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目前农村巨大的资金需求缺口已成为农村发展的制约因素。非正规金融的发育可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资金活力,但由于得不到法律的认可和政府的保护,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很不规范,存在许多缺陷。因此,有效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使其与正规金融一起共同服务于农村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规金融具有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非正规金融具有信息优势,但长期以来,我国非正规金融一直处于被压制状态.因此,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正确对待非正规金融,给其合法的地位,应正视其在审查、监督、实施方面的优势,积极促进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联接.为此,我们建议,第一,增加正规金融向龙头企业的资金供给;第二,增加正规金融向各类合作社的贷款;第三,增加正规金融向各类农产品销售商的贷款,增加其向农户的授信能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现代正规金融和传统非正规金融并存,非正规金融规模甚至超过了正规金融.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非正规金融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我国非正规金融活跃发展的现实原因,从而提出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非正规金融在广大农村地区长期存在、发展,在有些地区甚至超越了正规金融的发展.文章从规模测度及衡量指标、产生根源、功能和作用、运行机制及演化路径四个方面对农村非正规金融进行综述.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农村非正规金融如何正规化,对非正规金融的监管问题、外部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如何和谐共生、二者的动态演化博弈分析以及建立怎样的联接模式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冯涛  王元 《西部金融》2007,(10):70-72
本文在对农户信贷市场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在农户信贷市场的比较优势进行了探讨,提出"三农"问题中的金融服务问题之所以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关键在于农村现存金融服务体制安排的错位.解决农村金融服务问题必须从改革现存体制安排作为突破口,一方面要促进非正规金融的合法发展,另一方面要构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发挥优势互补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非正规金融是内生于民间金融需求的处于正规金融之外的一种制度安排,是民间金融创新的产物,它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格局,提高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度,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在阐述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变迁背景和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比较优势和制度绩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应赋予非正规金融合法发展的法律基础,构建非正规金融健康发展的制度体系,建立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之间合作互补的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7.
非正规金融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不断壮大,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视角分析,发现其兴起源于我国农村正规金融制度供给不足造成的正规金融制度失衡。农村非正规金融是正规金融有益的补充,政府应该加强对其引导和保护,使其与正规金融在合理配置农村的经济与金融资源中共同发挥作用,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残缺不全,实际上已经在整体上限制了农村金融体制的发展。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及各项保障措施的基础上,我国应构建农村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社区银行)和规范下的非正规金融分工有序、互为补充,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9.
民间金融与非正规金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民间金融是转型期中国金融体系中独特的词汇,必将会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而退出历史,但非正规金融却会因为非正规性所带来的活力而长期与正规金融平行发展.通过追溯民间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源头,并加以深入分析,准确地辨析二者,对于未来的理论研究尤其是实践活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根源与管制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根源在于人们的需求,它不仅对中国农村社会文化具有很强的嵌入性.而且与农村社会秩序具有很好的匹配性.因此农村非正规金融具有极强的自生能力和可持续性.结论的政策涵义是:压制、取缔非正规金融的行为不可取,强制性地将非正规金融正规化的行为同样不可取,正确的做法应是放松管制,引导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联接,促成农村一体化金融市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非合作博弈下,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表现为负向互动的不公平纳什均衡;合作博弈下,二者则表现为正向互动的合作均衡。为推进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从博弈论的角度探讨正觌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关系的演化趋势。在运用博弈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给出双方的合作博弈的演化稳定策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我国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共生发展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支持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协整分析,并利用VEC模型及Granger因果检验,对农村非正规金融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关系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从促进农民增收的效率上来看,非正规金融要高于正规金融。但从短期来看,短期内非正规金融水平提高对农民增收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如长期明显。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重点考察非正规金融的发展脉络,对各类型的非正规金融组织和新型金融组织的金融活动进行深入地剖析,发现在农村资金外流和正规金融供给严重不足的条件下,非正规金融作为一种制度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不足,起到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然而非正规金融组织在农村金融市场上不具有合法产权地位,在受到压抑打击下艰难生存。在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发展方式,对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非正规金融的概念、类型、规模、形成原因、市场利率等方面的梳理,指出非正规金融的产生适应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客观必然性。非正规金融的高利率在一定程度上是放贷风险的补偿,同时也是对正规金融官僚体制低效率的制度适应。  相似文献   

15.
温州综合金融改革中非正规金融的发展问题不可忽视。从参与者的微观视角,以瑞安250农户家庭作为样本,对温州农村非正规金融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温州农村非正规金融参与主体广泛众多且主动参与意愿强烈,而参与主体的个体差异并不明显;生产经营已成为农村非正规金融重要的筹资用途;参与主体信用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措施不足。政府应该遵从“从核心到外围”的思路积极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对非正规金融的合法性边界进行明确界定;积极规范和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借贷方式,培育信用文化;积极搭建各类非正规金融的信息共享平台,尽可能减少各参与主体的信息不对称;同时,还应充分重视和促使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和宏观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向穷人提供贷款,但目前情况恰恰背离了这一点.根源在于不能正视农村金融市场的特殊性,不能正确认识非正规金融.本文提出了一种增加农村金融供给的方式,即促进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联接.文章对两者联接的渠道和效果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监管法律的角度,我国金融体系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受国家监管和金融法规约束的正规金融;二是游离于国家监管和金融法规约束的民间金融.目前,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并列存在,交互发展.本文通过阐述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联接类型、联接效应,揭示两者联接应坚持的原则,从而为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在理论上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基于监管法律的角度,我国金融体系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受国家监管和金融法规约束的正规金融;二是游离于国家监管和金融法规约束的民间金融。目前,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并列存在,交互发展。本文通过阐述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联接类型、联接效应,揭示两者联接应坚持的原则,从而为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在理论上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当前非正规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占有率已超过正规金融居于主导地位。农村非正规金融到底是不是一种有效的融资安排并最终体现在能否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如果单纯从理论上论证非正规金融的作用将难以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必须开展客观可信的实证分析。因而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对于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重构农村金融体系,为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必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间金融形式及其利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正规金融,即一般所称的民间金融,它在中国广泛存在,并在支持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分析中国民间金融的历史和现状、民间金融中的各种利率形式及其与正规金融利率的关系,并预测民间利率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