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回顾文献基础上,本文梳理出贸易影响工资差距的机制,认为在劳动供给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工资差距决定于劳动需求结构变动,而劳动禀赋结构和技术效应结构是研究两者关系的重要范式。劳动禀赋结构模型是在两国生产两种产品且技术水平相同的框架下,贸易品由于劳动禀赋结构不同,导致单位成本产出水平变动,进而影响劳动需求结构和工资差距;而技术效应结构模型则是在两国生产一种产品且技术水平不同的框架下,贸易品由于技术效应结构不同,导致相对工资和劳动需求关系曲线变动,进而影响劳动需求结构和工资差距,而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传导机制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四川省出口贸易结构、进口贸易结构和人均GDP的相关数据,对1989年~2006年间贸易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得出了三个方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杨春艳 《商业研究》2014,(6):83-89,165
理论上,技术进步可以是一个和贸易开放并行影响工资差距的重要因素。本文构建计量模型探讨中国非均衡贸易发展、技术进步与地区间工资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地区间非均衡发展的对外贸易(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资)是造成地区间工资差距扩大的主导因素,而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机制并不凸显。引导技术进步偏向于高技能劳动,提高贸易产品的技术含量,将成为贸易结构升级以及缩小工资差距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根据传统的H-O理论和S-S理论,随着各国之间贸易的不断深入,非熟练劳动力和熟练劳动力的工资差距将逐渐缩小 目前,国外学者高度关注对外贸易对国内收入差距、工资差距的影响,并做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同时这一课题也是世界各国政府和组织机构高度关注的焦点在国际主流研究中,主要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开放贸易导致性别工资差距扩大以及开放贸易导致性别工资差距缩小就中国国情而言,研究对外贸易对中国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是一件十分紧迫而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相对工资差距不断拉大,这使传统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理论框架的适用性受到质疑,学者们开始由研究传统理论的假设条件转向研究对象的微观化。综合阐述了贸易自由化与性别工资差距领域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并对其作简要评价,提出未来在此领域的研究应注重拓展理论研究视角、改进研究方法和扩展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6.
新贸易理论认为,贸易通过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的影响,技术溢出的效果与贸易结构、进口品的技术密集度相关,并且与一定的人力资本存量相结合。基于福建省的经验研究发现:福建省的贸易增长效应体现在贸易结构上,而不是贸易量上;人力资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贸易技术溢出的效果,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将提高贸易对福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但“两头在外”的经营模式使得外商投资企业的高技术品进口对福建省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7.
《商》2014,(2):289-291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中国出现了劳动者工资差距扩大的趋势。近年,国际贸易与工资差距关系的研究成为经济领域的重点和热点。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外包模型,研究产业间贸易及产业内贸易对行业间工资差距的不同传导机制及影响。结果表明在产业间贸易形式下,总贸易和出口贸易以及进口贸易会加大产业间贸易行业内工资的差距。在产业内贸易形式下,总贸易、进口贸易导致产业内贸易行业的工资差距增大,而出口贸易则有利于缩小产业内贸易行业的工资差距。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分析贸易自由化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显著提升企业内工资差距。企业进口投入品的行为使其内部普通员工的最高与最低工资之比提高约50%,总经理与中层经理的工资比提高约30%,中层经理与普通员工的工资比提高约12%-20%。进一步分析表明,自由贸易使企业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更大,更倾向于采用绩效工资、进行研发投资、提供员工培训和使用计算机,这些因素均导致工资差距的上升。  相似文献   

9.
张娟 《商》2014,(38):264-26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进展,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的工资差距不断上升,传统贸易理论忽视了国际贸易和技术进步,无法对此进行合理的解释。最新研究表明,国际贸易和技术进步都会引起工资差距扩大的现象。贸易开放使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规模不断扩大,促进熟练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升,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之间的工资差距逐渐扩大。发达国家的工薪差距的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外包活动,Feenstra&Hanson(1996)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FH模型中的SS定理可以解释这种现象。它与技术工人产业内就业的变化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构建一个在垄断竞争市场下包含中间产品和异质劳动在内的一般均衡模型,该模型拓展到开放背景下发现南北国家的中间产品贸易导致南方国家高技能劳动与中、低技能劳动工资的增长和收入差距的扩大.测度中国与发达国家中间产品的进出口对中国30个行业高、中、低技能劳动工资增长及差距的影响,发现实证结果与理论模型相吻合.由于碎片化生产带来的技术外溢、技能溢价及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等,高技能劳动相比其他层次的劳动而言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11.
选取1998—2006年中国26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结合劳动力供需的对外开放影响工资差距的理论模型,就对外开放对制造业熟练和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从全国样本看,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缩小制造业熟练与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而贸易开放与制造业熟练和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则是一种倒"U"型的关系。在分地区讨论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熟练与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的缩小作用要大于东部地区,贸易开放对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熟练与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这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倒"U"型关系的实证结果。  相似文献   

12.
能源约束对出口贸易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能源价格的角度出发,在定义能源约束量化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了能源约束对出口贸易结构影响的动态计量模型,并从长期和短期两个角度,分析了能源约束对出口贸易结构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短期看,能源约束通过直接的价格冲击和间接的生产要素部门转移,带动贸易结构的优化调整;从长期看,能源约束对出口贸易结构的调整方向具有不确定。  相似文献   

13.
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强了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成为研究的热点。从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角度,研究贸易以何种方式和途径影响经济的增长。通过对我国1981-2002年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揭示出我国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进口的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对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工资差距的影响。分析发现:我国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逐渐取代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加大了对技术工人的相对需求,扩大了我国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工资差距。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则不确定。行业特征对工资差距的影响也非常显著,技术密集型行业偏向对技术工人的培养;劳动密集型行业则会偏向对具有比较优势的非技术工人的投入;资本密集型行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笔者运用2000-2005年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我国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的对外贸易、技术进步等因素对行业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并进一步将27个细分行业按照要素密集度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分别分析了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进出口贸易、技术进步等变量对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结论如下:在不考虑制造业行业特征的情形下,行业的对外贸易引起相对工资差距的扩大,行业的技术进步对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是不显著的;在将对外贸易分解为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的情形下,进口贸易引起相对工资差距的扩大,技术进步引起相对工资差距的缩小;在考虑制造业行业特征的情形下,行业要素密集度的不同会导致进、出口贸易和技术进步对相对工资差距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人力资本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计量模型,采用我国1990—2005年间的数据对该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初等教育对经济增长弹性最大,中等教育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三个层次中最大,这与我国一直比较重视中等职业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我国高等教育的弹性较小,没有充分发挥出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本文综合运用加工贸易增值系数、加工贸易对我国GDP的拉动度及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将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做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加工贸易每增长1个百分点,GDP增长0.761个百分点,其中加工贸易出口的贡献率为47%,加工贸易进口的贡献率为53%。同时针对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简要介绍对华反倾销样本构成、来源和统计指标后,统计分析发现中国涉案产品出口受美国、欧盟和印度的影响最大,受反倾销影响的行业主要有贱金属及其制品、塑料橡胶、杂项制品、化学工业、机电设备和纺织品。反倾销寒蝉效应模型实证表明:外国反倾销立案和实施措施对中国出口都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其中反倾销立案给中国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要高于实施反倾销措施所带给中国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