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的实证研究,分析了课堂非言语行为的涵义、功能与影响,建议教师应更新传统教学方式,注重自身肢体语言的运用,同时提醒教师在运用非言语行为时,应注重多运用积极的非言语行为,避免消极的非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2.
非言语行为包括言语行为之外的一切由人类和环境所产生的刺激,这些刺激对于信息发出和接受者具有潜在信息价值或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东娟  马冬 《理论观察》2011,(5):164-165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人们总是只重视语言本身的内容,而对交际过程中的非言语行为很容易忽视。语言的功能之一是表达言外之意,通常需要非语言行为的配合来实现"言下之意"。本为主要简单从非语言行为的分类、特点、功能及作用来浅析不同国家非语言行为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如何应对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产生的误解,从而提高人们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5.
6.
张正会 《魅力中国》2009,(20):209-210
在英语教学中言语交流经常使用,而非言语交流却没有受到重视,而有关学者认为,在人们直接的交际中,非言语交流传送的信息要远远大于言语交际。本文就谈谈非语言交流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非言语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复、补充、代替、否定、调节和强调等作用。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比较频繁的非言语行为有:手势、目光、接触、体触行为、面部表情等。同一种非言语行为在不同的国家可能有不同的涵义,比较不同国家的非言语行为,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
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无论是对语用学、语言研究,还是对社会语言学、语言交际学以及语言的习得研究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文化要素对言语行为的影响已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意识中。在言语行为中,言语事件的具体性不仅在于具体场合,从更大层面上来讲,还在于具体文化要素。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是新媒体时代的新生事物,也是大学生政治诉求的新型渠道.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积极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意识能够支配和引导其政治参与行为,并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鉴于大学生在未来中国政治走向中的特殊地位和网络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研究和剖析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与大学生日常网络使用习惯的相关性,从而最大化地探寻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提升路径,具有重大的划时代意义.以黑龙江大学为例,通过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从态度、 动机、 效价、 效能等多维度综合分析,在网络使用习惯下的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有效提升路径是:改变网络政治参与使其更向社会基层开放;打造和培育主流网站优势政治论坛;建立"三位一体"的网络政治文化氛围;完善网络监督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0.
梁满仓 《发展》2009,(4):88-88
讨论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一种有效途径。讨论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协作精神、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完全有必要将讨论纳人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1.
张幸樾  刘世理 《黑河学刊》2012,(4):42+45-42,45
在日常交际生活中,交际双方通过隐晦的方式间接传达自己的意思的言语行为,与直抒其意的方式相反的行为就是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一经塞耳提出就引起了广大语言研究者的兴趣。在人际交往中,正确地使用间接语言非常重要。使用间接语言说话人通常要多费脑筋,多讲究策略;对听话人而言,理解间接言语意味着要多加动脑,多加揣摩。非间接语言的成功使用一方面考验说话者的说话技巧和策略,而对于听者而言,则是考验聆听能力和智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英语言语行为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言语行为理论最早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来的。20世纪30年代,逻辑实证主义的学说盛行。这一学说认为,陈述句就是陈述、说明,它是受逻辑—语义的真值条件制约的,因而真值条件应是言语理解的中心。七大言语行为理论,为言语行为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陈锋  邓大飞 《黑河学刊》2013,(1):146-148
为了调查新升格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英语学习者中介语社交语用能力情况,让学生按照给定情境自编并表演对话的形式收集了语料。在给定社会情境中收集对话中的"请求"言语行为的优点在于能够全面了解"请求"言语行为使用的前后语言语境。但未能体现社会因素对交谈双方的影响,未能体现出影响语言使用的社会因素如社会距离、社会权力、行为的难易程度等,这些语言外因素是通过起始话语和辅助话语的使用情况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在根据实际问卷调查中,对汉语和泰语中请求言语行为的表现方式作了对比研究,从统计结果和分析中得到以下结论:(1)汉泰中“请求”言语行为体现的序列基本一致;(2)在称呼语的使用上,汉语使用称呼语的频率远比泰语高;(3)汉语各种辅助行为语策略的使用频率均比泰语高;(4)在汉语和泰语中,规约式都是使用最普遍的中心行为语,而非规约式的使用频率则最低;(5)社会权利和社会距离对汉泰请求语的使用有影响,但对请求行为各个步骤的影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间接言语行为是"通过实施另一个行事行为而间接的实施一个行事行为",具有间接性、委婉性等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交际场合下不适合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意图或见解,说话人就会选择一种委婉的,间接的表达方式来阐述自己的想法。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是对传统言语行为理论的重要补充。随着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在社会上的普及应用,网络流行语已从屏幕后悄然来到我们身边,并且与自然语言的界线日趋模糊,具有间接言语行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英汉言语行为中的拒绝策略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敏 《黑河学刊》2005,3(5):66-69
拒绝是人类在生活交往中经常遇到的一种言语行为。通过问卷调查和对比分析,发现英汉言语行为中的拒绝策略存在一定的差异,就其原因主要是使用英汉语言的人们具有的不同文化背景以及思维习惯等因素造成的,因此,要想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成功,我们就必须熟悉交际双方的礼貌准则,并根据实际交际场合进行恰当地言与行。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师怎样组织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实际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马小华 《魅力中国》2013,(31):218-218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既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首先,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需要.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其次。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其倡导的探宛性学习就是要力图改变学生过去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反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三,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上,使其逐渐学会参与社会决策,形成作为未来社会公民应谈具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现。  相似文献   

19.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从行为的角度探讨了语言的使用,可以广泛运用于外语教学与研究。日语和汉语两种言语行为有着各自的特点,在表达歉意的言语行为方面,中国人倾向于直接方式的"对不起",日本人倾向于间接方式的"すみません";这两种表达方式除了都可以用来向对方道歉之外,又均有各自的独特用法。两词还隐含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这也正是导致两词语言差异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0.
赵敬敏 《魅力中国》2010,(30):66-66
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的因素很多,主旨因素归纳于文中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