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刚 《企业活力》1997,(9):21-22
内企业家和劳动者:两个不可忽视的创新主体□吴刚企业创新,特别是企业制度创新的推进和承载主体是谁?对于这一问题,许多经济学家都有不同的看法。过去,经济学界往往持创新主体“一元论”的观点,即只讲企业家主体。从现实来看,创新活动是企业家、“内企业家”和劳动...  相似文献   

2.
在竞争中学会竞争,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知识的实践和实践的知识,是我们经营者最重要时、最宝贵的东西。世界上许多成功的企业,它们许多最好的行动并没有经过细致的策划,大多是在实践中,经过试验和失败形成的。但这绝不是国内企业的“拍脑袋,拍胸脯,拍屁股”式的“三拍”决策。那么“创新”二字在“竞争”、“知识”、“实践”中如何独辟前径呢?一位企业家曾说过,作为国内背景的创业者来说,在创业的时候,你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创新比企业重要,或者说创新是你创业成功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这是企业家进行企业创新的成果。企业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企业创新的主要轨迹是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但这三个方面都有一个“度”的问题,因为企业家面对的都是一些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是什么力量在持续不断地推动我国企业管理创新迈上新的台阶?从全国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审定20多年的实践看,我国企业筚路蓝缕,后来居上,是六方面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果. 第一方面力量:企业,主导者是企业家,以及以企业家精神武装起来的企业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在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中,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其他创新推动力量,都是为企业服务的.无论技术创新还是管理创新,企业都是实践的主体,投资的主体,科研成果转化的主体.管理科学史上所有新的管理理念、模式、方法、工具,都来自企业实践.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引进了许多国外技术,而现在消化吸收的项目仅占10%左右.因此,研究企业技术引进后的技术创新,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技术引进后技术创新的难点1、技术引进及创新主体错位.我国技术引进过去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行为,企业领导对于引进什么技术缺乏决策权.由政府引进技术交给企业使用,造成企业在观念上认为技术创新是政府的事,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政府现在认识到了这方面的问题,并在努力地改善.这种问题牵涉到方方面面.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尤其是思想意识方面很难说变就变.2、企业领导缺乏企业家精神,我国的企业大量存在短期、急功近利的行为,缺少长远的战略计划.企业领导不用承担经营企业风险,责权不相称,个人利益和绩效脱钩;大多数国有企业的领导是实行任命制的,在领导的选派上往往存在种种问题,在客观上制约企业家的产生.一个成功的企业不可缺少企业家,企业的领导并不就是企业家,只有那些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业绩,并具备本专业知识、战略的眼光、企业家精神的才能称得上企业家.  相似文献   

6.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这是企业家进行企业创新的成果.企业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企业创新的主要轨迹是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但这三个方面都有一个"度"的问题,因为企业家面对的都是一些不确定因素.企业家的工作是风险性工作,需要具有审时度势、出奇制胜和组织协调能力.企业家的创新动力来自竞争,而推动竞争的动力又来自创造利润和担负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企业家都有哪些职能? 尽管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纷繁多样,但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是.企业家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创新,更恰当地说,应该是“推动创新的实践”。事实上.时下当你问一些企业家,他们所领导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时,其中的不少人都会给出同样的回答:创新。  相似文献   

8.
葛建华 《中外管理》2007,(10):60-61
企业家都有哪些职能? 尽管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纷繁多样,但受到大多人认可的是,企业家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创新,更恰当地说,应该是“推动创新的实践”。事实上,时下当你问一些企业家,他们所领导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时,其中的不少人都会给出同样的回答:创新。  相似文献   

9.
“企业家精神”对当代中国有着重要意义,在经济学家的世界里,企业家都是理性的、自私的经济人,但这不是现实社会的真实画面。熊彼特、诺斯、韦伯等著名学者都曾对企业家精神做过精辟的论述.但都侧重于创造财富的范畴。熊彼特的“创新精神”、诺斯的“合作精神”、韦伯的“敬业精神”构成了企业家精神的三大要素。客观来讲.经济学世界的企业家精神来源于人之本性冲动,  相似文献   

10.
<正> 在我国,许多国有企业存在的“59岁现象”与民营企业“各领风骚三五年”的“长不大”问题都反映了我国企业在企业家层面上存在问题。本文应用系统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了隐藏在上述现象背后的更深层次原因,即企业的发展依赖于企业家,而企业家问题更根本的是因为企业经济系统自身结构的不完备,这种不完备使得优秀企业家的培养、“出线”权力与企业家才能的发挥受到阻碍。  相似文献   

11.
企业家都有哪些职能? 尽管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纷繁多样,但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是.企业家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创新,更恰当地说,应该是“推动创新的实践”。事实上.时下当你问一些企业家,他们所领导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时,其中的不少人都会给出同样的回答:创新。  相似文献   

12.
企业是以创造经济效益为目的、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创造社会效益的经济组织。任何社会组织都有天然的使命,在调动各类生产要素以促进实现企业使命的过程中,企业家居于中枢地位,发挥着决定作用;而企业家精神,则是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所有理念才能的精髓,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要素和稀缺资源。企业家精神渗透在企业中无处不在,又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企业家精神存乎企业家的“心”,企业家的创新建设成为培树企业家精神的题中之义。本文拟从“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如何加强企业家自身内心建设”方面开展论述,以引导企业家不忘“财富增长”之初心、通达“造福社会”之使命、实现“基业长青”之愿景。  相似文献   

13.
张蓓 《企业活力》2002,(11):17-19
<正>大凡成功的企业都有着共同的成功之处,就是有优秀的企业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世界知名的成功企业家数不胜数,松下幸之助、沃伦·巴菲特、杰克·韦尔奇、比尔·盖茨……他们一直启发、引导着全世界的企业经营管理者。然而,在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今天,由于历史和现实等种种原因,中国真正的企业家阶层至今还没有形成气候,如何造就中国的企业家阶层已经成为关乎国民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中国呼唤企业家 1.发展市场经济和增强综合国力的要求 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成为国力提升的关键“路径”。斯蒂格利兹教授在他1000多页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14.
一、为什么要重新界定企业家的概念 (一)实践中的尴尬 “企业家”一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不陌生.但若问起企业家的定义或概念.能说清楚的并不多。如果列出一堆不同类型的企业负责人名单让人去确认是或不是企业家,也许会出现多种答案,即使请那些专门研究企业理论的学者或专门从事企业监管工作的政府官员以及许多以企业家自居多年的企业界人士来确认.也不会得出一个统一的答案。从研究的角度讲,概念之争历来不足为怪,但从应用角度讲,不能不说是“企业家”一词在现实中的尴尬与悲哀。  相似文献   

15.
年轻的九和私董会正在用这种互联网思维塑造着自己,塑造着企业. Web2.0时代企业学习的新革命,是社会化学习的必然趋势;“只要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起来”,这是私董会在2013年流行起来的根本原因. “实际上,企业家的内心并没有那么强大,特别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不得不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挑战和承担更大的责任时,不得不独自承担决策的风险和需要帮助时,总是很渴望有一群可以倾诉可以依赖的朋友.如果你拥有一个由企业家组成的私人智囊团,向你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你每个月都能和这个智囊团开一次会,从中获得你需要的建议、经验和资源,这无疑是现今许多中国民营企业家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6.
投资者可能只会考虑市场商业创新或机制创新,但其实最重要的还是看企业的领袖和创造人的文化涵养.过去十年内能成功的企业家,放到今天就未必能成功.企业家们普遍认为,守业比创业更难.有许多曾风光一时的企业家由于始终抱着企业初创时期的心态,不思进取,结果都纷纷落马.成功企业家的经验是不仅参与竞争,而且善于竞争,经营理念能与时俱进,这均与企业家的文化涵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其建立和完善离不开企业家这一重要角色,需要一支与之相适应的企业家队伍。然而,由于历史的、体制的原因,目前我国的企业家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向深层次的不断推进,企业家队伍的建设问题已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一、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家的大生、发展创造了条件“企业家”一词源于法文,原意带有冒险家的意思。不同的经济学流派因其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角度各不相同,导致了对“企业家”这一…  相似文献   

18.
目前,企业创新存在一些误区。误区之一,“企业创新是老总工程”。认为,企业能否有效地推进创新完全取决于“企业的老总”。“老总”要创新就可以创新,就一定可以创新成功。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严格说来,企业的“老总”都是希望企业实施创新的,可是为什么现实中很多企业都很难推进创新?原因在哪里?  相似文献   

19.
一、双层制度创新——真正解决“政企不分”的关键国有企业改革要从根本上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企业外部的问题,如何实现政企分开;二是企业内部的问题,如何真正形成一种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在竞争导向的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只有真正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才能拥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才能成为“机能健全”的规范的市场竞争主体.因此,国企改革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必须是双层的:第一层次是产权制度创新,就是通常所谓的“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二层次是国有制实现形式的制度创新,也就是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实现国有经济逐渐退出竞争性行业.第一层次上的产权制度改革,借助以产权多元化为主要特征的公司制这种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在企业内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保证企业微观主体配置资源的效率性;第二层次上的制度创新要有效地解决“政企不分”问题.最近几年的改革实践已证实,在国有股占控股地位的国有企业中,是不可能彻底解决“政企不分”问题的.国有资产代表者政府必将行使资产所有者的基本权利——经营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这是符合现代产权制度的制度逻辑的.当然,可以通过中间委托代理链的设计避免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扰.但不管设计多么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政府对这些国有资产拥有最  相似文献   

20.
邓叶 《现代企业》2008,(4):33-34
知识经济时代,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科技的贡献越来越重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已经充分证实。高新技术企业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实践主体。纵观各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历程可知,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命周期大致经历种子期、形成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国内理论界对企业家定义有三类观点:一是企业家是企业的所有者和创业者;二是凡是经营者都是企业家;三是企业家是企业的创新者和风险承担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