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丽莹  田琳琳 《现代商业》2014,(24):247-248
在会计信息中,对于财务报表的使用者特别是投资人来说最为关心的就是收益指标。近年来,会计收益在我国会计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人们对于会计收益的理解程度越来越深,以及受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的影响,传统的会计收益确定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以及企业经营活动的日趋复杂多样,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等这些都使得传统的实现原则对企业经营业务的评价不再有利,与此同时,历史成本原则无法体现资本的本质属性,传统会计收益的缺点逐渐显现出来。而与传统收益确定模式相比,全面收益理论不仅全面突破了实现原则,在会计确认过程中也坚持了稳健原则,更将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更好地体现了出来,从而确保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以传统收益理论为基础的传统收益表不再能够满足信息需求者的需要。全面收益理论的提出引发并推动了全面收益改革的国际趋势。通过分析全面收益理论的优越性,并将其与传统收益进行比较,提出了在我国推行全面收益表的政策建议。认为,随着我国对全面收益理论关注的深层化及应用的广泛化,全面收益表在我国的推行必然能有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全面收益与净收益相比,既具有一致性,又有所不同,全面收益的范围比净收益广泛得多。全面收益采用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多种计量模式,对确认方法、标准及原则等各方面均进行相应改进后,突破了实现原则、体现了适度谨慎原则、改善了会计信息质量,可提供对决策更相关、更可靠的信息,提高收益信息的评价与预测功能,从而使全面收益的确认具有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收益表在会计报表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传统收益表已严重滞后于经济事项的实际发生,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业绩信息的要求,因此以历史成本原则、配比原则和稳健原则为特征的传统收益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代表着客观经济环境和使用者需求变化的必然要求的综合收益概念应运而生,体现了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方向。为此,现在各国准则制定机构纷纷采取行动,对传统收益报告进行改进,形成了“第四财务报表”或称“综合收益表”。  相似文献   

5.
传统利润表已无法如实反映企业全部的未实现损益,利润表的改革是国内外会计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全面收益理论的发展,国外主要会计机构如ASB、IASB等已在利润表中加强了全面收益的披露.我国新准则中的利润表仍以传统模式为主,随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不断深入,需要在利润表中充分披露更多的全面收益.本文以全面收益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外全面收益的披露方式,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我国全面收益报告的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6.
全面收益已逐渐成为国际收益报告改革的趋势,并在英、美等主要发达国家实施。本文结合我国收益确认现状,从全面收益计算方法、确认基础、标准和原则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田贞训  林平  胡慧勤 《商业科技》2008,(16):367-367
全面收益已逐渐成为国际收益报告改革的趋势,并在英、美等主要发达国家实施。本文结合我国收益确认现状,从全面收益计算方法、确认基础、标准和原则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新准则在会计基本原则和会计要素计量两个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不能对经济事项作全面、动态的衡量,不能准确地为各类信息需求者提供相关的可靠信息.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属性,从而对收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会计计量的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收益的影响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9.
以现实原则确认和计量损益只注重当期的经营成果,只反映已实现的收益,排斥或忽视了其他未实现的价值增值,使当期收益不够全面;同时以实现原则为依据的传统损益确认方法过分重视收益的可靠性,可验证性和稳健性,忽略了及时性。应引进全面的收益概念,改变损益计量观。  相似文献   

10.
传统业绩报告即损益表以实现原则为基础 ,反映的只是以净收益表示已确认并实现的财务业绩 ,无法全面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 ,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等组织纷纷提出改革措施 ,认为业绩是一个全面收益的概念 ,用全面效益代替净收益作为财务业绩报告的基础将是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全面收益报告突破了实现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的约束,拓展了财务业绩报告的内容和形成,提高了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加速了财务会计从以成本为中心向以价值为中心的逻辑结构转变进程。通过回顾全面收益报告的理论框架和进行国际比较,指出我国引入全面收益报告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黄智杰 《商业会计》2012,(11):111-113
如何评价和分析公司盈余质量不仅是一项重大的学术性课题,也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在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人们面对的是如何选择合适的会计收益指标。现有的公认会计原则和会计惯例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留下了许多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因此对盈余质量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由于全面收益属于盈余质量分析中的结构性范畴,因此从全面收益报告角度探讨盈余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全面收益相关的内容,介绍了全面收益理论,并探讨了全面收益报告模式。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会计准则坚持以历史成本作为基本计量属性,同时把公允价值引入会计体系,收益观也由收入费用观逐渐转为资产负债观。计量基础和资本保全概念的选择,决定了财务报表所采用的会计模式。不同的会计模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收益报告向全面收益报告的过渡时期,为了向报表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有必要将传统收益报告和全面收益报告加以对比,找出当前财务业绩报告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4.
当今多变的经济环境,使传统收益的缺点凸现,全面收益理念的合理性、优越性已被大多数国家所公认.本文从全面收益角度分析我国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提出作为全面收益报告,它所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我国未来全面收益报告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全面收益观的经济学理论起源出发,分析了全面收益观的经济内涵.并从全面收益观与资产负债表观、全面收益观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全面收益观的会计计量模式和双重会计目标实现等方面对全面收益观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改革考试制度,建立高校考试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考试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在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指导下,重新认识考试意义,对考试的功能重新进行定位,对考试内容、方法等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将单一知识型的人才质量观转变为全面发展型的人才质量观,提出了高校考试制度改革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阐明了综合性全程考试新模式的基本特征和建立该模式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传统利润表已无法如实反映事业单位全部的未实现损益,利润表的改革是国内外会计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全面收益理论的发展,国外主要会计机构如ASB、IASB等已在利润表中加强了全面收益的披露.我国新准则中的利润表仍以传统模式为主,随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不断深入,需要在利润表中充分披露更多的全面收益.本文以全面收益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外全面收益的披露方式,结合我国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创新财务管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关于全面收益理论的探讨有很多,全面收益应取代利润成为业绩呈报的主要指标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支持。那么,传统收益理论是否存在着某些重大的缺陷,以至于面临着被取代的命运?如果传统收益理论存在着重大缺陷的话,为什么还能在历史上被长久的、广泛的应用?如果全面收益理论可以取代传统收益理论,那么它藉由的优势又是什么?从以上几个疑问出发,通过对传统收益理论和全面收益理论的对比,指出后者取代前者的必然趋势,并对全面收益理论在我国的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我国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由传统收益报告开始向全面收益报告转变.本文分析了"全面收益"提出的必然性,对现行准则中对全面收益所做的尝试进行了分析评价,对未来全面收益报告推进的进程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推行全面收益报告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收益报告作为一种高质量的收益报告模式,已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使用。我国新准则体现了全面收益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面收益报告的应用。全面收益报告能够体现决策有用观、经济学收益观,报告全面收益更符合财务报表勾稽理论。我国应逐渐推广全面收益报告形式,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促进我国财务报告进一步与国际趋同,推进财务报告体系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