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7 毫秒
1.
周鹏飞  江丽旋 《魅力中国》2014,(12):253-253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涵着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而中英语言方面有特别多的差异。本文试从对中西方对于“狗”的不同释义的比较入手,诠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分析"语言"和"言语"在汉语教学层面上的关系,重构预科汉语课堂教学知识人、文化人、社会人的"三维目标",充分利用预科汉语课堂教学的话语空间、互动空间和发展空间,有助于抓住语言习得的"实践性"本质,进而提高预科汉语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但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它深深地植根于各民族的文化中,是文化的一部分,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它既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又反映文化。因此谁要想掌握一门外国语言,必须先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基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从英语和汉语的词汇、句法及语用三个方面对中西方文化中的语言习惯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进行语言学习。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语言文化学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语言世界图景中的观念"Концепт"在语言文化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关于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世界图景中的"Концепт"的研究越来越引起语言学界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俄罗斯民族语言文化中起标识作用的关键词语之一"судьба"在俄语语言世界图景中的研究,揭示俄罗斯民族核心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5.
沉默在东西方文化中的歧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沉默在东西方文化中含义不同.东西方人思维方式不同.东方人重直觉、悟性、意象,西方人重理性、逻辑、实证;东西方语境文化不同:东方人为高语境文化,不需要每一点都用语言讲清,西方人为低语境文化,一切必须用语言讲清楚;解决沉默带来的文化冲突需有技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语言哲学角度出发,讨论汉语成语在英译过程中如何利用语言哲学基本命题在不同语境中实现成语的合理翻译,阐释了"本位观照,外位参照"的语言哲学观点。分析了成语的特点和常见的翻译误区,是在翻译实践活动中的合理应用和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为了适应人类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工具;文化的交融又会反映在语言的交融上.本文从语言的交际功能以及英语和法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历史演变过程阐述中西方语言在文化交际中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相似文献   

8.
李小金 《发展》2007,(12):110-111
一、引言 20世纪60年代,林纳伯格(Lenneberg)提出"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该假说认为:在人的大脑发育成熟过程中,存在一个关键阶段,在此阶段内,语言习得能够自然地、毫不费力地发生.但在超过一定年龄之后,大脑不再具有这种处理语言输入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在语法界一直是备受争议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潮流文化的背景下,语言也发生了变化,"程度副词+名词"的语言文化现象目前已经变得非常流行,应当看到这也是一种流行语文化.由于人们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追求创新,喜欢用新奇的语言来交流思想、 表达感情,例如"很淑女"、"很铁"、"更感情"、"挺牛"这样类似的说法比比皆是,从而丰富了我们的语言及文化.  相似文献   

10.
以英、 汉两种语言的形式和表达习惯为切入点,进一步印证萨皮尔-沃尔夫假设有关语言决定思维并影响思维的基本结论.在二语习得中要注意两点:其一,通晓外语首先要精通母语;其二,中西各个领域长期、 深入的交融,可能造就出一大批从思维到行为上汉化的西方人和西化的中国人,其前提是精通双语.  相似文献   

11.
根据索绪尔确立的语言——言语之语言观,对语言“意义”的研究分为对语言系统中语言“意义”的研究及对使用系统中语言“意义”的研究。据此,突破解析语言“意义”离不开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观点,同时构建讨论模型,不考虑说话人和听话人,我们同样可以解析语言“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形势的风云变化,在经济领域,涌现出许多新事物和新概念,这些新的事物和概念的出现,必然引起许多新词新语进入到现代汉语中来,伴随着使用频率的提高和使用人群的增多,这些新词新语逐渐由原来的"新"过渡到"常用",它们出现的场合和频率都在增多,渐渐为现代人所熟识,特别是在商品经济社会,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用语,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一条沟通贸易的通道,更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必须重视语言的互通.本文讨论了"一带一路"与语言互通的关系,语言在实现"一带一路"建设的"五通"中发挥互联互通作用日益凸显,要真正了解周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思维模式,大大拉近与当地人的感情,就要用当地习惯的语言来沟通,语言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工程.新疆民族成分多,语言多样,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又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促进民族之间语言互通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相似文献   

14.
何萌  何江胜 《新西部(上)》2009,(6):108-108,110
本文分析了中西方饮食习俗的不同,认为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外在表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差异充分体现了饮食与文化的差异。在愈来愈频繁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掌握语言与文化差异有益于民族间消除误解,沟通顺畅。  相似文献   

15.
英语语言教学中的西方文化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学习文化的过程。本文有针对性地探究了中西方在文化渊源、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文化差异及在英语语言教学中开展西方文化教学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信息时代和科学技术的兴起及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汉语中出现了许多外来语,它丰富了我们汉语的语言体系.本文从外来语的大量渗透到汉语的原因;以及外来语的构成形式、混合词和新生词的构成和汉语释义,现代汉语中来自外来语的词根固定译文,探究外来词语在汉语中的存在方式和生存活力,阐述外来语对汉语语言的充实和扩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俄汉语语法的比较,分析俄汉语语言中的被动语态与表达规律、"把"字句、俄语中的前置词和汉语中的介词的使用等,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以便让外国留学生尽可能快地掌握汉语.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时代,中西文化相互渗透,外来词相互借用,在使用网络语言时,我们要树立法制观念,完善管理机制,倡导正确的语言观;统一审定并规范新词的翻译,促进翻译规范化和统一化;加强语文教育,正确引导语言的使用,促进汉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协和语"是伪满洲国时期出现的一种汉日混合语,是特殊历史时期、特殊区域的产物。本文以描写抗战时期小说中的语言为实例,将协和语划分为"汉语的协和语"和"日语的协和语"两大类来考察,又对"汉语的协和语"做了详细的分类并分析其成因。这种协和语带有浓厚的"管制文化"色彩,无论是中国人和日本人都无法接受它破坏本国语言纯洁性的特征,因此它的消亡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及了解文化的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文化知识影响到语言学习者的各个学习阶段,对学习者变得越来越重要.文化教学的策略是创造一个真实的教室环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