过信度、效度检验的自编旅游态度问卷,以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对郑州市、武陟县和原阳县居民和随机对前往开封市和南阳宝天曼的游客的旅游态度进行了测量,并对测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当代人对旅游的态度可分为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参与旅游的态度,旅游花费的态度和对旅游消费的价值判断4个方面。2.不同性别和年龄的被试在旅游花费态度和对旅游消费的价值判断上有显著差异;处于省会城市的被试旅游态度明显积极于县城的被试。3.大多数人对旅游持肯定态度,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宣传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旅游态度.  相似文献   

12.
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而研究消费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对消费结构进行研究。消费结构不仅反映消费水平而且对于消费总量和产业结构有着重要影响。陕西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经过了两个阶段的变化,由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食品、衣蓠和家庭设备为主变化为以食品、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和教育文娱并重。同时,根据居民的消费弹性和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可以预见医疗保健和交通通讯等方面将成为居民未来的消费热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7年至2011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来考察企业家异质性特征与研发投入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受教育程度与研发投入显著正相关;任职时间与研发投入显著正相关;持股比例与研发投入显著负相关;性别和薪酬水平与研发投入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入户实地实验的方式,从贫困农户风险态度的影响因素入手对"穷人思维"进行解读。在广西、贵州两个少数民族聚居乡(镇)进行的抽样调查和实验发现,贫农普遍厌恶风险,特别在面临可能的损失时风险厌恶程度显著上升,但也有部分风险偏好者,在面临可能的损失时却更为偏好风险;越是厌恶风险者获得的实验收益越低,相反越是偏好风险者获得的实验收益越高;配偶、母亲受教育水平的增加显著降低了贫农的风险厌恶程度;家庭承受的教育负担越重,贫农的风险厌恶程度越高。扶贫政策的开展和实施应考虑贫农的风险态度,完善针对风险偏好者的多样化的金融支持和针对风险厌恶者的低息金融扶持,能覆盖更广泛的贫农群体。长期来看,教育扶贫应当成为一项持续的重点扶贫政策,降低家庭教育负担、提高女性的受教育年限、加强成人继续教育培训都将产生长期、积极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和霍尔的随机游走假说模型为基础,引入相关人口变量建立动态的Panel Data模型,利用2000~2014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省际面板数据,在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人口变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费结构受过去消费习惯的影响较为显著,且与人口因素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具体来说,老年抚养比和人口性别比提高会减缓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人口受教育程度和人口城镇化的提升则会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居民消费结构。在当前人口发展状态下,以生存型消费为主的低层级消费在我国仍将会持续一段时间,但随着人口结构的平衡、人口素质以及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消费结构将会不断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6.
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恢复和扩大居民消费是厚植内需发展潜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分析2018年个税改革对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1)2018年个税改革的整体消费激励效果显著;(2)税改优化了居民家庭的消费结构,显著提高了享受发展型消费和医疗保健支出消费比重;(3)税改对居民家庭消费的刺激效果存在异质性,受债务约束、年轻户主以及有孩子或有老人的居民家庭消费提升更为显著,而户主受教育程度低、健康状况不良和未婚家庭的消费促进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北京市和湖南省两所中学的问卷调查研究,考察比较了我国城乡中学生的消费行为,包括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及其他消费特征。并通过建立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对城乡中学生的消费需求进行定量分析,发现我国城乡中学生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需求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消费动机、厂商、家庭、社会等因素均影响了中学生消费行为的选择,应结合家庭和学校教育,合理引导中学生的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8.
将昆明放在35个大中城市中进行客观生活质量相对量化分析,得出短板是消费结构。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收入、消费水平较低、CPI过高使昆明居民在消费结构上承载着双重压力;产业结构和物流运输规模方面排名居中并未摆脱消费结构低端的境况。从中可知,通过有重点地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注重每一产业结构内部优化整合、加强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建设等措施优化消费结构进而提升整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需求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并最终决定着居民的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全国31个省市区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水平和结构有较大差异,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较高,消费结构也较合理。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和改善消费结构,不但要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也要引导居民正确消费、提高各地区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旅游景区居民消费支出反映景区居民生活质量,反映旅游发展带来的民生效应.以武陵源景区及周边地区居民消费数据为基础,用扩展线性模型计量验证:景区居民物质消费和劳务消费占比低,储蓄占比高;娱乐人文精神消费占比低,但子女教育消费占比高.旅游发展程度对景区居民消费支出水平、消费倾向差异化影响显著,对消费结构差异化影响不显著.核心区和内圈景区居民商品化消费占比逐渐加大,消费能力随着旅游开发增强,但消费支出结构不合理,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占比低,且消费倾向不高,价格敏感度不高,消费能力释放不及景区外圈居民,生活质量有待提升.总体来说,旅游发展对景区核心区和内圈居民消费和生活质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