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问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最大优势是什么?2.企业应当如何思考和定义自己的使命和愿景?3.企业跨国并购决策的主要风险来自何处?2005年,中国企业国际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初步实现了赢利;华为、中兴凭借自主研发的产品在国际通信设备市场上进入了快速扩张期;中石油  相似文献   

2.
<正> 思科公司的CEO钱伯斯曾经在2000年被中国IT圈奉若上宾。可谁也没有想到,2003年1月23日,思科却将中国的华为及其在美国的子公司推上德克萨斯州的联邦法院,指控华为非法抄袭盗用包括源代码在内的思科IOS系统软件。一时间世界舆论惊诧,按照IDG的数据显示,思科目前控制了全球69%的交换机市场和85%的路由器市场,而华为作为一个来自中国的通信设备企业,国际市场占有率微乎其微,即便在中国市场上思科也占据超过60%的市场份额。思科为什么要控告华为呢?  相似文献   

3.
思科公司的CEO钱伯斯曾经在2000年被中国IT圈奉若上宾。可谁也没有想到,2003年1月23日,思科却将中国的华为及其在美国的子公司推上德克萨斯州的联邦法院,指控华为非法抄袭盗用包括源代码在内的思科IOS系统软件。一时间世界舆论惊诧,按照IDG的数据显示,思科目前控制了全球69%的交换机市场和85%的路由器市场,而华为作为一个来自中国的通信设备企业,国际市场占有率微乎其微,即便在中国市场上思科也占据超过60%的市场份额。思科为什么要控告华为呢?  相似文献   

4.
经过一年半的缠斗,早在你看到这组封面报道两三个月前,思科诉华为侵权这桩近年来知名的跨国官司就已经尘埃落地了。 为什么现在还要去追踪、还原这起诉讼的始末? 《中国企业家》认为,以思科诉华为案为切入点、为横断面,是观察华为——现在这家国际化触角最为广阔、深入的中国企业——正在经历的巨大蜕变的最好视角。对于一个正在高速运转的物体来说,一点微小的外力都有可能被急剧放大从而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和内在结构。2002年末,正是华为“发展中国家市场遍地开花,欧美市场初战告捷”、即将迎来在国际市场大步跨越的时刻,思科之诉就是那“微小的外力”,它是击中华为这样一家中国企业的“阿喀琉斯之踵”,还是促使华为的国际化水准成功升级。  相似文献   

5.
丁伟 《中国企业家》2008,(5):116-118
中国到了给企业树碑立传的时候了吗?企业家为什么需要被记录和阅读?企业史写作有哪些原则?哪些企业史值得期待?想像——30年后,中国商业的历史图书馆里,哪些公司案例藏之名山传之后世,哪些企业家成为"典型场景下的典型人物"?会是联想、海尔、华为、阿里巴巴吗?会是《蒙牛内幕》、《联想局》、《道路与梦想》、《激荡30年》吗?未来很难预设,就像历史不能假设。中国"企业史"命题的现状是,"中  相似文献   

6.
任正非好象注定就是中国企业界的风云人物,不时做出惊人之举。时下,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深圳华为"集体辞职"事件,再一次让任正非和他的华为企业高频率地在各大媒体上曝光。业界人士对华为此番举动莫衷一是的各种评说,更加剧了其典型色彩。华为以10亿资金开路,拉开了"主动辞职",再"竞争上岗"的序幕,到底是要做什么?  相似文献   

7.
激发员工去开创不同凡响的伟业,既需要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还需要有不同凡响的体制创造。真正跻身世界一流的中国企业,当属任正非领衔的华为。2011年华为以317亿美元的业绩,成为全球通信设备第一供应商。华为凭什么成就了一番伟业?任正非新近写的《一江春水向东流》,首次细述了一个做企业证悟者的心曲。悠扬而沁人心肺。  相似文献   

8.
首脑书斋     
《走出华为》这是一本迄今为止关于中国企业的里程碑式的佳作。不讹传,不捏造, 不谄媚,不猎奇,一个亲历华为的人在交谈中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华为。汤圣平先生在华为工作六年零四个月,辞职后唯一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潜心花一年的时间,写一本关于华为的书——一本真正关注中国企业命运的书。他以饱蘸的情感、独特的视角以及入木三分的观察和批判,为读者展示了一幅中国企业起伏跌宕的恢宏画面。  相似文献   

9.
提起"国货之光",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呢?是科技行业的"华为5G",抑或是汽车制造业的吉利?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企业始终在用自己的努力让每一步都掷地有声。乳品行业的伊利也在用自己的努力诠释着"伊利品质",为"国货之光"添上伊利的一笔注解。  相似文献   

10.
2013年,华为赶超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通信设备供应商.短短二十几年,华为由深圳一家不知名的做代工产品的小公司,成长为一家实力雄厚的国际大企业,赢得了世界的关注和认可.谈及国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华为公司无论是从研发、 产品创新、 售后服务还是整个公司的运营,都已俨然成为国际化经营的典范.当前,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势必要求更多的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化布局,本文主要对华为国际化战略进行研究,探讨华为自主品牌国际化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1.
严睿  何春梅  常亮 《英才》2011,(11):34-41
与TCL、联想、华为等企业海外运营的方式不同,李书福的"放虎归山"能否实现沃尔沃汽车的复兴,从而开创出中国企业跨国运营的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2004年,华为彻底破解了思科的知识产权围困,这使它被当作中国企业突围国际化壁垒的英雄。 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在国际化道路上因知识产权、反倾销、技术壁垒等屡屡碰壁的2004年,任正非领导的华为迎来了国际市场全面收获的好日子。如今,海外市场收入已占华为总收入的30%,预计在2004年,华为海外市场的销售将继续保持100%的增长,预计达到2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经济危机肆虐的2008年,华为逆势增长,国外销售收入增长50%,并顺势进入欧美等发达市场.这一年,华为也坐上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的宝座.据不久前发布的华为2009年年报显示,2009年华为实现全球销售收入1491亿元,同比增长19%,净利润为183亿元,增幅约为135%.照此计算,华为已超越了诺基亚、西门子和阿尔卡特朗讯,成为全球仅次于爱立信的第二大通信设备制造商.  相似文献   

14.
荐书     
吴建国 《中国企业家》2006,(23):150-150
华为和任正非一直以来的低调是人所共知的,所以撰写一本描写华为和任正非的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毫不夸张地说,华为是中国最难写的企业,但是,华为也是中国最值得写的企业,因为华为之于中国,在这个时代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华为与联想、TCL等企业一道,已经是“中国崛起”在商业领域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正>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强国一直是中国至关重要的战略之一,凭借政策支持,许多民族企业迅速发展,华为便是之一。华为作为5G技术的领头羊走在了同行前列,挺起了民族企业的脊梁,也极大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华为破茧之路华为是一家成立于1987年的中国民营企业,华为乃“中华有为”之意。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其业务遍布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30亿人口。华为站在时代风口抓住了时代机遇,即使美国多次向华为实施技术封锁,华为砥砺前进,从羔羊变为雄狮,从2G跟随者转变为5G的引领者,华为创立、成长与崛起的过程正是“自信自强、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6.
任正非 《企业文化》2001,(12):12-14
华为公司2000年销售总额22O亿元,列全国电子企业百强第三名,效益第一名。华为在全国的名气很大,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这是令全体员工感到自豪和乐观的。但是华为老总任正非联想到的却是泰坦尼克号出航前的欢呼,他考虑更多的是居安思危。他在《华为的冬天》一文里深刻剖析了华为企业管理中的许多细节问题,他认为第一个细节都会成为酿成企业危机的因素。他很推崇“还能改进吗?还能改革吗?”的观点,他认为就是要抓企业管理中的每一块“短术板”。华为老总的危机感,管理企业的严细作风,当是企业管理的大家风范。  相似文献   

17.
华为以前做手机终端,都是运营商定制,不跟消费者直接打交道.华为一年发货1.5亿支终端,全球有几个企业出货这么多?但是没有人知道华为的品牌.就像富士康给苹果代工,我们看到的都是苹果.  相似文献   

18.
2018年以来,美国特朗?政府针对华为和中兴通讯等企业发起带有明显政治性的大规模制裁行动,引起全球关注.中国企业深刻地意识到,尊重企业经营和竞争的基本规律,以及回归组织运营基本面的重要性.企业不仅需要关注短期的经营效率,还必须塑造长期的组织韧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企业为什么要突围?中国企业真的需要突围吗?在一片中国崛起和中国制造的舆论声中,郎咸平教授的一再警示显得相对异样。事实摆在眼前,目前国内出现了很多优秀企业集体停滞的现象:从联想到华为,从招商局到国美……国内企业最常碰到的情况就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没法再发展了。  相似文献   

20.
当自杀开始成为公共事件,企业能做什么呢?如何让悲剧不再上演?如何重视并维护员工的心理健康?打开心之门,架起心之桥……欢迎大家报名参加心理学堂,最新一期是华为大学资深老师主讲的《健康快乐的生活和工作》。2008年3月10日之后,华为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