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司法为民是法院新时期工作的宗旨,是党和人民对法院的期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法院的立足之本。那么,如何让司法真正来为民服务呢?几年来的审判实践告诉我们,解决司法为民的问题并不难,法官只要深思一下,与当事人换个位置再想一下,司法才能更好的为民。当事人要求法官做的我们做到没有,做好没有,达到当事人满意没有。我想,法官如果与当事人换个位置来思考一下,就一定能够达到司法为民服务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法院和法官的形象就一定能在人们心中树立起来。  相似文献   

2.
民事案件在法院受理的案件中非常普通,极为常见。而法律要求,法官进行调解是法院审理的必经程序。当事人实事求是叙述事情发生的始末是查明案情的关键。因此。法官必须要有耐心,以文明、热情的服务,温暖、知心的话语,缓解当事人紧张、急躁的情绪,使当事人把法官当做自己的知心人,从而逐步去伪存真,还原事情的真相。其次,法官要认真分析当事人提交的现有证据,指导当事人向法庭提交支持其观点的证据和申请,使当事人认识到:要想打赢官司必须靠证据。消除当事人在法律上的误区和对法官的误解,以便调解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司法公正是法治追求的永恒目标,影响司法公正的变量有很多,比如法官独立审判,党委、政府与法院的关系,法官素质,司法成本的投入等等,各种因素构成对司法公正的共同影响。司法成本的投入是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物质基础,司法经费配置不合理将对法院职权的行使产生不利的影响。从司法成本与司法公正的概念入手,研究两者之间正相关关系,得出结论:司法成本投入越大,司法公正越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4.
《江南论坛》2011,(11):68
2008年至2011年9月,江阴法院认真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共审执结案件66923件,标的额92.76亿元,审判人员年人均办案231件。为方便当事人诉讼,成立了职能完备、设施完善、管理创新的"诉讼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导诉立案、法律咨询、诉前调解等"一站式"服务。先后开展"百名法官进百企"、"法官服务基层"等活动,为社区群众和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创新"知识产  相似文献   

5.
于蕾 《经济研究导刊》2014,(34):260-262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弘扬焦裕禄精神两者是本质上是一致的。主张通过四个"高度契合",即坚持群众路线与坚持司法为民高度契合,坚持群众路线与坚持司法改革高度契合,坚持群众路线与坚持改进司法作风高度契合,坚持群众路线与坚持法官队伍建设高度契合,来引导每一位党员做一名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对法院的党员干部而言,更进一层,就是做一个好法官。  相似文献   

6.
司法能力是一个内容丰富、含义广泛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包括司法道德、司法品格、司法方法、司法环境、司法效率、司法质量、司法效果等。它是法官群体司法能力的综合反映,是一种复合的、综合的和全面的司法能力的有机统一体。法官的司法能力是指在司法活动中应当具有的认识、了解、分析、解决或确认与法律关系密切的事实纠纷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集中表现为法官运用法律解决和处理各种案件的能力,而法官的群体司法能力的综合反映则构成了法院的司法能力。人民法院的司法能力是指法院作为整体认识和把握司法规律.运用司法手段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素质、方法和技能,具体而言就是人民法院在党的领导下,确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遵循司法审判工作规律,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依法独立审判职责  相似文献   

7.
正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作为法律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其说理性,对展示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以及提高人民法院和法官的形象,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如何增强裁判文书说理性,努力让公众通过裁判文书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当下审判实践面临的重大课题。一、说理的必要:刑事裁判文书说理在司法公开下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8.
《仲裁法》颁布实施以来,对我国涉外仲裁的司法审查制度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在立法和司法层面上仍存在涉外仲裁司法审查的范围、司法审查的法律程序以及司法审查的审理结果等诸多不足.我国现行的《仲裁法》没有对法院受理当事人提出的撤销涉外仲裁裁决之诉能否上诉问题作出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在1997年《关于人民法院裁定撤销仲裁裁决能否上诉问题的批复》中明确规定,对法院作出的撤销裁定,不得上诉.为了实现当事人对法院司法审查的监督,应制约法院行使涉外仲裁裁决的权力,使其纳入诉讼监督程序.  相似文献   

9.
能动司法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讨论的热点。司法能动主义的源头在美国,与其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实践紧密联系。在中国,能动司法是由决策者自上而下、回应社会需求而提出的,并贯彻到各级法院的司法实践活动中。从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来看,关于能动司法的概括或解释是多元化的。在我国司法大改革的背景下,法官发挥司法能动性有利于填补法律缺陷、提高司法效率、实现司法公正和树立积极主动、司法为民的基本理念。但是,也必须正视法官能动司法的两面性,可以通过完善立法、构建司法能动制度和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来规制法官能动司法的实施,以保障司法公正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至今,国家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对司法的仰赖空前加重,法院及法官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彰显。同时,整个社会对司法公正的呼唤一浪高过一浪。司法对法治社会的回应无法满足社会对司法的要求。司法改革显然成了当前的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头戏之一。笔者认为,培育中国特色精英化的法官群体,重塑法官道德,使之高于一般大众甚至高于其他国家官员,不仅是以德治国的当务之急,更是这一职业的特殊要求。 一、中西国家法官道德 所谓法官道德,也就是从事法官这一职业确保其司法职责的履行,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要求。在西方国…  相似文献   

11.
蒋昊 《发展研究》2008,(2):97-100
英国取消独立的衡平法院之后,衡平司法管辖权是通过法官引用衡平法格言作为裁判依据来实现的.本文通过介绍英国衡平法格言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展示衡平法区别于普通法的特质与衡平司法在英国司法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以及衡平司法对中国司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董皞 《开放时代》2002,(1):48-59
文章从分析设置司法功能的目的入手,指出为达到解决纠纷、稳定社会的司法目的,首先要依靠司法公正。而作为实体公正的司法公正与作为程序公正的公正司法都有其不可克服的局限性。正是这些局限性成为导致司法不信任的口实,从而影响人们对司法判决的信从。克服这一局限性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树立和强化司法权威。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制度权威、法律权威与法院权威、法官权威之间的关系,实现司法公正、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之间的良性互动,以确保司法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坚持和谐司法,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是人民法院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党和人民对司法工作者的新要求、新期待.要实现"两个效果"的统一,就必须要坚持"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宪法法律至上",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定法院工作的政治方向,强化法官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大局意识,努力构建和谐的司法运行机制,创新和谐的司法方法,营造和谐的司法环境.以和谐司法方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增强法官队伍和谐司法的能力和服务大局的本领.  相似文献   

14.
刘铮 《经济论坛》2010,(8):221-224
调解作为一种有效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曾几度兴衰,究其原因,学界有着不同的看法。本文从经济学角度,运用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社会、当事人及法院各自的价值判断标准进行经济学分析,试图找出法院调解兴衰的原因并对法院调解的未来做出理论上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一、改革的探索长期以来,法院的审判工作沿袭着一种封闭式、行政化的模式,这种办案模式虽然在一定时期有其合理、积极的一面,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传统的习惯做法已很不适应发展的需要.突出表现在:一是“先定后审”,使庭审走过场;二是过分强调法院审判人员的职权作用,当事人始终处于被动、从属地位.法官为当事人收集证据,在庭审中宣读证言、出示证据.不注重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三是“只判不审.只审不判”,司法裁判行政化,合议庭、审判员主要对案件事实负责,而实体判决、裁定权则在院、庭领导.“审案的无权判案,判案的不审案”,这种做法、不利于严肃执法,案件逐级请示汇报,也延缓了办案速度.  相似文献   

16.
搭建一个平台,即以“遵守司法礼仪,规范庭审行为”法动的开展为平台,全方们提高法官执法水平和法院的司法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前,由于法律对缺席审判的规定过于简略,在审判实践中,不同的法院、不同的法官对缺席审判的适用条件、对缺席审判案件的当事人的陈述和举证的如何认证各有不同的认识和处理方式,造成司法程序标准的不统一,有的甚至严重影响了当事人的实体权利。从缺席审判的适用,事实证据的认定以及一些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入手,讨论缺席审判在审判实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民事活动中,意思自治原则贯穿于始终.而在发生争议提起诉讼时,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也是解决民事案件的一个重要司法原则,贯穿于诉讼程序的始终.在诉讼超始体现为诉讼的提起由当事人本人自行决定,当事人不主动申诉,法院没有必要去主动干预,即"不诉不理"原则;在审判过程中,则体现为审判人员在庭前的调解和判决前按程序要对当事人进行和解,当事人可以有机会通过平等协商、互相谅解达成调解协议,充分显示了对当事人意愿的尊重;而在诉讼终结对标的的执行过程中,虽然不能由法院进行调解,但当事人可以根据意思自治原则进行执行和解.  相似文献   

19.
送达是民事诉讼中一项基础性诉讼制度,也是法院一项重要的诉讼活动,贯穿诉讼的始终。确立科学合理的送达机制,对于保证程度公正和诉讼的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现行的法官、书记员执行送达,以直接送达为主,以邮寄送达、公告送达等为辅的职权主义送达模式,背离公正和效率的司法原则,应全面改革和完善。从而确立由当事人参与送达;书记员管理送达;司法警察和书记员执行送达,以邮寄送达和电子送达为主要送达方式的送达机制。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 ,辛集市人民法院自觉用“三个代表”思想统揽法院工作 ,按照“抓班子、带队伍 ;抓党建、树正气 ;抓改革、促审判 ;抓公开、促公正 ;抓素质、树形象”的总体工作思路 ,以创建“公正、廉洁、文明、高效”法院为目标 ,坚持严肃执法 ,积极推进法院改革 ,大力加强队伍建设 ,努力提高司法水平 ,审判工作及其它各项工作均取得了突出成绩 ,为辖区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司法服务和有效的司法保障。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把提高法官的自身素质作为法院建设的奠基工程来抓。首先是狠抓政治学习。我们以“三讲”教育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