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元虽然失去了霸主地位,但仍然在各国国际储备赁币中占较大比重.单极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不利于全球经济的穗定,形成多极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均衡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进一步加强,人民币国际化并最终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的呼声越来越大.人民币国际化是一项长期、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我国应该抓住机遇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通过人民币国际化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2.
张红莲 《商业时代》2011,(24):51-52
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已是大势所趋。美元的霸权地位受到削弱,欧元、日元面临维持其地位的巨大压力,其他货币目前都难以担当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这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广阔的空间。本文从国际货币的职能出发,指出国际货币体系需要多极化来维持平衡发展,并以国际货币的职能为标准来讨论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郑丽花 《商》2012,(17):103-104
货币国际化是一国经济和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际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使改革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需要逐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本文首先对货币国际化和人民币国际化进行概述,接着具体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利弊,然后叙述我国目前针对人民币国际化所做的具体行动,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美国金融危机看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迅速蔓延,对世界经济和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暴露出现行的牙买加体系的诸多弊端和不足,重塑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包括:以一国货币为主导即恢复美元为主导,恢复金本位制,特别提款权,建立世界中央银行等不同设想。而以美元为主,其他货币为辅的"一主多元"的国际货币体系将逐渐形成。中国应以金融危机为契机,积极调整外贸结构,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争取令人民币成为国际主流货币之一。  相似文献   

5.
王一情 《现代商业》2014,(26):67-68
世界经济能否健康平稳的运行离不开良好的国际货币体系,当前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弊端逐步浮现,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新兴市场的国家代表,飞速发展的经济实力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基础。人民币在周边贸易中的广泛使用和对获取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国际地位的迫切愿望都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6.
赵健行 《商》2014,(39):150-151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贸易、金融等国际活动中开始发挥出重大作用,特别是在亚洲地区,随着人民币流通和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国际影响力和信誉度不断提高,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已成必然。当今国际货币体系固有风险不断显现,需要积极推进国际货币多元化进程。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是国际货币多元化进程的重要部分,是多元化货币格局的内在要求。本文在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机遇,讨论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中应当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梁红波 《中国海关》2009,(10):58-59
跨境贸易中以人民币进行结算,预示着在跨境贸易中人民币从计价货币提升为结算货币,这将有利于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杨松 《商业研究》2011,(4):161-166
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暴露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和严重不公,也突显出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重构国际货币体系无疑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世界人民尤其是主要发展中大国付出长期艰辛的努力和抗争。因此,站在现实和客观的角度,重建国际货币体系只能采取迂回的路子,即先通过人民币的国际化再逐步实现美元、人民币和欧元三足鼎立的多元本位国际货币体系,才能实现公正合理的超主权国际货币体系的三步走战略。  相似文献   

9.
提出现代社货币体系与物理学的参考系相对应,不同货币之间的换算汇率与时空坐标变换关系相似。根据相对性原理指出国际货币体系中一种货币独大的局面不合理,应当实现国际货币多元化和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实力差距缩小,人民币有望成为即欧元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又一重要支撑,成为比欧元更具潜力的国际货币。在国际货币多元化趋势下,人民币国际化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人民币国际化应保持政策稳定,在"周边—区域—国际"路径目标下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1.
论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玉梅 《中国市场》2009,(48):30-31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着重组的压力,一向强势的美元霸主地位遭受一定的动摇。国际社会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日益强烈,如何创造一种"超主权储备货币"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而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加,人民币能否借机走向国际化呢?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形势,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已具备初步条件,但要最终实现国际化须积极探索国际化途径。  相似文献   

12.
国际生产中心与国际货币体系相一致是世界经济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前世界经济失衡是国际生产中心转移于货币体系错配的结果。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但使用的计价和结算货币仍然是美元,货币体系错配导致中国承担了美元外汇占款带来的巨大成本。对此,必须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改革国内金融市场、分"三步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对外投资和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等,逐步摆脱美元危机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翟士军 《商业时代》2012,(31):57-58
本文认为,人民币要想成为全球储备货币,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增长与中国经济的巨大规模是支持人民币结算走向国际化的核心。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维持世界经济格局的稳定,都需要人民币成为新兴的国际货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需要从根本上摆脱美元对人民币的消极影响,消除不必要的外汇管制,制定稳妥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4.
黎莎 《商场现代化》2013,(22):194-195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引发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反思,如何重建国际货币体系成为众多国家及学者关注的焦点,文章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入手,认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主要有以下缺陷:国际储备体系不稳定、汇率制度安排不合理、全球金融监管不全面,并总结了未来国际货币体系重建的三种可能性:超主权货币、新金本位制以及多元国际货币体系,并分析了各个路径的可能性,最后认为在国际货币体系重组的关键时期,中国应抓住机遇,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5.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呼声高涨,人民币国际化迎来一次历史机遇。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货币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打造与中国经济地位相匹配的国际化货币,成为后危机时代中国全球金融战略布局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6.
李智  黎鹏  方晓萍 《商业研究》2012,(1):139-146
本文运用各时期的历史数据分析不同国际货币体系下英镑与美元的空间分布状况及其成因,利用GIS方法描述英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空间分布状况,发现无论在国际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还是牙买加体系下,国际贸易资本流动的相互依存格局是国际货币实现空间拓展的主要原因,而在位货币的网络外部性效应将延缓在位国际货币的空间收缩。上述分析的政策含义在于现阶段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可能得不偿失,人民币国际化应走谨慎、渐进的国际区域化之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各国经济均受到严重影响,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也暴露出来.因此,必须创造性地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向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方向完善,进而从根本上维护全球金融稳定.本文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入手,通过剖析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从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两个角度,提出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再度质疑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诸多弊病,国际货币体系重构已然成为一个普遍共识.与此同时,人民币国际化通过周边化进程的推进和境外结算的开展取得了显著性成果,在充分认识我国特殊国情和市场真实诉求的基础上,我国应抓住国际货币体系重构这一历史背景带来的机遇,积极稳健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爆发表明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已不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的困局。中国经济增长迅速、外贸规模巨大、外汇储备充足等国内条件无疑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而且国际经济形势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良好契机;人民币国际化收益前景十分可观;但其国际化过程也存在着来自国内和国际的诸多阻力和挑战。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条漫长且复杂的道路,应遵循先区域化后国际化的渐进式路径。  相似文献   

20.
华丽 《商场现代化》2014,(26):162-163
在世界前六大经济体的货币中,唯有人民币还不是国际货币。本文从债券市场的视角出发,描述了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及人民币要取得国际货币地位的条件。得出:人民币想要成为事实上的国际货币,就要满足外国投资者——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对相对安全的人民币计价资产的需求,并给予他们进入中国债务市场的权利。此外,中国还需要加强银行体系的作用,发展具有深度和流动性强的政府与公司债券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