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红坤 《涉外税务》2007,224(2):15-18
随着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内资银行业普遍面临着与外资银行间开展激烈竞争,以及资本充足率不足两大问题。本文分析认为,我国银行业税负与国外银行业比较相对偏重,内资银行业税负与外资银行业相比也较重。因此,减轻税负,完善金融税制是提高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李红坤 《济南金融》2007,5(3):50-54
和发达国家一样,我国银行业经营效率与资本结构息息相关。我国银行业资本结构不合理,核心资本比率过高,而核心资本是高成本资本,因此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不仅偏低,而且成本偏高。本文认为,改善资本结构的途径是增加附属资本比重,发行次级金融债券。  相似文献   

3.
和发达国家一样,我国银行业经营效率与资本结构息息相关.我国银行业资本结构不合理,核心资本比率过高,而核心资本是高成本资本,因此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不仅偏低,而且成本偏高.本文认为,改善资本结构的途径是增加附属资本比重,发行次级金融债券.  相似文献   

4.
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减税还是注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坤 《金融论坛》2007,12(9):26-31
激励相容银行监管的目的是,一方面实现宏观经济稳定,保证银行业的安全稳健运行,另一方面使银行业实现较好的盈利性.政府注资国有银行是为了充实银行资本金,提高银行业的经营稳健性.但注资具有低激励相容度,这在宏、微观两方面表现出来.微观方面可以通过净资产收益率与资本充足率的关系考察注资的激励相容程度,宏观方面则可以从不良贷款货币化效应来考察.与此同时,税收通过银行内源资本影响银行资本充足率,而目前我国银行业税负偏重.解决这个悖论的有效方法是要逐步降低银行业的税负,加大银行税返还,提高其盈利能力,通过自身的积累,增强内源补充资本能力,切实提高资本充足率.  相似文献   

5.
激励相容银行监管的目的是,一方面实现宏观经济稳定,保证银行业的安全稳健运行,另一方面使银行业实现较好的盈利性。政府注资国有银行是为了充实银行资本金,提高银行业的经营稳健性。但注资具有低激励相容度,这在宏、微观两方面表现出来。微观方面可以通过净资产收益率与资本充足率的关系考察注资的激励相容程度,宏观方面则可以从不良贷款货币化效应来考察。与此同时,税收通过银行内源资本影响银行资本充足率,而目前我国银行业税负偏重。解决这个悖论的有效方法是要逐步降低银行业的税负,加大银行税返还,提高其盈利能力,通过自身的积累,增强内源补充资本能力,切实提高资本充足率。  相似文献   

6.
关于完善我国银行业税收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银行业已对外资实行国民待遇,内资银行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但现行的银行业税制仍然为1994年税制改革时所定,已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的金融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为全面了解银行业税收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对湖南省158家银行机构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银行业税收制度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4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颁布后,我国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资本监管。统一的资本监管标准.有利于银行业市场竞争的公平性。本文通过对资本监管与银行业市场竞争度的相关性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探讨了资本监管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度的影响。结果发现,资本监管与银行业市场竞争度存在相关性,但相关系数较低,且他们之间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我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一直被视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创造的经济成果的“阿喀硫斯之踵”,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随着银行业全面开放最后期限的日渐逼近,普遍认为我国银行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而银行业原先存在的缺陷也会在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暴露得更加明显。但是,  相似文献   

9.
在以资本充足率监管为核心的国际银行业监管框架内,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影响资本充足率监管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日本银行业贷款准备金政策对资本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银行增加贷款准备金计提在短期内会对资本造成负面冲击,而长期内却有利于提高资本水平;(2)短期内贷款准备金对资本的负面冲击向长期内贷款准备金对稳定和提高资本水平均衡调整的速度很慢,意味着贷款准备金政策的缺陷严重削弱了日本银行业资本监管的有效性。本文从日本银行业贷款准备金政策的发展进一步分析了实证结果的原因,并且指出我国实施资本充足率监管在完善贷款准备金政策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以资本充足率监管为核心的国际银行业监管框架内,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影响资本充足率监管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日本银行业贷款准备金政策对资本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银行增加贷款准备金计提在短期内会对资本造成负面冲击,而长期内却有利于提高资本水平;(2)短期内贷款准备金对资本的负面冲击向长期内贷款准备金对稳定和提高资本水平均衡调整的速度很慢,意味着贷款准备金政策的缺陷严重削弱了日本银行业资本监管的有效性。本文从日本银行业贷款准备金政策的发展进一步分析了实证结果的原因,并且指出我国实施资本充足率监管在完善贷款准备金政策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银行业税负现状及改革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加现行银行业税负现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银行业已开始与国外同行全方位竞争。轻装上阵,是我国银行业参与竞争的基础。这种“轻装”,既包括对不良资产的剥离和资本金的注入,又包括过重税负的卸减。我国目前的税收制度按性质和作用共分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特定目的税、财产和行为税、农牧业税、关税等七大类24个税种。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关于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通知》的规定,从今年起对我国银行业的资金使用实行比例管理。这些政策的实施对我国银行业将产生以下影响: 一、对资产规模的影响。规定的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存贷比(不论是余额考核还是增量考核)不得超过75%,这就要求各家银行在不断扩大资产规模的同时,大力组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的思考□崔荫在目前的国际金融环境中,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能否达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标准,已成为衡量银行实力,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监管规范与否的标志。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无疑要参与国际市场竞...  相似文献   

14.
2010年《巴塞尔协议Ⅲ》发布后,中国银监会出台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文件,对银行业提出了新的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和贷款损失准备要求。监管新规对保障银行体系的稳定、增强银行风险防范和损失吸收能力具有积极意义,但也给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带来一定压力。为了将落实银行业监管新规与提升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有机结合起来,商业银行应平稳有序实施新的资本监管标准,根据新的信用风险权重调整资产结构,积极探索资本工具创新,在加强流动性管理的过程中推进全面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5.
我国银行业的税负状况及改革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对我国银行业与国内服务业、国外银行业、国内外资银行以及国内银行业之间进行比较,研究我国银行业税负问题,提出改革我国银行业税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银行业运营现状是:资本充足率低,资本结构不合理;负债结构不合理,经营成本高;资产结构不合理,资产业务运隐忧颇多;中间业务薄弱,结算业务效率低下。我国银行业国际金融环境聚变的原因是:国际商业银行集中化、全能化经营;金融创新日新月异,网络化服务和电子银行正成为金融服务的主要手段;银行业日益国际化。为促进我国银行业稳健经营,应该加强金融监管,构筑“四位一体”的金融监管体系;推进商业银行的市场化;发展资本市场,诱导金融结构升级;加快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金融创新步伐。  相似文献   

17.
2004年2月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计算方法进行了规范,同时规定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达标的最后期限。而我国五家上市银行近年来资本充足率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与国际银行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现状及其成因的分析,提出了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研究背景及文献回顾随着我国WTO过渡期结束,国内金融业将逐步全面开放,国内商业银行将面对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由于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历史原因,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普遍竞争力较差,综合素质较低,资本充足率不高。自2002年起,一方面国家对银行业进行全方位的改革,降低不  相似文献   

19.
胥晞 《西安金融》2005,(4):44-46
2004年2月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计算方法进行了规范,同时规定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达标的最后期限。而我国五家上市银行近年来资本充足率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与国际银行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现状及其成因的分析。提出了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黄宪 《新金融》2000,(2):7-11
我国银行业正处在向商业银行制度转化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制度的构建不仅是银行追求自我效益的商业化过程,而且必须包括存在一个有效的银行业市场组织结构。银行业的市场有效性是判断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前提。经过近15年的探索和试验,我国银行业不断加大了银行业的竞争强度,不少人认为银行业的竞争过于激烈了,但也有不少人认为我国银行业基本上还处于垄断状态。因此,对我国银行业经营绩效的判断缺乏必要地前提。如何看待我国银行业竞争现状?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组织结构应该追求完全竞争状态、寡占状态、还是垄断竞争状态?这是我国金融界和政府决策需要回答的。本文在分析如何判断银行业市场有效性原则上,进行银行业竞争强度的国际比较,讨论我国银行业竞争强度的现状和市场组织结构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