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于行政诉讼法不同于行政法的调整方法,其调整的行政诉讼关系也不同于行政法调整的行政关系.同时,行政诉讼的司法监督和法律救济不同于行政法中的"行政司法监督"和"行政法律救荆".因此,行政诉讼法具有独立性,行政诉讼法的这种独特性有利于建立行政诉讼法学的学科体系,也有利于行政诉讼法学研究的繁荣和发展,更有利于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和实施.  相似文献   

2.
CNKI期刊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表明,30多年(1979-2010)来,虽然只有少数理论界人士关注了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研究,但是已经涉及了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正当性、监督方式、监督范围、监督程序等多个方面。特别是在监督方式方面,涉及到了抗诉、参与诉讼、提起公诉、支持诉讼的探讨;在监督范围方面,有全面监督、有限监督、诉讼监督、审判监督的阐释。这些研究对于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我国通用的行政诉讼第三人概念入手,根据《行政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法所作的司法解释,对行政诉讼法中第三人概念的有关内容加以分析,进一步明确了第三人的概念,分析讨论了第三人的范围、种类及参加行政诉讼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现行立法中对行政诉讼检察建议制度规定简陋,司法实践中由于检察建议没有法律强制力,审判机关往往采取忽视的态度,拟对行政诉讼检察建议制度进行初步的完善,以利于检察监督制度的效用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5.
现行立法中对行政诉讼检察建议制度规定简陋,司法实践中由于检察建议没有法律强制力,审判机关往往采取忽视的态度,拟对行政诉讼检察建议制度进行初步的完善,以利于检察监督制度的效用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我国通用的行政诉讼第三人概念入手,根据<行政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法所作的司法解释,对行政诉讼法中第三人概念的有关内容加以分析,进一步明确了第三人的概念,分析讨论了第三人的范围、种类及参加行政诉讼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1989年 ,我国《行政诉讼法》颁布 ,从此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工作 ,有效地纳入了司法监督的范畴。行政诉讼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无疑是国家民主与法制健全的重要体现 ,工商机关的执法人员通过长时间的教育和学习 ,对行政诉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均有较为明确的认识。十多年来 ,工商机关的执法办案工作 ,无不充分考虑司法监督及行政行为相对人的权利。为行政诉讼的展开 ,做了充分准备。应当说 ,少数地方曾出现过的“恐诉症”及以“没有一起诉讼案”为“荣耀”的错觉 ,早已成为过去。实践告诉我们 ,正是行政诉讼制度的建立 ,为工商机关的执法规…  相似文献   

8.
《商》2016,(13)
已失效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具有可诉性?如果具有可诉性,那么哪些已失效具体行政行为能够提起行政诉讼?这类行政诉讼又该怎样融入到现行的行政诉讼法中?本文拟就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得出较为合理的结论,于现行行政诉讼有些许助益。  相似文献   

9.
龙明礼 《中国市场》2011,(18):150-151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在行政诉讼中不适用调解,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行政诉讼撤诉若干问题的规定》确立了旨在规范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改变与原告撤诉两个问题,规范诉讼当事人的诉讼和解行为,实现案结事了的目标的行政诉讼和解制度。这种和解制度以撤诉制度为载体,故属撤诉框架下的行政诉讼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行政诉讼法>自颁布20年以来,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制约行政权力及支持依法行政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社会转型及利益多元化的变化,行政诉讼法的固有缺陷及司法实践暴露出来的局限也日渐突出,不仅导致人民群众对行政诉讼的期望值下降,而且导致行政诉讼定纷止针对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在行政诉讼处于困境之中已成为不容回避的现实情况下,近年来一些法院在行政审判实践中创新思维,积极探索行政诉讼的协调制度,不仅使得一大批行政诉讼案件.素结事了",而且形成了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互功,有效地化解了行政争议,推动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同时,中外理论界对于构建行政诉讼协调制度的呼声也因此愈来愈高,为此,本文结合司法实践,从我国行政诉讼协调制度的现状入手,分析行政诉讼协调和解机制遇到的困难及障碍,寻找解决这一矛盾的出路,以期对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和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2018年两会之后公布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体现了党政机构合署合并这一改革的新思路,在此背景下,行政诉讼被告的确定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从行政诉讼法中被告的确定标准出发,结合现行法律法规对确定行政诉讼被告的相关规定,分析在此背景下,行政诉讼被告确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行政诉讼法禁止调解.对和解制度也予以排斥,使得行政纠纷的正当解决渠道过于狭窄,成为我国行政诉讼法的一大缺憾。引进行政诉讼和解制度有其法理上的依据:现代社会公权力性质的变化、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完善行政诉讼理论体系的需要;同时中国的传统观念、诉讼经济的要求、降低诉讼成本等优点为构建行政诉讼和解制度奠定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2002年6月4日公布,2002年10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是最高人民法院继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之后出台的又一部关于诉讼证据问题的重要司法解释,也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对适用行政诉讼法关于证据问题作出规定的司法解释。1990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对于行政诉讼证据制度作了开创性的规定。1999年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证据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但两者都只有六条规定,在证据规定上过于简单、不易操作,难以解决实践中复杂的证据问题。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对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司法审查,核心便是对作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证据的审查。因此,为完善行政诉讼证据规则,使行政诉讼证据运用更加透明、更易操作,也是为了适应WTO规则的要求,最高法院出台了《证据规定》,这将对我国行政审判事业的发展和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事实清楚,定性准确是行政部门做出每一个具体行政行为的努力目标,也是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的基本要求,而事实清楚、定性准确的基础就是合法有效的证据。因此作为完善证据取得和效力认定的证据制度,不仅规范了行政审判,同时对包括工商部门在  相似文献   

14.
我国行政诉讼类型的研究是行政法学界所重视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诉讼类型的区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必要对其进行完善。以行政诉讼目的为主线来构建和划分行政诉讼类型,是本着以行政诉讼目的为指引、以行政相对人为中心、以主客观两个维度为落脚点。首先,主观诉讼领域范畴包括具体行政行为诉讼、抽象行政行为诉讼、特别权力关系诉讼;其次,客观诉讼送范畴包括机关诉讼、信息公开诉讼、预防性诉讼;最后,以公益诉讼作为客观诉讼的补充性规定,用以弥补现实中出现的法律覆盖盲区。这样,主客观相统一的行政诉讼类型也初具形式。这对于完善我国行政诉讼理论、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行政诉讼法实施十几年来,大量的违法行政行为,由于有了行政诉讼而被制止在萌芽状态,或被纠正行政机关内部。行政诉讼作为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司法救济手段,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当然,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一些存在的问题也相继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吕武 《商业研究》2012,(9):206-211
行政诉讼调解虽然为我国《行政诉讼法》所禁止,但却在实践中大量隐性存在,应当予以正视。本文以涉农纠纷解决机制为视角,探讨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为行政诉讼调解制度正当性及对行政诉讼调解实践中的异化现象形成正确认识,为完善我国涉农纠纷解决机制的制度选择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频打行政诉讼官司的贝氏药业考验中国《行政诉讼法》执法环境  相似文献   

18.
当行政相对人(当事人)不服具体行政行为而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时,该具体行政行为到底能不能执行;如果能执行,要不要过当事人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法定期限等问题,司法部门、法律界学者对此有不同看法,不少行政执法部门也存在比较模糊的认识,从而直接影响到法律的正确实施和执法办案工作。为此,本文特就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问题加以剖析。一、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执行制度《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处罚法》规定,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  相似文献   

19.
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施行一周年以来,行政诉讼案件呈递增趋势,"民告官"案件政府败诉率超过20%,由此可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然而,由于新《行政诉讼法》2015年5月1日才正式实施,对相关行政机关败诉案例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课题刚好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文章从"民告官"案件现状及主要类型、行政机关败诉案件原因分析与借鉴及有效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三个方面对当前的行政法治现状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和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小龙 《消费导刊》2013,(2):178-179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这是我国《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的,只有在行政赔偿诉讼这一种情形下才可以适用调解。这样的规定在当时具有合理性,主要是为了防止行政机关任意处分行政职权。但是随着行政诉讼法理论和实践的快速发展,关于可否在行政诉讼中建立调解制度的争论一直在持续。本文首先分析了行政诉讼缺少调解制度存在的弊端,其次讨论了设置调解制度的理论基础,最后提出了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具体构建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