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逐步建立,中小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融资也迎来了历史性机遇。本文就中小企业在国内市场改制上市中相关问题做概要介绍,希望有助于中小企业实现与资本市场的顺利衔接。[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在当下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必须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把企业的资本做成核心竞争力。走上市之路的企业,都希望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本。那么应该去哪里上市?有三个可选择的地方:本地市场、国际资本市场的香港和美国。选择上市地,一个要点是  相似文献   

3.
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一直以来就是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关系。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改上市,以及资本市场在我国的发展日趋迅猛、影响力日益深厚,我国商业银行的上市对于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发挥着怎样的积极作用是本文要给与关注与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孟令杰 《会计之友》2007,(10S):81-82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整体上市的公司层出不穷。本文在探讨整体上市的模式基础上,分析了整体上市的财务效应,并以武钢集团整体上市的案件为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5.
央企整体上市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比较活跃。截至2007年年底,已有23家央企实现了整体上市。2007年,国资委提出把央企整体上市作为“做大做强央企”的一个战略措施,并制定了央企整体上市的初步框架,即“两个阶段、四种模式”。“两个阶段”是指先剥离托管,后整体上市。“四种模式”分别为A+H模式、反向收购母公司模式、换股吸收合并模式、换股IP0模式。目前,“四种模式”在资本市场上均有所运用。  相似文献   

6.
《福建质量管理》2011,(3):51-51
赴境外资本市场上市,已成为福建企业“走出去”的一条成功路径。今年1月以来,福建又有3家企业在香港、马来西亚等境外资本市场上市。  相似文献   

7.
《福建质量管理》2011,(3):57-57
记者近日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1月以来,全省共有5家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或再融资,募集17.65亿元。其中,元力股份在创业板上市,国脉科技实现再融资,森宝食品等3家企业在香港、马来西亚上市。截至目前,我省累计已有180多家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  相似文献   

8.
近期,长城汽车的超额认购,中国人寿的热销、携程网以88%的涨幅登陆纳市……要以说,中国海外上市的企业吸引了全球资本市场惊羡的目光。有关人士预计,2004年中国企业将继续主导全球资本交易市场,未来2~3年内中国将有300多家企业海外上市,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浪潮将浪高过一浪,越来越汹涌的“海外上市潮”,其根源何在?对于那些正准备海外融资的国企、民企、高科技企业又意味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9.
二板市场又称创业板市场,中小企业市场或小盘股市场、另类股票市场,它是指主板市场之外、专为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筹资的资本市场。二板市场的主要作用在于支持那些暂时还不符合主板市场上市要求但又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特别是众多的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二板市场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资本规模要求较松,但对信息坡露和上市管制要求相当严格。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现状境外上市(Overseas listing),指国内股份有限公司向境外投资者发行股票,并在境外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有直接上市与间接上市两种模式。通过对比2003到2009年数据,其中2007年是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高峰状态,中国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共有242家,[1]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和境内资本市场调整的影响,企业境外上市的数量及融资额都达到了最低点,  相似文献   

11.
路越  刘书博 《经济界》2023,(4):59-66
从科创板、北交所的成立到全面注册制的推进,国家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扶持,为地方政府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提供了有利条件。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锚点,“专精特新”企业的上市培育能有效丰沛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梳理地方“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特点和上市情况、分析企业上市路径选择、总结上市堵点问题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分析过程中以大连实际情况为例,梳理总结了地方政府在助企上市过程中仍存在地方私募股权市场服务功能缺位、转板升级通道不畅、资源协同发力不足等问题,建议地方政府在本地“专精特新”企业的阶梯式上市培育中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激发区域股权市场服务功能,加强市场多层次联通,整合域内专业资源等方式层层发力、前端发力,为当地“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提供资本支持。  相似文献   

12.
我国房地产资本市场的发展时间不长,因此无论是资本市场中的参与者种类还是资本工具种类,都较单一,且融资规模较小。我国的权益资本市场相对于债务资本市场更加不成熟,主要表现为权益融资渠道狭窄,上市融资规模有限,信托融资规模较小,且缺乏有效的专业管理。在债务资本市场上,参与主体较单一,造成了在债务资本市场上过度依赖商业银行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际资本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SPAC上市势头空前高涨,全球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与SPAC公司合并以实现“曲线”上市。SPAC并购上市为中小企业带来了不同于传统IPO的融资路径,然而我国境内企业借助SPAC并购上市的并不多。本文以思享无限为案例研究对象,从企业融资需求及融资约束入手,对比纳斯达克资本市场SPAC与传统IPO的上市准入条件、上市流程、成本及估值定价差异,探讨估值差异背后的原因及后果等,并剖析拟上市企业在综合考量基础上最终选择SPAC并购上市路径的深层次原因,以期为拟上市中小企业、投资者及政策监管机构提供相关启示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资本市场青睐第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市场角度来讲,整个资本市场供求有限。1997年中国电信上市非常成功,因为它代表国内“电信”这样一个垄断概念,因此得到资本的热烈追捧。但是如果紧接着联通、网通或者其他类似企业上市,资本市场可能就没有兴趣了,因为你供得太多了,资本市场的供求关系不平衡了。这种情况下围绕资本市场供求争取第一家上市,可能就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城商行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融资需求不断增加.而自2007年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三家城商行集体在A股上市,之后没有新地方性银行在A股市场上市.在这一形势下,赴港上市成为了城商行的融资新路,为其走出资本补充困境提供了新方向.本文以盛京银行为例,分析其在香港成功上市的主要原因,为国内其他城商行赴港上市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上市公司寻求到国际资本市场双重上市的现象也与日俱增。相对于国外公司而言,中国公司的双重上市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双重上市动因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为中国公司双重上市动因的理论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数据》2008,(2):8-8
国内民营企业为主角的海外上市浪潮,正以惊人的力量席卷全球资本市场。据统计,2007年在美国各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外国公司中,中国公司最多。其中,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上市的中国内地企业有19家,全部为民营企业,上市的中国企业平均每家筹资约2.7亿美元;在纳斯达克,2007年上市的中国企业有13家。  相似文献   

18.
徐超 《企业活力》1999,(1):28-39
企业买壳上市及其优越性企业买壳上市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一件大事,据不完全统计,1997年我国证券市场典型的买壳上市共发生25家。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按照国家法规和股票上市交易规则,通过协议或二级市场收购方式收购上市公司,取得控股权后,对该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9.
杭萧钢构的“样板性错误”,值得每一个徘徊在资本市场大门外的待上市企业所警戒。  相似文献   

20.
数据·调查     
去年我国企业股权融资逾千亿美元清科集团日前发布的《2007年中国企业上市年度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全年共有242家中国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额高达1048.34亿美元。报告提出,2007年,中国企业境内上市出现爆发性增长:2007年,共有124家企业在中国境内两个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额高达650.89亿美元,平均每家上市企业融资5.25亿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