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张颖 《金融博览》2012,(3):42-43
美联储在最近的议息会议之后宣布了一项重要措施:把较长期通胀目标设定在2%,并将于每年1月调整其认为适当的通胀目标;同时宣布维持0~0.25厘的基准利率水平到2014年底,倘若经济复苏势头恶化还可能推出新的宽松措施.这里主要分析美联储设定通胀目标的政策含义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颖 《金融博览》2012,(5):42-43
美联储在最近的议息会议之后宣布了一项重要措施:把较长期通胀目标设定在2%,并将于每年1月调整其认为适当的通胀目标;同时宣布维持0~0.25厘的基准利率水平到2014年底,倘若经济复苏势头恶化,还可能推出新的宽松措施。这里主要分析美联储设定通胀目标的政策含义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波  伍戈  裴诚 《中国金融》2012,(8):53-55
实施通胀目标制并不意味着央行只关注通胀,要实现物价稳定、增加就业以及金融稳定等多个目标的关键是要扩大央行的法定职责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2012年1月份宣布其长期通胀目标为2%,继美联储之后日本银行在2月份也首次设定其中长期物价稳定目标。笔者认为,公开  相似文献   

4.
经济转型时期中俄货币政策目标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回顾了中国和俄罗斯近年来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经历,并针对两国货币政策目标及其实施绩效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虽然中俄两国采取了相同的货币政策框架,但是却取得了不同的结果,中国的货币政策成功的控制了通胀,而俄罗斯的实际通胀率却始终高于其预先设定的目标。利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泰勒规则,我们进一步对中俄两国货币政策的目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尽管中俄两国货币政策都采取了相同的反通胀的政策立场,但俄罗斯货币政策在稳定通胀的同时,还将稳定汇率作为了货币政策主要目标,这也是造成两国货币政策不同绩效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在当前人民币升值和通胀上升双重压力的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应该是坚持以反通胀为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一、引言通货膨胀目标框架着重从政策操作的角度探讨实现物价稳定(货币政策最主要目标),其手段是通过设定通胀目标名义锚。它向公众明确承诺把控制通胀作为主要的政策目标,强调政策问责制和透明度,主要包括以下基本要素(Masson,1997;Mishkin,2000):(1)明确制定一定时期的通货膨胀的数量目标(区间目标或点目标);(2)把通货膨胀目标设定为货币政策首要目标;(3)对汇率、货币供  相似文献   

6.
通胀条件下银行债券投资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债券投资的基本理论,结合我国银行债券投资的实际经验,首先研究通胀对银行债券投资目标设定的影响,接着运用实际债券交易的数据量化分析通胀对不同期限和不同品种债券收益率曲线产生的不同影响,最后分析了银行在通胀条件下债券自营投资策略和自营交易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论文集萃     
《证券导刊》2011,(22):12-12
史蒂芬·罗奇:中国应该马上加息至少100个基点中国央行采取数量手段,而不是价格手段控制通胀是错误的。央行应该马上加息100到150个基点,才有可能达到政府年初设定的通胀目标。  相似文献   

8.
《中国黄金经济》2014,(41):19-23
临近年底,美联储宣布结束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认为,近期的金融市场动荡、欧洲成长放缓,以及通胀前景疲软不会阻碍美国经济实现其设定的失业率和通胀目标。这利好美元上行,利空金价。也有分析师认为,以中东、俄乌为代表的地缘局势仍有升级可能。  相似文献   

9.
陈汉鹏  卜振兴 《金融论坛》2021,26(10):12-20
本文利用变系数不可观测要素模型,以拓展后的卡尔曼滤波估计政府的通胀目标并评估其对于实际通胀的影响.研究发现,本文估计的通胀目标自2012年以来显著高于实际通胀,其有效拉抬通胀预期,成功抵消经济增速放缓对总体通货膨胀的抑制.通胀目标与实际经济行为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在危机后均显著提升,中国不存在菲利普斯曲线扁平化现象,政府通胀目标对于实际通胀起到良好的锚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宣布5月份的整体通胀和核心通胀增速有所减缓,但全球食品与原材料的高昂价格仍然令迄今已实行控制通胀的政府疲于应对。中国国家统计局6月12日公布,5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上升7.7%,低于4月份的8,5%,并较2月份出现的近年最高增幅8.7%下降了整整1个百分点。通胀增速回落反映出食品及其他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的缓和,但这可能还不足以将通胀率降至政府设定的4.8%的通胀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宣布5月份的整体通胀和核心通胀增速有所减缓,但全球食品与原材料的高昂价格仍然令迄今已实行控制通胀的政府疲于应对。中国国家统计局6月12日公布,5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上升7.7%,低于4月份的8,5%,并较2月份出现的近年最高增幅8.7%下降了整整1个百分点。通胀增速回落反映出食品及其他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的缓和,但这可能还不足以将通胀率降至政府设定的4.8%的通胀目标。  相似文献   

12.
01美联储首次显性量化货币政策目标 1月,美联储首次明确把较长期通胀目标设定在2%,与世界上其他主要央行的做法相一致。12月,美联储又宣布保持低利率,失业率降至6.5%或通胀率升至2.5%。将货币政策双目标加以显性量化,不仅美联储而且世界其他央行也史无前例。  相似文献   

13.
《中国金融家》2011,(4):17-18
中国人民银行今年未设定银行新增贷款目标,而改用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的监测指标和中间目标。这是否意味着用货币政策应对通胀有了新的手段和目标?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调控金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上接受了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14.
黑田东彦就任日本央行行长后,强势推行"量和质两方面大胆宽松"政策,以期达到2%通胀目标,帮助日本经济走出通货紧缩泥潭,重振长年低迷的经济。黑田东彦非常规宽松举措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把央行债券购买规模和货币基础扩大至现有水平的"两倍",在"两年"时间内实现"2%"的通货膨胀目标。这种"双化宽松"政策较之以往有三大特点。首先,日本央行首次给通胀目标设定了"两年"的实现期限。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货膨胀目标制逐渐成为全球主流的货币政策框架选择。但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巨大变化对通胀目标制提出挑战,通胀目标制是否已经过时成为了当前全球货币政策框架研究的一个热点议题。文章以英国为例,揭示了危机以来通胀目标制实践所遇到的制约,阐述了对通胀目标制进行完善而不是放弃的理由,探讨了未来通胀目标制的调整方向以及中央银行会面临的相关挑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是否有必要提高对通胀的容忍度是通胀目标管理的一大难题。本文试图从损失厌恶的角度刻画消费者对通胀和收入的非对称心理,并据此构建出居民通胀承受能力的测算框架。论文引入时变的损失厌恶系数构建通胀承受能力理论模型,表明居民损失厌恶程度、必需品价格上涨占比与通胀的可承受能力负相关,实际收入增长率与通胀的可承受能力正相关。并运用我国进入21世纪后的相关数据测算出通胀承受能力警戒线。测算结果表明,中低收入群体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主要与收入差距过大、以食品价格上涨为主导的通胀特征以及现金支出、工资收入为主的个体特征有关。基于以上结论,建议央行关注影响通胀预期方面的心理因素,将通胀承受能力因素纳入通胀目标上限管理,以缩小通胀目标与实际通胀的偏离度。此外,缩小收入差距、缩短通胀持续时间有助于降低居民的通胀预期。  相似文献   

17.
《中国金融家》2011,(4):158-158
国家中央银行,如美联储,可经由设定利率及其他货币政策来有力地影响通货膨胀率。高利率(及资金需求成长迟缓)为央行反通胀的典型手法,以降低就业及生产来抑制物价上涨。然而,不同国家的央行对控制通货膨胀有不同的观点。例如说,有些央行密切注意对称性通货膨胀目标,而有些仅在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发现:融资约束效应、实业资本空心化效应、负收入效应和储蓄效应等机制是导致房价与通胀、产出之间非线性动态关系的重要原因。运用门限模型对中国现实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房价对未来产出与通胀的影响具有门限效应,当房价处于低增长阶段时,房价增长率对于通胀与产出产生比较显著的正向影响;当房价处于高增长阶段时,房价的这种影响效果不显著。(2)相对于线性模型,门限模型设定能够有效改善房价对通胀和产出的预测效果。因此,如果政策当局希望充分利用房价中所包含的关于未来通胀与产出的领先信息,进而实现"稳定通胀预期和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之目标,则需将房价水平维持在低增长机制中。  相似文献   

19.
通胀是当前国内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从2011年发改委设定的4%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控目标来看,2011年物价还有持续上涨动力,货币发行过量、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热钱炒作等因素共同作用将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国内宏观调控任重道远。可以预见,关于通货膨胀何时结束的讨论会贯穿全年,2011年的经济形势仍然被看好,而抗通胀仍是2011年经济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20.
羊振雪 《云南金融》2012,(4X):123-124
本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的框架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设定、工具选择和规则制定。本文的研究表明,我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函数对于产出具有较大的偏向性,与西方国家主要针对通胀管理的目标不同。我国的货币供给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与名义利率一起发挥独立的作用。在特殊的政策目标下,我国央行很难采用单一规则做出承诺,相反更加偏好于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