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村  张勇 《中关村》2005,(4):97-97
2003年的4月,《中关村》杂志问世刚“满月”,我们的两位年轻记者有幸采访了“欧元之父”蒙代尔先生。至今,在我办公桌的玻璃板下,还压着两幅记者采访时拍下的照片。一幅是蒙代尔先生作为当期“封面人物”凝神所思的特写头像,另一幅是先生接受采访并应邀担任编委时欣然翻  相似文献   

2.
萧澎 《中关村》2012,(12):72-75
这位年逾76岁的中关村科技体制改革与创业者仍在"路漫漫其修远",虬枝犹健创业稠,在碧海云天的珠江三角洲延续他中关村创业的梦想。  相似文献   

3.
《中关村》2008,(10):78-79
在早期的创业过程中,冯军深刻地意识到产品的品牌首先是从品质开始塑造的,“质量和信誉”就是品牌最重要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中关村》2009,(12):13-13
柳传志在国人心目中是“创业、创新和财富”的“三个代表”。“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今年2月柳总复出,具有“挽狂澜于既倒”的英雄气概,一句“联想就是我的命”的真情告白,令同行扼腕,为之感叹不已。日前,柳总一席“联想走出去的经验和教训”的谈话,充满着激情和凝重,  相似文献   

5.
陈琛 《中关村》2008,(7):78-8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老子》道篇开篇的一句话。看到文章的副标题,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句耐人寻味的话,并揣测这家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取此玄名背后的故事。其实,起初给公司取此名纯属偶然。  相似文献   

6.
冯婷婷 《中关村》2011,(1):84-86
第一次接触李永新的团队,是在中公教育集团山东分校的升级庆典上。尽管在公务员考试领域,“中公”已经是响当当的名字,可于我而言,由于并未对仕途之类有所打算,还是略显陌生。但整个活动过程中,热情的中公人却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马文良 《中关村》2016,(4):22-27
雷军要做一个推动国货崛起的"工匠",在中国迎来创业最好年代的当下,希望更多的"小米"发扬"工匠精神",制造出打动人心的"新国货",重新定义"中国制造",讲好这个时代的"中国故事"。一本《硅谷之火》成为雷军萌生创业梦想的源泉,那一年,他18岁。这本书讲述了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等一群人创办苹果电脑公司并改变世界的故事。"乔布斯说活着是为了改变世界,因为  相似文献   

8.
程桔华 《中关村》2015,(2):76-78
通过麦豆米,食客在到达餐厅之前就可预订座位、点菜、下订单、在线支付,而商家则可以完成对员工、订单的管理,以及食客行为的记录挖掘和线上互动等。其收入来源是从交易额中向商家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中关村每天都在上演创业者的故事。麦豆米胡洪的创业故事要从2011年说起。那年9月15日,胡洪抱着碰运气的心态来到位于中关村西区的车库咖啡。那时的车库咖啡虽然开业不到半年,但其声名早已远播,尤其是对创业者而言,  相似文献   

9.
明星  张海诗 《中关村》2011,(12):96-96
2011年11月10日,海淀区“名家校园文明行”系列宣讲活动正式启动。清华紫光股份副总裁郑忠秀,来到海淀知春里中学大礼堂,为学生们讲述了她的学习和创业故事。  相似文献   

10.
金海 《中关村》2014,(4):24-26
这是一个类似中国合伙人的创业故事,起点是在被创业人士称为“宇宙中心”的中关村五道口华清嘉园。2011年10月8日,在全球顶级金融和互联网企业capital one、美国在线、美国运通公司和paypal工作了十余年后,叶大清联合两位伙伴陆佳彦和刘曹峰在华清嘉园的一套三居室内开始了创业历程,其中一间后来还成为了叶大清的卧室。  相似文献   

11.
"我为什么上来就感谢这个时代呢?是因为我们真的有很多自由的空间,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喜欢干的事情。"我的创业故事:创意中国首先感谢这个时代,特别是感谢中关村这个地方,让一群有想法的人,一群愿望创造自己理想生活方式的人,有了很好的机会和环境。1994年,我开始正式创业,就是在海淀。当时我们创业主要做一件事,就是围绕企业,做企业形象设计和咨询服务几个方面。我们的创业历程可以分成四个阶段,正好也折射了20年来中国市场化经济发展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冯超  田冰 《中关村》2008,(5):74-77
“马走日,象飞田,对不对?”“看!我可要将你的军了!”刚走进汉通天下的大门,就看到了一大片公共活动区域,传到耳朵里的是并不太标准但是语调兴奋的汉语,一群肤色各异、国籍不同的孩子,正在津津有味地下着中国象棋。  相似文献   

13.
明星 《中关村》2011,(12):23-23
1993年11月16日,俞敏洪在海淀创办了北京市新东方学校,从最初教授几十个学员开始了新东方的创业过程。至今,新东方已走过了整整18个年头。  相似文献   

14.
杨速炎 《中关村》2007,(6):80-82
以物易物、结绳记事的生活方式于文明社会似乎已经很遥远。但如今,这一原始的交易方式正借助网络重新“复活”。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开始抛弃阿堵物,拒绝孔方兄,通过网络直接以物易物,当起了“换客”一族。  相似文献   

15.
经常有人问我,创业者在创业之初最常犯的错误是什么?犯错是创业过程的必经之路,最重要的是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跌倒之后马上爬起来。创业过程中人们总难免犯错,因此创业者必须付诸全部毅力、动力以及决心。  相似文献   

16.
杨柳  余风 《中关村》2004,(12):83-84
新东方的发展正如俞敏洪的那本书名一样“挺立在孤独、失败于屈辱的废墟上”,新东方是从困苦中走过来的。任何企业的发展都需要自己的管理体制,而新东方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令人欣慰的是新东方从绝望中找到了希望,从最初的家族化管理到今日的与国际接轨,新东方为自己的腾飞跨出了坚实的一步。他背着一兜钱去发工资很多新东方的老教师都有着这样的经历——俞敏洪老师背着一兜子的钱给他们发工资。直到今天陈向东老师对于他第一次领工资还记忆深刻,“当时我们要发工资,俞敏洪背着一个小学生书包,不过他一般不背,拎着,你也许难以想象,…  相似文献   

17.
萧惑之 《中关村》2011,(11):30-32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态势,透过表象看本质,事实胜于雄辩。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性金融危机,让西方引为自豪的“金融体系完美神话”破灭。时下西方经济“大萧条”,至今也未能恢复昔日之元气,甚至让世人怀有“第二次探底”之虞。如何克服经济危机?“中国政府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比西方政府更有效”,  相似文献   

18.
19.
王选不走     
魏新 《中关村》2006,(3):25-25
王选老师真的走了吗?所有人都告诉我:王选走了!我也亲自目送他离去。但我无论如何无法让自己相信:王选老师真的走了!就在头一天晚上,元宵节之夜,我赶到医院看他,他平静地看着我,似有很多话要对我说。病中的他依然时刻关心和牵挂着方正的发展。没有王选老师发明的激光照排技术,就没有方正;没有王选老师将这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工程技术之一转化为生产力,中国传媒业和印刷业就不可能在上世纪90年代发生革命。没有王选老师的持续技术创新,我们这个发明了活字印刷的伟大民族,就不可能在印刷术上再次领先于世界。纵横千年,当代王选与古代毕昇,将同…  相似文献   

20.
《中关村》2014,(8):18-18
中关村管委会传来喜人的消息:今年上半年,“创新创业经济”成为北京中关村一张耀眼的名片。技术创业成果填补空白、创新创业生态日臻完善、创新型企业走向国际……这正是中关村持续深化改革,释放市场活力,培育创业内生动力,打造全球科技创新创业中心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