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历史上的枝江是一个农民负担重、财政只能勉强“吃饭”的传统农业市,50万人口中就有30多万在农村。尽管它曾被农业部评为“中国砂梨之乡”、“优质粮棉油生产基地”和“优质淡水鱼基地”,但直到2002年,农民人均收入才2000多元,农业一直处于丰产不丰收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增值农业”(Value—added Agriculture)是农业发展模式创新的结果,对农村经济发展尤其是对提高农民收入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当前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十分重视的“增值农业”概念与发展研究状况,并分析了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10.
11.
农业产业化的兴起标志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当前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浪潮中,供销合作社作为我国最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如何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在积极参与中为“三农”事业做出更大贡献的呢?本刊记者特地就此问题走访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科技教育与工业部部长张祥茂。 相似文献
12.
13.
14.
这是一组有关龙头企业的报道。它生动地说明,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是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编按]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现阶段面临的所谓“三农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村问题,其核心是农民问题.即如何提高现在农村人口的收入,使之走上富裕之路的问题。而现阶段我国农村的现状是:在工业化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由于人口基数大,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和农业比较收益下降等原因.农业部门出觋了数以千万计的剩余劳动力。农民收入低下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是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三农”问题的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希魁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6):49-52
中国是一个农业和农民大国,研究和思考中国现实一切重大社会问题,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制约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最大障碍,不在城市,而在农村。只有善待农民,中国才有一个稳定和繁荣的未来。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其根本出路是大量减少农民。这涉及到整个社会利益格局的大调整。因此,没有一个宏大的战略眼光,没有一个巨型的系统工程,是无法驾驭这件事情的。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