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五加是五加科五加属多种植物,为我国古代传统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古代本草对五加论述:“补中益精,坚筋骨,强志意,”“久服轻身耐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把五加定为“本经上品”,论述:“延年益老,功难尽述。”古人评论;“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国内外对刺五加的深入研究,认为有调节机体新陈代谢机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是一种扶正固本,镇静安神的药物,可改善睡眠,增进食欲,补肾壮阳。虽然五加利用历史较长,但由于自北宋开始将罗摩科杠柳代替了五加属多种植物,至今对五加很  相似文献   

2.
自从美国旧金山法院的一场商业诉讼,中国刺五加[Acanthopanax benticosus (Rupr.et Maxim.) Harms.]制品五加参精其有效成分含量高于苏联产品, 打败苏联刺五加制剂“西伯利亚人参精”之后,我国五加参誉载中外。在美国、加拿 大、比利时、新加坡、港澳等地销量巨增。 为合理地开发利用刺五加这一中药之宝,黑龙江省药学会于八月一日至五日在哈尔 滨北方大厦召开了刺五加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有上海、北京、江苏、广 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和五位美国学者,共计五十多名有关研究刺五加方面的专家 和药材科技工作。 在这次讨论会…  相似文献   

3.
说“耦”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耦”的本义“耦”和“耦耕”,早在先秦文献中出现。但是,对其解释颇有分歧。大致可归为七说: 1.唐人贾公彦认为“耦”就是“二人各执一耜,……虽共发一尺之地,未必并发”。唐人孔颖达与贾公彦持同说,但所释操作方式比贾氏明确。他说:“计耦事者,以耕必二耜,相对共发一尺之地”。今人胡德平、杜耀西两先生结合民族学史料,发挥孔、贾二氏见解,认为:“耦耕”是两个男子夹掘一穴,两个妇女手执木锄打碎磨平土块。2.清人程瑶田基本认同上说,但加上“发土”。他说:“二人并二耜而耦耕之,合力共  相似文献   

4.
《农民科技培训》2006,(9):15-15,16
杏鲍菇肉质肥厚、营养丰富、保鲜期长,是味道最好的菇类之一,被益为“平菇王”。杏鲍菇有益气、杀虫和美容作用,是一种口感好,又具有药用功能的珍稀食用菌品种。  相似文献   

5.
耕层土壤虚实说之探源与辩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层土壤虚实並存效应是黑龙江省创始的深松耕法的核心理论依据。上虚下实是建国以来农学界公认的耕作整地标准的理论依据。研究表明,虚、实代表了相反的两种土壤环境,具有不同的水肥气热条件。对土壤微生物和农作物具有不同的调控功能,乃是涉及到土壤耕作基础理论问题的超前性科研课题。初步文献研究表明,耕层土壤虚实说始于春秋,绵延至汉、魏、唐、宋、元、明、清,一直到建国后始终没有间断。凡涉及到耕作土壤的论述,虚、实提法几乎处处可见。如:“地必虚燥”,“土细又实”,“土脉虚松”等等。为此,笔者认为耕层土壤虚实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土壤耕作理论之萌芽。是我国精耕细作传统中“精耕”经验之总结。建国后,农学界对耕作整地提出要达到“上虚下实”的标准,即是对此所作的初步总结。七十年代以来,虚实並存效应及其发展史的提出,並与全虚效应、全实效应进行的对比研究,则是其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体系完备的字书。它在汉语史上的地位和文字学上的作用已被人们认识。但是,《说文》的价值并不止于此,其九千多个文字,一点一划无不传递着远古的消息,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是“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的一津梁。从这种意义看,《说文》实是我国历史文化的又一个宝库,正待各学科作综合开发。农业在古代社会生活中占有最重要地位,《说文》中有关农业生产的资料也特别丰富,但是保留在一部古代字典中的农事资料毕竟不似农书那样系统集中,且《说文》训释简略,今本又多后人改舛,因之对这部分农业遗产要作整理、考证、研究的工作。清代是考据学的黄金时代,《说文》的研究也达到了极盛时期。治《说文》者,前后相承,大家辈出,而诸家之中,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独树一帜,成就最高。段氏注《说文》,目的虽在阐明许书本义,然这位博大精深的小学大家,在剖析文字的形、音、义中,使不少古代农事名物显露出来。这方面,《说文段注》既有精辟的考证成果,也给我们提供了利用《说明》进行农业考古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的播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在播种技术方面有很多成就和发明创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农时重要性的认识和播种期的确定方法正确地掌握农时,是农业生产的关键之一,对播种来说,尤为重要。早在《吕氏春秋》的《审时》等篇中,就专门总结和论述了这个问题,指出“不时而种,稼就而不获,必遇天灾”,並并认为“得时之稼兴,失时之稼约”。《陈旉农书》也说“农事必知天地时宜,则生之、蓄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无不遂矣”。《知本提纲》也说“布种必先识时,得时则禾益,失时则禾损”,並说明“三道五带之内,时各不同,当各随方士,因日道之进  相似文献   

8.
从有关文献资料看,我们的食物当中有许多是医食皆优的物质,既可食用,又可药用。中医历来就有“寓补于食”、“寓医于食”的理论。唐代名医孙思邈曾主张“凡欲治病,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乃可用药尔”。长期的医疗实践证明许多食物用于治疗相应的疾病确实有较好的效果。那么究竟吃什么样的食物可以祛病延年呢?根据近代老年医学研究,以下食品有健身延年的功效。玉米:玉米的种子、花穗(玉米须)、叶、根均可作药用。《本草纲目》说玉米可以“调中开胃”,其根、叶主治小便淋沥砂石。特别是玉米须有很好的利尿、降压、止血、止泻和健胃等功效。玉米…  相似文献   

9.
《管子》是我国古代财政思想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市场问题在古代财政思想中很少出现,但《管子》是个例外。《管子》认为:“市者,货之准也”,意思是市场是决定万物贵贱的场所。《管子》指出市场运行的理想状态是在“民力不可得而尽”,即充分就业前提下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又说:“岁适美,则粜市无予,而狗食人食;岁适凶,则市籴釜十襁,而道有饿民,然则岂壤力固不足而食固不赡也哉?”,表明其已意识到在某些领域市场具有局限性,必须进行国家干预,这与现代的“宏观调控”的财政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一、《管子》关于调节社会总需求的财政思想…  相似文献   

10.
腊肉深受老百姓的欢迎,今人吃腊肉,古人亦然、中国人制作腊味的历史已非常悠久不过最早时,腊肉并非因时令而得名,而是因制作方式而得名.在古代,“腊”本读作“Xi”,指的是一种肉类加工方法:即将鲜肉以盐或酱腌渍后再行风干,是为“腊肉”如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提到:“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第一春,启东市高级农艺师李锦文培育成功的“启豆4号优系”大粒蚕豆填补了国内空白。日前,一位日本客商看着这百粒重达220克的绿皮优质大粒蚕豆,翘起大拇指连声说:“这蚕豆中国大陆有多少我收多少!”上海农贸批发市场的老总们手里掂着“启豆4号”大粒蚕豆,非常兴奋地说:“这绿皮大粒蚕豆在上海市场的价格可比一般品种每公斤高五六角以上!”据介绍,“启豆4号”秋播扩种面积近万亩。这是李锦文又一次成功的跨越,在蚕豆育种征途中,他快乐而又潇洒。  相似文献   

12.
“说”与“做”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光说不做不行,光做不说不行。要学会边说边做,即首先把工作做好,同时又善于总结和宣传自己的经验,围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知名度也是生产力! 山东省平邑县农村信用联社安全保卫工作全国闻名,之所以如此,首先是因为人家“做”得好,二是因为人家“说”得也好。该联社的安全保卫工作和外部形象令人赞叹,其经验介绍更是别具特色。诸如:“安全是天”、“安全出效益,效益必安全”、“安全不是中心,而牵动中心,安全不是全局,而牵动全局”等。又如:该联社在全省农信系统基层社、分社、储蓄所配备了…  相似文献   

13.
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et Maxim)Harms是一味疗效很好的强壮固本药。刺五加根、根茎除含多种甙类:刺五加甙A、B、B_1、C、D、E等,还有木栓酮、芝麻素,有机酸也被分离到。徐任生等又从根、根茎中分离到刺五加多糖A、B,(PES—A和PES—B)。经药理实验证明:刺五加多糖能显著增强小白鼠抵抗异物侵入的防御能力,对CCl_4与硫化乙酰胺所致鼠肝脏中毒后有明显改善,以及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和免疫功能。PES—B作用较PES—A为强。  相似文献   

14.
当前,“诚信”二字,无论是在口头上、还是在文章中,其出现频率应该是首屈一指,这可能是因为“诚信”经常围绕着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的缘故吧!那么,何谓“诚信”呢?在古代,我们的先哲们是这样解释的:“真实无妄,始终不息,表里不杂,谓之诚;绚物无违,四端百行,必以真实,谓之信。”而在现代,“诚信”即为“诚实信用”,简言之,就是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信任。  相似文献   

15.
绝招     
一个卖肉者在秤旁边挂了一面精美的小镜子,好友问:“你这又不是美容院,挂镜子干什么?”卖肉者环顾左右,见无人注意他,才悄然对朋友说:“你知道吗?十个女士九个爱美,她们来买肉,见到镜子都要去照一照,这样就不会注意我的秤了。”绝招@叶荷  相似文献   

16.
中国食用菌栽培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古代文献可以看到,食用菌的栽培早已引入园艺栽培的范畴,但古人同时又认识到:菌类不同于一般的栽培作物,而是一个独立的生物类群。《礼记·内则》庾蔚注:“无华而生者曰芝栭”;宋代苏颂《图经本草》说:茯苓“附根而生,无枝叶而实”。同代罗愿《尔雅翼》也说:“芝、瑞草,一岁三华,无根而生”,都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生物类群,说明菌类是一种没有根、茎、叶之分、一年可多次形成子实体的隐花植物。这种分类方法无疑是合乎科学的。  相似文献   

17.
莼菜小史     
“西湖莼菜胜东吴,三月春波绿满湖。新样越罗裁窄袖,著来人设似罗敷。”这是明朝中叶浙江诗人沈明臣描写采摘莼菜的诗句。提起莼菜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是苏、杭一带,对它几乎是家喻户晓。莼菜,学名:Brasenia Schreberi Gmel,是一种水生多年生宿根草本,原产我国。李时珍说:“莼,从纯。纯乃丝名,其茎似之,故也。”古代在它不同的生长期赋予不同名称,如《本草纲目》:“春夏嫩茎未叶者名稚莼,稚者小也;叶稍舒长者名丝莼;至秋老者则名葵莼,或作猪莼,言可饲猪也。又讹为瑰莼、龟莼。”早在诗经时代,我国就已有采食莼菜的记载。如《诗经·鲁颂·沣水》歌曰:“思乐沣水,薄采其茆”。毛亨传:  相似文献   

18.
“四柱清册”又名“四柱移交清册”,原是封建官衙中移交钱粮时办理交接的清单(清册)。清初钱太听在其所著《十驾斋养新录》之十九《四柱》中说:“今官司钱粮交代必造四柱册。四柱者,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也。”长期以来会计界对四柱的认识多拘泥于成说,即它是帐户记录中的四项会计要素:“旧管”是期动余额;“新收”是本斯收入;“实在”是期末结存;“开除”是本期支出。笔者经过对“四柱清册”更深入地研究.发现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商企业会计内容的拓展,原本局限于官厅会计的“四柱”,被赋予了新的内…  相似文献   

19.
(一)近年来,南城五黑鸡发展较快,势头良好,明显地表现出“五性”:一是品种的独特性。五黑鸡是一种历史悠久、长期自然选育而成的南城独有的国家优良地方品种,是集营养、食疗、药用为一体的药肉两用型稀有珍禽。其特点是“两高两全一低”,即黑色素、血清蛋白含量特...  相似文献   

20.
关于农村和城镇的发展问题,马克思说过:“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而不象古代那样,是城市乡村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480页);列宁也说过:“商品经济的发展,就意味着愈来愈多的人口同农业分离,就是工业人口的增加,农业人口的减少”(《列宁全集》第3卷第19页)。近几年来,我国广大农村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自理口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