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针对目前广泛存在的小产权房问题,结合十七届三中全会有关土地制度改革的精神,从社会和经济两个方面着重探讨了小产权房存在的现实合理性,并运用土地发展权原理,通过土地增值收益再分配的方式就小产权房的合法化进行了应用对策的尝试性研究,以期对小产权房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措施,如放活土地经营权,赋予农民土地财产权等,影响深远。虽然学术界不乏理论的探讨,先行地区已开展实践探索,但要全面实施“农地新政”举措仍是困难重重。然而。利益主体对不同农地类型改革反应不一,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可以更好地分析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困境所在。文章以此为基础,总结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路径创新,以期更好地实施农地新政。  相似文献   

3.
邓宏 《改革与战略》2014,(2):14-18,23
制度经济学强调产权制度对市场的制约作用。然而,市场真正关心的是产权中的经济利益而不是法律意义。一般产品都包含有公共经济产权和私有经济产权,房产税改革的真正作用是调整房产中公共产权与私有产权之间的配置结构。土地使用权制度和小产权房制度也是房地产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房产税改革有必要与这些制度进行统筹考虑。具体而言,房产税可以在商品房的土地使用权到期后开始征收,小产权房可以缴纳房产税的方式市场化。同时,解决土地使用权制度和小产权制度的改革问题,房产税改革在制度水平上才更为完整。  相似文献   

4.
侯微 《乡镇经济》2009,25(10):4-7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农地制度市场化改革经历了从农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重塑农民为部分产权主体,到承包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实现土地流转,再到明确提出建立农地要素市场的目标,最后到以打造农地财产权为重点的农地制度改革来完善农地市场的四个阶段,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农地制度市场化变革模式。  相似文献   

5.
建立在完整财产权基础上的土地流转是提高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之一,而合法转让权则是财产权的核心。通过对近年来成都市农村土地在确权后进行合法流转的大量案例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建立在合法转让权基础上的土地流转,可以为农民带来可观的收入,而农民收益的高低与其获得的财产权利强弱紧密相关。政府应该在界定和保护产权的同时,打破城乡要素流动壁垒,逐渐从直接参与土地交易中抽身而出,完成向"公共服务提供者"角色的转变。在农地确权的基础上进行的集体土地流转,可以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为统筹城乡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农地产权制度演进及其优化配置的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权制度是关于稀缺资源利用的权利行为规则安排。排他性权利界分是产权发挥作用的前提性条件。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呈弱排他性,主要表现为:农地所有权缺少排他性;农地使用权排他性虚弱;农地处分权排他性不强;农地收益权排他性有限。改革和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必须转变指导思想,整体推动农地非排他性产权制度变迁,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构建物权性农地承包经营产权制度,复造民事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结构。  相似文献   

7.
李钢 《特区经济》2009,(4):148-150
我国农地产权不完善,土地所有权虚化,使用权受干涉,收益权受侵蚀,处置权残缺,导致农民经营权程度不同受到各级行政侵犯,制约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构建从法律上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和完善其它权能的农地产权制度,推进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使农户在法律上拥有财产权上的排他性、使用权专有性、收益权上的独享性、流转权上自主性,促进产权功效发挥,实现资源配置优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地回顾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四个重要阶段,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具体运用,并提出了以下观点,1、马克思企业产权理论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方向;2、马克思揭示的商品所有权规律为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提供了理论基础。;3、马克思揭示的商品所有权两重性的规律,为我国国有企业两权分立、政企分开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卢现祥  李慧 《改革》2021,(2):14-28
关于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起源的理论主要包括基于界定产权成本收益分析的自然资源资产排他性产权起源论、阿姆拜克的自然资源资产强力产权论、奥斯特罗姆的自然资源资产共有产权起源论。我国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经济体制改革与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相互促进;自然资源资产不断升值与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滞后的矛盾推动着我国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自上而下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相互促进;中国特色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体系构建与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形成相互促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由于其特殊性,可以产生市场化效应、资源配置效应、资本化效应与生态化效应。我国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将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遵循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演变规律结合起来;健全中国特色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0.
小产权房是集体村民与地方政府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但是这个结果带来的是租金耗散和土地的低效率,并未产生帕累托改进的理想效果。要从根本上解决小产权房问题,需要在土地利用相关者之间明晰产权,从财产权益、利益结构和制度设计上给予全面考虑。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产权流转制度的缺陷与农地证券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于改革开放初期实施的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历经30多年的发展,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也表现出一定的消极作用,阻碍了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文章针对农村土地产权流转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实施农村土地证券化的思路,并建议:继续推动和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建立健全农村土地证券化信用担保、信用评估体系;建立和健全相关法规,为土地证券化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2.
强化中国城乡土地权利:整体性法律框架与政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决中国土地改革中出现问题的关键在于土地权利。应加强农民对农村土地的权利,消除农民在法律和经济上的弱势地位。加强农民对宅基地的权利,通过完善农村宅基地的法律与政策框架,规范农村宅基地转让的条件、程序、利益分配及产权。改善征地程序和补偿结果,在减少征地给个人和社区带来的困难同时,提高征地手段的效果和效率。加强城市土地使用权及其管理,建立符合市场经济机制要求的城市地权制度。  相似文献   

13.
We examine the long-run impact of land reform experience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on entrepreneurship later in life. To do so, we take advantage of village-level variation in the Household Responsibility System (HRS) reform in China that transformed land property rights from a communal system into an individualized tenure system. We find that early-life exposure to land reform increases the probability of becoming an entrepreneur in adulthood. This positive association is mainly driven by exposure to the HRS increasing the propensity for solo and necessity entrepreneurship. We also find considerable heterogeneity in the long-run impact of early-life HRS reform exposure across subsamples. Females, individuals from low-income families, individuals with less-educated parents and individuals in the central region are more likely to become entreprenuers following early-life exposure to land reform. Overall, while previous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land titling reform in Chin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usiness creation in rural areas, our findings imply that the positive impact of land reform on entrepreneurial ventures is likely to be understated if its long-run impact on those exposed to land reform early in life on the likelihood of their becoming entrepreneurs later in life is not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4.
王有强  董红 《特区经济》2008,(12):237-239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作为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其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合理、行政权的滥用和理论上的匮乏,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不合理。建议明确界定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范围,赋予农村土地所有者法人资格;规范农村土地产权的界区,建立合理的土地产权结构;明确土地承包合同的性质;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以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5.
王琤  王丹红 《特区经济》2012,(7):252-254
广州的小产权房发展过程和当地政府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政策上的创新表明,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的正当性正遭遇质疑,允许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是农村经济纵深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农村土地改革的趋势。我国法律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简单禁止并非良策,相反应在明确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利性质的前提下,借鉴广州的一些创新举措,循序渐进地取消这些限制,并逐步建立和完善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16.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农地产权制度的模糊及其弊端是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本文以现代产权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我国目前的农地产权制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比较了当前学术界的相关改革方案,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7.
李伟伟  张云华 《改革》2012,(8):91-97
我国农民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在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更多权利已经并应进一步赋予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已经赋予农民,但这三项权利需要强化;处分权应明确其权利客体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区分物权性流转和债权性流转;请求权(承包地返还、承包地妨害排除与妨害防止、足额承包地重大妨害补偿与征收补偿)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黄常青 《特区经济》2009,(6):243-245
本文研究了我国特别是深圳地区的农村城市化改造的情况后发现,非依法律行为而发生的土地物权变动对于加快城市化进程非常必要。笔者对各地政府普遍采用的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缺陷进行了深刻地批判,肯定了深圳市政府2005年通过国有化改制转变土地物权性质的做法,进而对土地物权国有化转制后急待解决的土地使用权年限、土地使用权转让、规范"炒地皮"、闲置土地收回、土地使用权转让方式等后续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历程与创新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一个"好制度",应该在环境约束条件下最能有效实现制度目标的制度安排。中国农地制度的变革的基本演进路径,是制度安排满足制度目标。早期的制度目标是迎合制度供给主题的意图,后期的制度目标则是满足制度需求主体的诉求。目前进行的"新土改",核心就是促进土地流转,推进土地要素的资本化与市场化,提升农民土地产权的强度。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带动了深圳人口和产业的转型,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原无偿划分给原居民的合作股和留作公共积累的集体股的产权不清和股权难定矛盾日益凸显,产权主体的人格化、多元化是明晰企业产权的基础,只有基于多元的产权主体,才能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确定合作股分配办法的合法性、合作股的有偿购买,明确规定股东一股一票的按股投票权利、集体股的股东代表及分红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