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已发布的会计准则中,包括《所得税会计》准则。该准则从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被投资企业的未分配利润、财务报表中应披露的事项等方面说明了所得税会计产生的基础、所得税会计的方法及其选择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在个别财务报表中需要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对于两者存在的暂时性差异,如符合确认条件的,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也需要从合并的角度考虑暂时性差异以及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在某些情况下,对于个别财务报表中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需要在合并财务报表中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3.
合并报表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当企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如存在差异,符合确认条件的,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在合并报表时由于内部交易的抵销,使得合并报表中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产生差异,对合并财务报表时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抵销、应收账款抵销以及企业合并时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在个别财务报表中需要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对于两者存在的暂时性差异,如符合确认条件的,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也需要从合并的角度考虑暂时性差异以及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在某些情况下,对于个别财务报表中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需要在合并财务报表中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5.
为了规范所得税费用的会计确认、计量与披露,我国在2001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等规定基础上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一所得税>.本文针对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递廷所得税资产减值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以不断规范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  相似文献   

6.
胡钰 《时代经贸》2011,(12):208-208
为了规范所得税费用的会计确认、计量与披露,我国在2001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等规定基础上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一所得税》。本文针对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一所得税》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以不断规范递廷所得税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  相似文献   

7.
会计经历了其重心从资产负债观到收入费用观、再到资产负债现的转换过程.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明确指出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的确认则是关键所在.根据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暂时性差异也分为两种形式: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在资产类科目中设置"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核算企业由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按能够结转后期的尚可抵扣的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税利润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在负债类科目中设置"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核算企业由于应税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相似文献   

8.
自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以来,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资产负债表中,比较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即暂时性差异,并据以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暂时性差异的形成、暂时性差异不予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形及原因分析以及暂时性差异不予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形及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9.
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核算所得税时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会计处理,并且是唯一的选择。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更能够相关、可靠地反映当前和未来与纳税有关的现金流量,不仅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而且也符合国际惯例。本文主要阐述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及其特征、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所得税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不仅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要求,也充分说明了这种方法更为科学和合理。它是在确认所得税费用之前,通过揭示较为全面的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并在报表中加以列示,信息披露更为明晰,更有利于企业的正确决策。  相似文献   

11.
递延所得税的合理性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规则操作成本巨大而益处甚微,是最令人费解的会计规则之一。本文发现,递延所得税的计算规则缺乏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它是公共会计师行业为了自身利益而设计的金融分析规则。为确保会计信息的公益性和公信力,会计规则和税收法规之间应当进一步加强协调,不能放任二者差异的扩大。会计立法应当要求企业严格遵循依法记账原则,采用应付税款法记载其真实纳税额,同时在附注中披露会计处理与税收法规之间的主要差异,不得在报表中提供主观预期数据。如此,可妥善解决让最大多数的会计报表读者了解企业的法律事实和真实业绩和为确有需要的读者提供预期信息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中国现行税法与会计制度在投资收益的处理上存在差异,使得企业所得税的税收征管方面容易出现漏洞,造成税款流失。因此,投资收益的税收管理问题应引起税务机关的高度重视,应注重加强被投资企业与税务机关的信息沟通,加强税法宣传,堵塞税收征管漏洞,强化对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的税收管理。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1828号),对企业处置资产视同销售的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进行了明确。进一步明确了企业所得税法下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为广大会计工作者处理视同销售行为指明了方向。就企业将自产货物用于非正常销售的各个方面的会计处理加以讨论,浅析企业所得税法下企业自产货物“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递延所得税信息在银行信贷决策中的作用。2006年颁布的会计准则要求上市公司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由此产生了递延所得税信息,它体现的是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的暂时性差异。那银行在做信贷决策时是否会关注递延所得税信息;在银行存在信贷配给的情况下,递延所得税信息在银行的贷款审批和贷款定价环节其作用是否一样?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由于选取有贷款数据的样本时存在选择性偏误(sample selectionbias),本文采用了Heckman两步法以控制选择性偏误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递延所得税信息会对银行的信贷决策产生影响;但是,递延所得税信息在银行信贷决策的不同阶段其作用是不一样的,在贷款审批阶段,银行主要关注递延所得税信息中所包含的风险和负债因素;而在同意贷款的情况下,银行更关注递延所得税信息所反映的资产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15.
避税活动加剧了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管理层在信息披露中是否会采用晦涩的文本信息掩盖避税行为?本文利用2008—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企业避税对年报可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发现,避税活动越多,企业年报采用的复杂词汇就越多,年报可读性就越差。在运用工具变量弱化内生性问题、更替年报可读性指标与企业避税指标、考虑递延所得税信息披露和税收政策影响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避税行为降低企业年报可读性的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会计信息质量在避税行为对年报可读性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避税活动通过降低会计信息质量削弱了年报可读性,信息披露中文本信息与数字信息相配合的观点从企业避税视角得到了验证。此外,在无税收优惠、递延所得税负债较多和外部治理环境较差的企业中,避税降低年报可读性的现象更为明显。因此,规范企业税收制度能够减少企业避税、限制管理层寻租行为,促进税收透明化,从而提高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3—2018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为样本,从税种差异视角分析了增值税有效税率与企业所得税有效税率变化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值税有效税率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依赖于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税负转嫁能力。具体而言,在经济上行期或税负转嫁能力较强的企业中,增值税有效税率降低促进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所得税有效税率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始终为显著负相关关系。所得税有效税率的降低可以通过增强企业内外部融资能力来促进其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特别是当企业债务风险相对较低时,所得税有效税率下降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正向影响效果会随企业融资约束程度的上升而增大。本文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不同税种的税负变化对企业投资产生差异化影响,进而为减税助力企业投资提供了新的微观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和流通中各环节的增值额进行征税。按照增值税对购进固定资产所含进项税额扣除时间的不同,分为生产型、收入型和消费型。我国自1994年实施税制改革以来,有关增值税会计的问题一直是人们议论较多的话题,这除了因税收法规的不断变化而对会计产生的影响以外,主要原因还在于人们对增值税会计属性的认识以及在实际工作上所存在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矛盾所致。针对日常业务的几个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提出自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方政府没有独立的税收立法权,但仍然可以通过企业所得税优惠开展中国式税收竞争。本文在构建省级企业所得税优惠衡量指标的基础上,使用面板数据空间滞后模型分析表明,中国地方政府间存在无序的策略互补式税收竞争,并且在企业所得税名义税收优惠上的竞争比实际税收优惠更为激烈。中央政府有必要从企业所得税名义税收优惠入手,采取措施规范地方政府间的企业所得税竞争行为,但同时也应该保持税收优惠政策本身及其实施效果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9.
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2007年的两税合并为背景,研究上市公司出于税收筹划的目的如何选择盈余管理方式。研究发现,税率下降公司由于税率下降幅度较大,税收筹划收益较高,因此进行了显著向下的应计盈余管理,而没有选择真实盈余管理方式;而税率上升公司则由于存在5年的过渡期,税收筹划收益较低,因此既没有进行显著的应计盈余管理,也没有进行显著的真实盈余管理。这意味着上市公司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会综合权衡各种避税方式的成本收益,进而选择最合适的避税方式。政府部门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必须预先考虑企业可能的税收筹划策略,以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开征遗产税 调节中国居民收入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辉  张清  何伟 《经济与管理》2006,20(7):68-70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开征遗产赠与税对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具有现实意义。开征遗产税,应构建科学的遗产税嗣,遗产税实行专款专用,用于农村社会保障,同时应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以保障其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