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缺少金融的有力支持和配合,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深入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准确把握现代农村金融发展的基本方向和重点任务,扎实有序地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加快建立符合现代农业特点和农村需求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不断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2.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的发展,对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些年,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我国农村金融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组织体系不断完善,信贷投放不断增加,服务功能不断强化。但是,与“三农”发展的要求相比,农村金融体系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金融压制与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少学者认为政府对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管制过多导致了农村的金融压制,事实上,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金融压制是一个结构性失衡问题,既存在着政府管制过多,又存在着政府制度供给不足。本文对中国农村金融压制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对如何重新构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是农业大省,农村城镇化率低、农业产业化相对落后、农村贫困人口较多的省情在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因此,贯彻科学发展统筹城乡的要求,结合陕西省情,建立健全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无论是对陕西省,还是对广大中西部地区都具有现实意义。立足于这种认识,近两年来,我们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就陕西省农村金融难题的破解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分析与改革建议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一、正规性农村金融机构严重不足   1 建国至改革开放前农村金融政策的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同其他国家一样采取了以农养工的工业化发展战略 ,把农业部门的相当一部分剩余转移到非农业部门 ,为弥补我国农业自身积累的不足 ,政府在抽取农业剩余的同时 ,为了保护农业的一定增长速度 ,对农业又采取了一些补贴措施 ,即对农业基本建设、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收购方面给予低息贷款 ,甚至无息贷款 ,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低息贷款对农业生产无疑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一金融政策在 1 984年以前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当时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破解"三农"难题,离不开金融支持。如何顺应世界潮流,在我国广袤而相对落后的农村大地上,解决占人口三分之二的农民因农村要素市场难以流转、缺乏抵质押条件、  相似文献   

7.
重构农村金融体系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湖北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发展导致农村金融需求展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内生性,而农村金融供给则仍由政府主导,是完全外生的.实体经济内生的不断增长的金融需求与外生的不断萎缩的金融供给之间的矛盾成为县域经济与农村金融的基本矛盾.县域经济发展要求调动农村金融活动主体的内在动力,发展内生于县域经济的、适合农村生产要素禀赋结构特点的农村金融新体系.  相似文献   

8.
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金融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经文 《中国改革》2006,(10):43-4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初步建立了以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和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公司为主体框架的农村金融体系,金融服务“三农”的能力明显增强。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各项事业发展迅速,资金需求大量增加,多元化的  相似文献   

9.
一、当前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的问题 1、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不能很好地满足和服务“三农”的需要,大量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户增收。一是农户大额贷款难满足。对于农业大户来说,几千元的小额农贷已经难以解决生产经营的资金需要,其资金需要少则数万元,多的数十万元。对这些大户,由于缺乏合格的抵押担保财产,银行、信用社感到风险难以把握。二是中小企业贷款难满足。由于县域中小企业普遍经济效益低下,技术含量低下,产品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落后,其信用等级难以达到银行贷款支持要求。三是农村基础设施资金难满足。由于贷款回收没有保障,银行不愿意放贷。  相似文献   

10.
王捷  赵凌宇 《农业经济》2023,(10):121-123
农村金融是助力农业智慧升级、规模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优化产业结构有重要影响。受农村金融市场发育不足、农业金融需求类型多样等影响,农村金融存在服务成本高、风险把控难及信贷可得性不高等现实难题。为满足规模经营需求,应以强化政府引导、政策支持为基础,通过引入金融科技,重点发育农村金融市场,创新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确保金融资源更好地服务农业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总被引:59,自引:1,他引:59  
完善民创新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是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本文在对金融组织体系完善标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深入考察了中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稳定性、效率性和适应性的现状,进而提出了建立“双重四元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构想,并从八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状况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随着农民从事的产业日趋多元化和非农化,收入货币化程度的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面临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极大的挑战。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下降,风险加大。深入分析金融机构运行中的问题,加快其内部的机制改革,进行金融创新对于金融机构扭亏增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提高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效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先导性的作用,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金融体系的效率状况来反映。农村金融体系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样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努力提高农村金融体系的效率。本文从农村金融体系效率的内涵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效率现状及制约因素,并提出了提高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印度农村金融体系和运行绩效评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印度农村金融体系的建立有强烈的政府干预色彩,尽管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绩效,但也日渐反映出经营效率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深刻认识这些问题及其成因对于建立并完善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就当代中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矛盾来看 ,基于金融“机构观”的改革道路已走到尽头 ,农村金融制度的创新 ,需要拥有一种新思路和选择一条新路径。创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整体思路 ,是金融“功能观”。据此思路 ,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创新 ,应注重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的协调 ,在对现有农村金融机构重新定位的基础上 ,着力推进农村资本市场建设 ,完善农村金融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6.
金融约束:新农村建设的金融制度安排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金融抑制相当严重,已经无法适应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求。本文通过规范的理论分析,认为金融约束可以有效地修正金融抑制的许多缺陷,从而提高农村金融体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支农功能,并对金融约束的利率政策安排做了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农村税费改革与乡镇财政缺口   总被引:58,自引:1,他引:58  
本文通过对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县(市)乡镇财政状况的调查,着重分析了目前我国乡镇普通存在的三种不真实的财政缺口:公共品过度供给引起的财政缺口、非公共品供给引起的财政缺口和人为夸大的财政缺口。作者指出,必须人认真甄别不同类型财政缺口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否则将给农村税费改革带来政治成本和财政成本过高的风险。作者还指出,为解决财政缺口一部分地区在农村税费改革中存在着强化农业税地位的倾向,使改革陷入两难境地。因此,应对同行农村税费改革中的农业税调整方案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18.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认为:造成土地利用浪费的根本原因是财税体制、干部考核选拔体制、土地资源管理体制、执法监管处罚体制、城镇化战略思想扭曲等;解决的对策是标本兼治.标的治理是加大执法力度;本的治理就是逐步改革落后的体制.建议在适当时机,改革财税体制,变分税制为上缴包干制;在干部考核选拔中落实科学发展观,考核干部任期内对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况;改革土地管理制度,统一、平等地对待城市和农村土地,从法律和制度上保障两种所有制土地"同地、同权、同价",确保农民的权利;反思城市化战略,实现土地利用转型.  相似文献   

19.
土地股份制: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在部分地区已跟不上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土地流转这一土地制度改革的新形式逐渐在全国发展起来,但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土地股份制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