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认同是指文化主体对于所属文化的承认与赞同。本文首先聚焦于港澳青年学生文化认同现状,从认知、态度、行为三个层次予以呈现。其次阐述了港澳青年学生文化认同所遵循的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识、"一国两制"、马克思主义。最后从夯实文化认同基础、坚实文化认同支撑、重构文化认同链接、提供文化认同保障等方面探究港澳青年文化认同养成路径。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加强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代赋予爱国主义教育的特殊使命,也是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及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文化输出和意识形态斗争更加隐蔽、激烈,历史虚无主义、精日言论等有害信息侵蚀着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诱发对国家政治制度、历史、文化的认同危机。必须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增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历史认同和文化认同,坚定“四个自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改变着大学生对主流文化认同的环境,进而影响着大学生对主流文化认同的构建。新媒体技术发展对提升大学生的主流文化认同提供良好契机和严峻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增强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需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转换和创新主流文化的文本体系,增强主流文化的说服力;二是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识别力。  相似文献   

4.
环境监管的公众认同是社会公众对于环境治理及其效果的认可和接受。公众认同之于环境监管,在促进环境立法和政策的制定及实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从实践个案的角度以及法律规则的层面进行分析,环境监管的公众认同仍存在诸多障碍,亟须化解。环境监管公众认同的实现路径有赖于监管理念和监管制度的共同作用。一方面,通过引入“多中心主义”,化解环境监管的理念困境;另一方面,应着重从公共事件阶段、有序参与阶段和决策落实阶段等公共参与的三个阶段来加强和完善环境监管的信息披露制度和程序性保障制度,以此化解环境监管的制度困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青年消费问题日益突出并波及整个社会的消费与生产领域。学者们已经从很多方面探寻了原因并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解决措施。本文从消费与认同的相互关系分析了青年消费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青年消费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该文从道德框架的塌陷、道德身份的丧失、道德行为的失范三个方面分析青少年道德认同危机的表现,同时也提供了青少年道德认同危机的化解途径,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7.
青年是社会中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机活力的群体,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奉献和奋斗,青年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历史的必然,这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本文在探讨了当代青年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一般关系、青年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的基础上,提出了青年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超文化教学模式下,文化教学包括具体文化知识学习、抽象文化理解、交际能力提高、社会适应力增强。教师在文化教学中应顺应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关注外语学习者文化身份认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文化价值是指客观事物的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一定文化需要的特殊性质或者能够反映一定文化形态的属性,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当代青年,是深化改革开放的生力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力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力军。在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的今天,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比之传统而言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研究新时期下青年的文化价值观,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文化核心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播迎来了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剖析红色文化认同的内在机理,根据青年大学生网络环境下思想与行为的新呈现与新特征,借助现代传播学相关学理探寻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传播策略,强化青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讲好当代红色文化传承故事。  相似文献   

11.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在和谐社会背景下如何实现企业与社会良性互动,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建设和谐企业、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企业应从确定价值观念、宣传和谐文化理念、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机构、加强职工文化队伍建设等方面来进行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青年文化形成的若干理论观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理论范型的静态分析范型和动态分析范型,同时对美国社会学家理查斯大林德·弗拉克斯的实证范型进行了评介。作者还对西方青年文化的历史发展及中国青年文化的发展及其主要特点进行了理论上的概括和评述。  相似文献   

13.
如果港交所能够对于创业板一直保持这样清醒的认识,克制过分监管的冲动,那么对市场对上市公司和对交易所来说,应该是危害最少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建构公民国家认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从心理、情感等诸多方面使公民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沉淀,在建构公民国家认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价值论层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本民族形塑"我者"、区别"他者"和抵御"文化虚无"打下了基础。在方法论层面,可以从增强公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发掘文化符号价值以提高公民的情感归属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转化入手,增强公民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5.
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是一个不断建构的动态过程,文艺学的文化转向切合了文艺学的现实品格和实践精神,凸显了知识分子的批判者与启蒙者的身份认同,文艺学研究者应该改变依附性的传统身份认同,弱化与民众脱离的精英情结,不断进行自我批判与反思,以边缘的立场来介入中心。  相似文献   

16.
八旗科举对于形成满人的中原文化认同,进而形成对中国多民族国家认同起了很大的作用,其意义已超出了科举制度的本身,正是由于八旗科举所形成的共同的文化认同,使得满洲作为一个民族,其民族特性逐渐消失,民族的本位认同逐渐也因文化认同的一致性而被国家认同所取代,满洲的汉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满洲汉化是通过文化上一致性融合到汉族之中,而不是民族间的同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是符合民族发展的潮流,也是与传统中国民族发展的脉路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在全球化、科技滥用、功利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冲击下,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教育问题显得更为重要。生态文化是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化,当前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必须要引导大学生接受和认同生态价值观念、绿色行为方式和生态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要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相处,而这些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要顺利的发展又不得不在科技文化的引导下才有可能。由此,科技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20.
文化领导权具有把牢文化风向标和凝聚民众意志的双重作用,是政党合法性和权威性的基石。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认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方向定位,也是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客观需求。以政党文化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引领民众的价值导向,在实践中,以民众的需求为旨归,提升政党文化的政治引领力和社会聚合力,从而实现政党理念在文化建设领域中的统摄力;以党史和理想信念教育,固化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心理认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构筑民众的精神家园,从价值观层面凝聚共同意志;培育有机知识分子,提升其责任担当意识,发挥其教化民众的政治性职能,构建媒体传播矩阵,促成政党文化传播合力,从意识形态层面全面提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