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睿 《商业科技》2008,(17):293-295
劳务派遣是一种非典型的劳动形态,涉及的法律关系较为复杂。本文对劳务派遣的法律性质、雇主对劳动者的责任划分进行了探讨,对《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了评析,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锐 《消费导刊》2014,(3):183-184
随着我国劳动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我国的用工实体对自身经营过程中如何规范用工管理,降低劳动成本,减少劳动纠纷等诸多方面均提出迫切需求。特别在劳务派遣成为一种比较普遍且范围不断扩大的用工形式后,研究、分析实际应用劳务派遣法律制度就变得十分重要,劳务派遣制度对当下用人单位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概括性的介绍了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简要分析了劳务派遣制度的内容及特征,探讨了劳务派遣的法律限制及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常见的用工形式,在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随着新《劳动合同法》和《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的颁布实施,对劳务派遣公司资质和劳务派遣岗位等作了更明确的有关规定。供电企业现有劳务派遣用工数量较大,如何在依法治企的要求下,规范劳务派遣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重要课题。因此,本文作者对在新的劳动合同法下的供电企业劳务派遣法律风险防范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进行了确认并作了创新性的规制.然而,该法实施以来,我国劳务派遣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探讨并加以完善的问题,如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制度如何健全、劳务派遣的用工时间和范围怎样界定、劳务派遣的监督管理如何规范、被派遣劳动者的权益怎样保护等等基于此,本文对我国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创新与完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煤矿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工对煤矿企业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增加用工灵活性、调节用工供求关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一些煤矿企业在非“三性”岗位上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对劳务派遣工权益保障不力,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需要对煤矿企业劳务派遣用工法律及管理措施进行完善,科学界定煤矿企业接受劳务派遣工的标准,完善煤矿企业劳务派遣法律关系,保障劳务派遣工同工同酬、人身安全等合法权益,加大劳务派遣的监察力度,规范煤矿企业劳动用工秩序,全面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黄凤  曾小丹 《商》2012,(16):129-129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雇用和使用相分离的就业制度,有利于提高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劳务派遣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社会价值,对于扩大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但是劳动派遣的"雇佣和使用分离"导致了责任认定模糊,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法律规制难题,由此得出对劳务派遣进一步法律规制的必要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劳务派遣用工模式是我国大型国企非正式用工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所以《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做出了特别规定。但实践证明派遣机构的设立与监管,劳务派遣适用范围,雇主责任,工资支付等方面的法律规定仍存在严重缺陷,亟待完善。笔者将在对劳务派遣制度评析的基础上试图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同工同酬是劳动法律中有关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原则,我国劳动法律规定,被派遣的劳动者和用工单位正式员工有同工同酬的权利。而目前的劳务派遣活动中,存在许多同工不同酬的情况,既侵害了被派遣劳动者的权益,也阻碍了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继续发展。因此,必须釆取妥善措施解决相关问题,以稳定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劳务派遣又被称作劳动力出租、派遣,或是称为人才出租和派遣,主要指由相应的机构与劳动者拟定有关劳动合同,并由实际用工单位向派遣劳动者支付薪酬的一种用工形式。法律意义上的劳动关系不属于实际用工单位,而是存在于劳动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动者之间。本文分析了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权利与义务,同时对两者的法律地位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对劳务派遣用工的适用范围、违法的处罚措施等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2014年1月24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劳务派遣相关问题予以进一步明确,规定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作为首个劳务派遣领域的"部门规章",该规定上承《劳动合同法修改决定》,下接各地有关劳务派遣的实施细则,已经成为劳务派遣领域的核心规范,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雇用环境和劳资关系,给众多企业用工管理和持续发展带来了新挑战。文章以劳务派遣用工的法律限制为出发点,结合A公司的管理实践,探析劳务派遣人员结构调整对企业用工关系的影响,以及劳务派遣人员转聘为合同制员工后的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如何制订好一份既合法又可操作的劳务派遣协议,以确保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顺利合作,避免劳动纠纷的发生,是许多劳务派遣单位面临的新课题。在劳务派遣协议中存在的不合法、不规范情况比较严重,劳动纠纷隐患不少。本文对劳务派遣协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制订既合法又可操作的劳务派遣协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如何制订好一份既合法又可操作的劳务派遣协议,以确保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顺利合作,避免劳动纠纷的发生,是许多劳务派遣单位面临的新课题。在劳务派遣协议中存在的不合法、不规范情况比较严重,劳动纠纷隐患不少。本文对劳务派遣协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制订既合法又可操作的劳务派遣协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劳务派遣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规范劳务派遣企业和用工单位、维护被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我国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做出严格限制.然而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劳务派遣不但没有缩减趋势,反而表现出非正常繁荣现象.本文就当前劳务派遣热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出了劳务派遣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规制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吕浩 《商》2013,(10):178-178
劳务派遣活动中出现的滥用问题已经成为劳动合同法在实施过程中的敏感的问题,全国总工会认为,劳务派遣之所以呈现“非正常繁荣”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规定过于硬性,无法起到限制用人单位规避劳动合同法的作用。劳务派遣滥用大大损害劳动者权益,导致劳务派遣纠纷的频发,深层次上还影响我国企业的产业升级以及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对劳务派遣现状进行论述,并对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对劳务派遣予以立法规制,对促进劳务派遣的规范操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鉴于在劳务派遣中劳动雇佣和使用分离的特殊性,以及我国在劳务派遣理论研究方面的欠缺,笔者认为<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立法规制上仍存在需要调整完善的几个方面,本文针对劳务派遣仍需调整完善的问题予以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来源于20世纪5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之后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近年来,也在我国兴起.对于劳务派遣,各个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法律规范.本文将从我国劳动劳动条件保障制度、解雇保护制度和集体权利保护制度来了解我国劳动权利保护制度.并且与典型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论《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规制及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颁布以前,我国劳务派遣市场长期处于混乱无序局面;<劳动合同法>虽从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的义务分配、劳务派遣的使用范围、同工同酬、连带责任等方面对劳务派遣进行了规制,但仍存在很多不足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王振友 《中国市场》2011,(48):169-170
本文就我国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对劳务派遣进行论述,阐述了某些企业如何通过劳务派遣这一新型用工方式来规避劳动合同法所带来的法律责任问题,并总结了在实施劳务派遣这一用工方式中,"派遣单位"、"派遣职员"和"用工单位"三方主体之间应重视和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伶俐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7):156-157
2008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劳动合同法以及国务院2008年9月1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下称实施条例)分别对劳务派遣作出了特别规定,对被派遣劳动者有一定的有利之处。但对劳务派遣仍存在颇多争议。如对劳务派遣"三性":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在《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中被删减的争论。而这种变化也对被派遣劳动者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我国的劳动立法中关于劳务派遣的规定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20.
劳务派遣作为新型的用工方式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务派遣业在运作过程中产生许多的问题,主要是劳务派遣单位泛滥,劳务派遣同工不同酬,用工企业滥用劳务派遣制度以及派遣机构违规运作等,制约了我国劳务派遣业的健康发展,对我国劳动力市场造成不良影响。我国应全面审查派遣机构资质,严格执行同工同酬法律规定,规范雇主责任承担以及制定专门的劳务派遣法律,从而促进我国劳务派遣行业合理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