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调查沧州某高专院校学生体育活动状况与心理健康状况,发现实验前后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不同体育活动项目各因子总体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体育活动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校体育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实验与行动等研究方法,对参与的1453名初中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其结果是在体育活动干预教育后,实验组学生心理健康的人数增多,KAP问卷中知识、信念和行为的各项指标的分数较干预前分别有所增长,最显著的改变是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认知和了解大幅度提高,这证明了体育与健康教育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面是有效的,这为学生的健康心理和身体生长起到很好的示范效果.  相似文献   

3.
樊晓仑 《价值工程》2011,30(18):213-214
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积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本文论述了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原因,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据有关调查,发现有20%左右的大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已影响大学生健康成才。这一问题的解决已迫在眉睫。这里提出通过高校体育教育和锻炼可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成为真正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学生、家长、高校乃至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健康教育的思想取代了传统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在高等院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工作中需要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 讨论并分析了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能否成为人才和将来是否适应社会的重要衡量标准。大学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力。本文重点分析了石家庄经济学院体育俱乐部教学的特点,以及俱乐部式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对学生体育兴趣、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季景盛 《民营科技》2009,(12):88-88
心理健康目标是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基本目标之一,21世纪心理健康教育必将全面渗透在高校体育课程的全过程之中。在文献资料调研的基础上,运用教学实验法,在教学实践中,从体育教学的教材、教法、组织形式、教学过程、师生关系等方面入手,探究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在发展体能、掌握体育技能的过程中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已经成为整个中国教育教学领域所共同追求和努力的目标,学习成绩决定一切的时代已经结束,学生被要求从多方面努力完善自身。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是如今颇受关注的问题,不断出现的学生暴力、吸毒、犯罪、自杀等现象,促使人们将焦点放到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上来。教育部门为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将心理健康培养贯穿到体育教学课程中,旨在体育活动的特点和培育精神能促进学生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高校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方面起着积极的、不容忽视的作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从行为心理入手,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走向;以情绪心理进行支持,辅助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从兴趣心理出发,伴随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升;以社会心理为导向,引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等四个方面进行有目的的关注,力求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们尽快地形成健康心理做一些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10.
周丽 《企业导报》2010,(3):218-219
随着社会的变迁,大学生要承受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如果不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缺乏及时的引导和调节,会导致他们的心理障碍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体育教育的特殊性,使其在对学生良好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中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教育的过程应注重对学生个性、个体社会化,良好意志品质、心理适应能力等的培养,通过高校体育教育的各种手段,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丛光 《民营科技》2014,(10):226-226
21世纪高校进行体育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让学生有机会参加课外锻炼,增强体魄,放松身心,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能让大学生的心理得到释放,缓解他们各方面的压力。如今,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已经得到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高校体育课程项目中的重要一环。针对这一现状,并结合相关资料,要将体育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相结合这一观点,以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  相似文献   

12.
谢雯 《企业导报》2014,(18):176+178-176
积极心理学是以积极人格、积极体验、积极社会组织等为研究内容的高级品质的科学,它在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改革具有促进作用,但我们不应过分夸大其作用,在学习吸收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同时,对它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作用要予以客观的评价与定位。将积极心理学的全新理念渗透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有利于塑造积极人格,发展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积极情绪,提高心理素质,从而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目前的社会上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方面还存在这不小的误区,普遍认为只要大学生没有心理问题那他就属于是健康的。有了心理问题能够寻求心理咨询就是目的,这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宗旨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体力活动的概述,以及已有的研究得出体力活动能促进心理健康,有助于降低心理应激水平,减轻心理压力,减少抑郁、自卑、依赖等心理困扰,提高人际关系适应、情绪适应等能力,心理健康同样有利于健身活动,并能促进健身效果的增加和运动成绩的提高,并阐述了终身体力活动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鼓励人们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增加心理效益。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问卷法对咸阳地区11所各类学校,103名教职工参与体育活动的状况进行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查找影响教职工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因,并对这些原因进行分析,给予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分析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及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活动。面对现代教育改革的挑战,许多体育工作者忽略了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课余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创造丰富的校园文化。而且它不受统一的大纲制约,注重追求身心愉快,对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促进个性和身心发展、提高体育能力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上海市同济中学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影响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旨在更深入地了解影响学生现阶段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为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率提供参考办法和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深化改革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发现同济中学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超过1小时的同学很少;有小部分同学不愿意参加学校体育活动;另外,同济中学的体育课程内容不太丰富,学生可选择的体育项目较少.影响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是学业紧张,场地器材不足、缺乏指导老师也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中学生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体验不到体育锻炼所带来的益处,应引起社会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教育与学校体育的发展中,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认识,即使在同一时期的认识也有不同。如何理解和认识体育教学与课外活动,以及课外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这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娜 《企业导报》2014,(2):192-193
企业职工体育活动是提高员工素质的手段之一。目前,对企业职工体育活动的研究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本文通过分析职工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认为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能够以其独特的魅力强化职工积极乐观的工作和生活理念,企业通过正确引导职工参加体育活动并进行科学地锻炼,将有效增强职工体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密切人际关系,强化团队意识,增强企业凝聚力,由此为企业的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实践中新出现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科学设计,是提高课程效率的有效途径,对于达成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分析了高职高专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观点,并给出了教育活动实例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