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股利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何园  刘晓农  于楚 《经济师》2003,(1):126-127
股利政策是现代公司收益分配重要内容 ,是公司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关注与分歧的焦点之所在。文章认为股利政策是在特定公司治理模式下的博弈均衡 ,这体现了公司治理模式对股利政策的影响 ;同时股利政策又可以成为协调各方利益的工具 ,因此股利政策作为一种机制又可以反作用于公司的治理。  相似文献   

2.
我国房价治理的利益集团视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益是永恒的核心问题,房价治理实质上是一个利益重新分配和调整的过程,是有着利益冲突的利益集团相互博弈达成新的利益均衡的过程.房价治理主要涉及到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房地产商、普通市民四个利益集团,它们带着各自的利益目标进入房价治理场域,对房价治理有着不同的角色表现和利益诉求,并根据各自的利益得失构建起政策博弈机制.主导或异化、抵制或促成相关政策变迁.对房价治理场域中的相关利益主体进行界定,并对其角色行为进行深入分析,是理解房价问题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旅游景区治理绩效:政府与利益相关者的博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博弈论的角度,相关学者对旅游景区开发治理参与各方利益均衡进行了分析.在景区治理过程中,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多重利益博弈关系,而地方政府在协调各方利益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实现与各方的利益均衡是提高景区绩效的基本动力.研究表明,地方政府要配合大局,制定规制,从制度上协同各方利益,这是实现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和景区绩效最大化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4.
国有独资公司三边治理及其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为明晰我国国有独资公司治理主体提供了理论基础,但宽泛的治理主体存在若干问题和矛盾,与企业治理的本质相悖,不利于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因此,针对我国国有独资公司的特点,应当建立一个由出资者(物质资本所有者——国家)、经营者(特殊异质型人力资本所有者——高层经理人员)和职工(一般异质性人力资本所有者——中下层经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及同质性人力资本所有者——普通员工)共同治理的博弈制衡的三边治理体系,并引入独立监事制度以维护三边以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规范、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民营银行发展的关键。基于不同的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西方国家的民营银行公司治理主要形成两种模式:内部监管型的日德模式与市场主导型的英美模式,两种模式既有差别,又有趋同性。对德国与美国民营银行公司治理发展的比较研究表明,民营银行的公司治理必须兼顾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采取共同治理方式,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风险投资体系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形成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能否顺利运作是决定风险投资成败的关键,然而该领域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远较一般行业严重,从而使其间形成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性.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可以达成一系列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和制度安排,博弈各方都要严格遵守,这种合作博弈可以使各方均有持续、稳定的收益,达成不完全信息博弈的合作共赢,从而有效抑制双重委托代理风险.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5,(10)
农村土地问题是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村土地流转的实质是参与各方的利益再分配过程,是各利益主体在现有土地流转制度的安排下追求利益最大化博弈的演化过程。文章通过对政府、集体和农户三者之间进行博弈分析,并提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崔楠 《资本市场》2011,(4):113-114
<正>2011年3月10日国美公告,陈晓离职,这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相比一部商业大片,国美之争更像是分季的连续剧,其结局还远未可知。很多人对其中的商业伦理津津乐道,黄光裕和陈晓也曾分别发布公开信,赢取大众的情感分,但是,国美之争事实上体现的是公司治理中各方利益的博弈。  相似文献   

9.
随着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转移,投资者保护在全流通环境下有了新的内涵。文章从公司的委托代理问题出发,构建了控股股东、中小股东和经理人的三方博弈模型。各方决策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结果显示,股权的集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公司的内部人控制;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应对控股股东和经理人的违规操作进行严厉惩罚,降低投资者的监督稽查成本,健全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为背景,利用2004—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经验数据,从代理冲突和博弈的角度分析了利益相关者与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各方在股利分配上存在政策博弈现象。博弈的结果表现为具有控股股东的公司比其他公司具有更高的现金股利支付率;具备再融资条件的公司比其他公司具有更高的现金股利支付率;第一大股东参与管理的程度越低,现金股利的支付率越高,但这一特征并不显著。同时,在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少分现金股利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会计准则的制定被视为各方利益达到均衡状态的博弈过程,各方参与准则制定过程中的目的是使自己利益最大化。本文基于一种最普遍的情况分析了在准则制定过程中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并拿我国07年开始实施的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前后主要利益相关者境况的变化分析了一下博弈的结果。由于我国经济环境的个性和特殊性,因此所牵涉到的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能力大小不一,这也导致了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公司治理的根源在于社会生产力发展赋予不同生产参与者的权利发生了变化,利益分配格局变得复杂;治理工作应以监控高级管理人员的委托代理行为为主要目的,以控制为基础手段,来保障各方利益主体的正当权益;对治理结构的设计要根据公司的生产特征,结合各利益主体的特点进行相机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我国公司制企业,为了约束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我们认为在中国这种二元制公司股权结构模式下,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并不是一定能保证选出真正代表中小股东利益的代理下,并且重要的是这种模式并不能保证实现公司治理的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为实现公司治理目标,则要大力发展基金业,通过基金业的发展来优化公司股权结构,把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群体”与“准群体”的冲突改善为“利益群体”间的冲突,以此形成一种权利相互制衡的格局,从而保证公司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4.
会计准则变迁是一种动态演化博弈,强调的是一种动态均衡。会计准则制定过程实际就是利益各方实现动态均衡的过程。潜规则在我国经济改革和制度转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演化博弈论分析框架,分析了潜规则对会计准则演化博弈的影响,认为初始条件和当前状态对会计准则的产生和演化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日,笔者拜读了河北联合大学王胜本博士的专著《城市治理的架构与机制--一种利益的解析视角》一书,作者以利益相关者参与的角度分析了现代城市治理中各个利益主体的行为机制,构建了城市治理参与主体的博弈模型,为城市治理机制的建立和城市治理各主体间博弈均衡的实现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作者以唐山市为例,深入探讨了城市治理各主体的利益定位和利益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郑友琼 《经济师》2007,(3):100-101
文章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契约与公司治理问题进行博弈分析,并提出解决控股股东转移公司资源,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金康 《当代经济》2010,(9):54-55
工程土方车频繁肇事与超载有很大关系,土方车超载是各方利益链条共同驱使和纵容产生的一种恶性循环现象,从博弈论角度看,现有处罚措施等同于一次性博弈,约束效力有限。通过信用管理机制营造的无限重复博弈环境促使土方车运输中的相关方自执行有关规则,虽不能保证不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但能有效治理由欺诈行为所导致的超载恶性循环现象,从而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土方车运输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而信用管理机制的完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关各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公司的股权结构引发利益相关者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导致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行为,而会计稳健性作为一种协调公司契约各方利益冲突的机制,它能有效降低契约各方的代理成本,在中国资本市场中提高会计稳健性有其现实意义,并且应充分体现会计稳健性的治理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基于企业能力视角的公司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应从更广泛的视野出发,整合各利益相关者的资源,培育组织文化、提升组织能力,增强企业对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依靠不断的科技创新来保持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良性发展。本文从企业能力的视角出发,力求找到公司治理作为利益相关各方的资源从而转化为企业能力的理论支撑和逻辑起点,以期抛砖引玉,探讨这一理论视角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契约制度,它通过一定的治理手段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以使公司内的不同利益主体形成有效的自我约束和相互制衡机制。因此,清楚地认识和理解股东、经营者、债权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先决条件。股东和经营者股东作为公司的出资人应当是公司的所有者,股东聘用经营者来替他们负责公司的管理和运作,替股东的利益服务。但是经营者有其自身的利益要求,这种利益很可能会导致背离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甚至出现所谓的“经理控制”,产生高昂的“代理成本”,从而损害股东的利益。经营者让他们的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