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在委托代理和不对称信息理论分析框架下,围绕不同期限的债务对股东-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冲突和股东一管理者之同的代理冲突的影响,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有关债务期限结构与企业投资行为关系的研究成果,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公司对最优债务期限结构的选择,能够缓解管理者与股东、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关系,降低代理成本。本文通过对债务期限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行业特征显著影响债务期限结构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公司对最优债务期限结构的选择。能够缓解管理者与股东、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关系,降低代理成本。本文通过对债务期限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行业特征显著影响债务期限结构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陈曙光  霍晓萍  任艺 《会计之友》2021,(16):143-150
混合所有制改革引致所有制主体逐渐由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厘清不同所有制主体之间的作用关系有助于解决混合所有制如何提升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难题.选取2013-2019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数据,将委托代理冲突和股东间冲突纳入同一研究框架,从混合主体深入性和混合主体制衡度两个维度考察混合所有制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混合主体深入性和混合主体制衡度显著提升了国有企业投资效率,混合所有制通过降低委托代理成本而提高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第一类委托代理成本和第二类委托代理成本均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本研究揭示了混合所有制影响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作用机理,对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资本结构与代理成本关系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结构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始终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文认为,资本结构中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会引发不同的代理成本,其产生的根源在于管理者与股东以及债权人与权益投资者之间存在不同的利益格局。在第一类和第二类代理冲突中,债务均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债务在第二类代理冲突中的作用与第一类冲突中显著不同。当企业股权集中时,大股东掌握着企业的实际控制权,企业的主要代理问题成为控股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这会导致其资本结构的代理成本与第一类和第二类代理成本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6.
资本结构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始终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文认为,资本结构中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会引发不同的代理成本,其产生的根源在于管理者与股东以及债权人与权益投资者之间存在不同的利益格局。在第一类和第二类代理冲突中,债务均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债务在第二类代理冲突中的作用与第一类冲突中显著不同。当企业股权集中时,大股东掌握着企业的实际控制权,企业的主要代理问题成为控股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这会导致其资本结构的代理成本与第一类和第二类代理成本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我国江浙民营上市公司2008—2012年的数据,检验了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特征对控股股东代理成本的影响。结果发现:股东之间的制衡、董事和总经理的两职分离有利于降低控股股东代理成本;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董事会规模与控股股东代理成本负相关;董事会的独立性与控股股东代理成本不相关。  相似文献   

8.
黄璜  梁耀辉 《财会月刊》2012,(33):36-39
本文以2007~2010年连续4年均可获得相关资料的858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构建的平衡面板数据(共计3 432个观测值)为研究样本,在控制相关变量的前提下采用混合模型经验检验了终极控制股东性质不同时审计质量与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审计质量与债务期限结构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非国有而言,上市公司的国有性质使审计质量与债务期限结构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减弱。  相似文献   

9.
股权激励是一种激励机制,有助于解决公司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代理冲突问题。很多学者对股权激励是否对公司的绩效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对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张艳  周瑶 《财会月刊》2023,(2):130-138
无实际控制人公司由于股权分散,易形成管理层内部人控制或股东权力争夺,最终引发代理冲突与公司价值毁损。本文以金风科技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探究无实际控制人公司治理中的代理问题及治理机制。研究表明,金风科技自成立以来,一直保持着稳定经营和良好业绩,从股东层面和管理层面多方面结果分析均表明公司不存在明显代理冲突。进一步从权力运行与收益分配两大核心机制入手分析,发现以公司股权制衡性、股东资源合作性、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权利共享性为特征的治理模式实现了公司权力制衡与权益匹配,推动了股东与管理层之间信任机制的形成,这是公司不存在代理冲突、保持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将代理理论引入企业股利政策研究的视野,能有效地弥补MM理论假设下传统股利理论的不足。西方股利政策的代理理论是沿着受股利政策影响最大的三大利益相关方(股东、经营者、债权人)之间利益冲突的协调而展开的。由于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着非流通股股东—流通股股东代理问题以及股东—经营者、控股股东—中小股东的双重委托代理问题,由此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呈现出"中国式股利之谜"。  相似文献   

12.
基于融资约束理论,探讨了代理问题和财务困境对投资—现金流敏感度的影响。以2010—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融资约束、内部现金流与企业投资支出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表明融资约束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之间呈非线性复杂关系,企业投资支出与内部现金流之间表现出U型非线性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控股股东代理问题和管理者代理问题可以导致投资—现金流敏感度在低融资约束的情况下反而较大,财务困境可以导致投资—现金流敏感度在高融资约束的情况下反而较小。从代理问题和财务困境的角度丰富了融资约束理论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分析方法,同时也为优化我国企业投资行为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我国2009—2012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审计质量与控股股东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高审计质量具有降低控股股东代理成本的作用;在考虑终极控制人的性质后,在非政府控制企业中,外部审计的这种约束作用更为明显,并且随着两权分离度的提高而增强。但在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两权分离度、审计质量和控股股东代理成本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我国2009—2012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审计质量与控股股东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高审计质量具有降低控股股东代理成本的作用;在考虑终极控制人的性质后,在非政府控制企业中,外部审计的这种约束作用更为明显,并且随着两权分离度的提高而增强。但在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两权分离度、审计质量和控股股东代理成本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在由中小股东、控股股东、经理三者构成委托—代理链条中,控股股东既是中小股东的代理人,同时又是经理的委托人,即控股股东具有双重委托代理身份。文章针对控股股东具有双重委托代理身份的特殊性,在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基础上,构建了控股股东双重委托代理身份模型。本文的分析表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上升,有利于增加全体股东的收益和公司的期望价值。文章还依据控股股东双重委托代理身份理论,提出了我国中央企业改革应保持国有股控股地位。  相似文献   

16.
<正>一、引言代理理论区分了两类委托代理问题:公司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和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大股东的存在可以减少公司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然而却导致了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大股东滥用其控制权对小股东利益的剥夺,以获取私人收益,目前,大多数国家的企业股权都很集中,公司治理的问题主要就是如何保护中小股东的权利,防范大股东利用控制权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许多学者对控制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债务期限结构理论不能用来解释制度因素与债务期限结构的关系;从公司治理角度对债务期限结构的研究文献较少考虑多层级控股方式下,终极控制人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问题对债务融资期限的影响。债务期限结构的未来研究需要探讨多层级控股方式下企业债务期限结构影响因素问题,此外还需要完善现有的债务期限结构理论及其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融资约束和代理冲突对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受到公司的外部融资约束和内部股权控制的双重影响,但融资约束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政府管制能解决商业银行的代理问题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既存在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债务代理问题,也存在外部股东与内部经营者之间的股权代理问题.由于商业银行特殊的资本结构,政府对商业银行实行金融管制,以便治理商业银行债务代理问题.而政府管制存在一个理论上的"边界".在现实中,由于路径依赖,政府管制越过了这个边界,变成管制过剩,从而加重了商业银行的股权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检验了企业的设定受益型企业年金(DB计划)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以此揭示中国情境下企业年金的公司治理作用。利用手工收集的2013—2016年参与DB计划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并通过倾向评分匹配法为实施DB计划的企业筛选出对照组样本,以此来控制样本自选择问题。研究发现:实施DB计划的企业相较于未实施DB计划的企业,具有更高的投资效率。对两条可能的作用机制的检验发现,在股东高管代理冲突更严重组中,DB计划降低非效率投资的效果更明显,表明其通过激励机制起作用;在破产威胁更严重组中,DB计划降低非效率投资的效果更明显,表明其通过利益趋同机制起作用。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认清DB计划的实施收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