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世界大变局切入,着眼相互交织、融合交汇的"两个大局",全面深入地阐述了高质量保障粮食安全的深远战略意义,强调在新发展观引领下,我国必须统筹谋划保障粮食安全新方略。论文着重阐明,在坚持我国制度体系及弘扬其优势的保障下,必须采取九大方略:加强道路自信,牢牢掌握粮食主动权;应对百年未有大变局,构建粮食"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建立国内粮食产需基本平衡体系,为构建粮食"双循环"新格局打牢基础;善于把"两手"结合并用,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加快培育和扩大国内消费的战略基点,强化农业粮食发展新引擎;发展现代大流通,增强构建粮食"双循环"新格局的活力;守住管好"天下粮仓",进一步加强"定海神针";建立健全粮食物流系统,畅通粮食"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大动脉;以科技为武器,筑牢农业粮食生物安全防线。  相似文献   

2.
中共二十大报告和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将粮食安全和“大食物观”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为我国粮食行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航程。本文基于上述两个纲领性文献进一步阐述:我国粮食行业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做到“九坚持”,坚持党对粮食安全坚强领导的根本保障;坚持端稳中国饭碗;坚持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发展的战略道路;坚持严格实行耕地保护硬措施;坚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坚持加强和完善粮食储备“压舱石”;坚持健全和完善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坚持农业粮食结构性改革,落实“大食物观”;坚持农业粮食扩大对外开放。站在新时代的历史高度,我国粮食行业必须立足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开创“大国粮安”的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宏伟愿景。  相似文献   

3.
高莹 《农业经济》2024,(4):122-124
粮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物质资料,新阶段,我国粮食安全正面临着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和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的叠加困境。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我国粮食安全需要立足于国内大循环,以保障粮食有效供给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确保国内粮食种植储备的同时,稳固国际粮源供应。疏通双循环流通环节堵点,从多领域、多环节不断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为此,要积极应对国内粮食供需结构不平衡、粮食产业现代化水平低以及国内外流通循环机制不顺畅等问题,通过提升粮食生产供给能力、强化全球化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创新完善粮食市场流通体系等方面探索粮食安全保障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为应对国际粮商的战略挤压,保障国内粮食供给、平抑国内粮价,培育国内最大的农地运营商,北大荒集团"大基地"建设应实施"四藏"战略,重点在优化种植业结构、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强化科技支撑应用、良种繁育和示范、全产业链农业标准化提升、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着力构建技术驱动型绿色发展模式,到2022年实现500亿斤粮食综合产能,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为"中国粮食,中国饭碗"提供最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对新时期如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中国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传统粮食安全观在新时代被赋予了“大食物观”的新内涵。但中国粮食安全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结构性紧缺矛盾、国际市场风险等严峻挑战对新发展阶段如何确保粮食安全提出了新要求。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上,国内要全方位推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从耕地、农田、科技、利益、责任等角度入手,构建系统完整的保障体系;国际上要构建多元化进口格局,积极参与粮食国际合作与治理,以高水平开放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加深认识新时代下粮食安全的新意义,高度重视现阶段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新挑战,并采取有效的应对之策,对于确保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极为必要。[方法]文章在总结我国粮食安全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基于对新时代下我国粮食安全新意义及新挑战的全面分析,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结果]新时代下,粮食安全对支撑国民经济发展,有效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保障涉粮产业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意义愈加凸显。同时,我国粮食安全也面临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堪重负、供需区域格局明显失衡、种粮效益整体下滑、"两个市场"粮食供给体系建设存在明显不足等新挑战。[结论]建议做到"六个统筹",即统筹口粮安全与食物总体安全、统筹粮食安全与涉粮产业发展安全、统筹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与两个市场、统筹主产区与非主产区粮食发展、统筹国内农业保护与国内农产品市场的对外开放、统筹供给与储备调节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7.
张敏 《山西农经》2022,(21):42-44
粮食安全是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已实现谷物自给自足,农业合作日趋密切,但目前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较多,粮食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文章阐述了“双循环”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的新内涵,分析了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总结了粮食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提出了“双循环”发展战略背景下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切入,概括了我国开创的粮食安全新局面。主要包括:粮食改革发展指导理论的科学化;粮食等主要初级产品增长持续化;人民生活实现全面小康化;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市场化;国家粮食储备制度化和智能化;科技创新促进粮食产业融合化与现代化;粮食行业由封闭转变为国际化。在上述基础上,本文重点阐述了党中央、国务院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后疫情时代新环境,对确保大国粮安做出新部署: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实行党政同;稳定面积保口粮,端稳中国饭碗;因地制宜保多样,丰富农产品供给;集中力量攻难关,打好种业翻身仗。在上述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深刻阐述了三个重点问题:构建国内粮食大循环体系的客观必要性;构建以国内粮食大循环为主体的新体系;建立粮食新业态模式。最后,文章指出只要全面落实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新部署,稳健奋进新征程,一定能把中国粮食安全推进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和更坚实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从发展的视角审视,我国粮食生产既有远虑,又有近忧,粮食供需紧平衡成为常态将是我们必须长期面对的基本国情。面对现实,我们应当重点从五个主要方面应对我国长期性的粮食安全问题:一是继续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支撑,以及有控制地利用国际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我国粮食的供给和保障能力;二是优化粮食补贴政策,通过合理平衡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粮农和非粮农的利益关系,构建以提高效益为主线的粮食生产长效机制;三是加大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力度,提高粮食质量安全水平,建立从粮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绿色无公害产业链条;四是加强粮食安全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粮食储备物流体系,强化其粮食供求的"稳定品"功能;五是大力倡导文明消费,有效扼制粮食消费中的非理性浪费现象。  相似文献   

10.
正必须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谋划好粮食生产,保障好粮食安全,始终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一是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一方面,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另一方面,加快提升耕地质量。二是促进粮食生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强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大力实施种业自主创新工程,实施国家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程,推进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三是推进粮食生产经营方式创新。大力发展粮食生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农业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逐渐深化,农产品国际贸易规模快速增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国际合作实现新突破。中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不仅要求种源安全和数量安全,而且愈发重视质量安全和供给能力安全。新形势下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面临着进口种源“卡脖子”、大豆逆差扩大危机、国际竞争力短板与全球不确定因素冲击等挑战,加剧了粮食安全风险和脆弱性。新征程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种源绝对安全,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牢牢守住粮食数量安全底线,构建多元化供给体系;着力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重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安全,强化农业供应链韧性,构建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新格局,保障中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中美经贸冲突背景下,以习近平"大农业"思想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框架,结合中国农业发展现状,通过研究新形势下构建我国农业安全战略面临的自然资源环境、市场需求环境、农业生产环境、国际贸易环境等制约,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出发,提出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合理调整农业贸易布局、推进农业贸易体系建设、构建农业开放新格局等六个新形势下构建我国农业安全战略的策略方向。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灰天鹅”满天飞、“黑犀牛”遍地跑,全球通货膨胀日趋升温,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全球粮食产量下降,部分粮食生产大国基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设置了粮食出口限制,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粮食紧张局势。我国粮食安全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方位筑牢粮食安全底线,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的背景下,国内粮食的刚性需求仍得不到满足,而农业资源的过度消耗,粮食生产成本增加、进口粮食对我国农业的冲击使优化农业资源、借助国际粮食贸易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之路成为必然选择。本文针对粮食安全与贸易关系进行了讨论,分析了粮食贸易对于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基于贸易视角提出了改善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安全。浙江省作为我国第二大粮食主销区,保障粮食安全的生产基础较为薄弱,任务十分繁重。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农业全面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阶段,实现粮食安全的内外部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对在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16.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双重压力之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河南省作为粮食大省应及时把握发展机遇,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粮食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河南省粮食产业的发展现状,其次剖析了制约河南省粮食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而从推动农业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完善粮食产业的内循环体系、优化粮食进口结构、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等方面入手,提出了河南省粮食产业“双循环”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自加入WTO尤其是2008年全球性粮食危机以来,国内粮食市场出现了一些棘手问题,如粮食供求日益趋紧、粮食进口量逐年攀升、粮食产业链条愈发薄弱等。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必须不断探索适合中国粮情和国情的"新粮食安全观",统筹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着力构建粮食贸易与粮食产业融合机制进而实现协调发展,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并最终实现"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相似文献   

18.
新常态下粮食安全隐忧及保障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以来,由于我国粮食的连续丰产和稳定的供给,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二连增",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奇迹。但是,针对粮食安全形势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粮食增产并不等于粮食安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能以牺牲粮食安全为代价;新常态下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必须走现代农业之路。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隐忧:耕地数量锐减、质量下降之忧、水资源缺乏、农业生态退化之忧、种粮比较效益低下之忧、农业生产规模狭小之忧、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之忧。要消除粮食安全隐患,势必要建立健全耕地保护机制、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完善粮食生产补贴机制、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健全科技兴粮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和探索市场化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确保国家粮食长期、稳定、持续安全。  相似文献   

19.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粮食安全:趋势、影响与应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加速扩散蔓延,引发全球粮食市场异常波动以及对中国粮食安全的担忧。疫情对后期全球粮食生产与贸易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大,全球粮食市场波动有可能进一步升级。随着全球金融市场充分释放流动性,国际投机资本若炒作农产品市场,爆发类似2008年粮食危机的风险将越来越高。分析表明,中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总体上可从容应对全球粮食市场波动升级的挑战,但大豆等农产品进口需防控国际市场波动风险。本文认为,要高度重视全球粮食市场波动的可能风险和挑战,必须加强监测、及早谋划,系统应对、综合施策。包括:有效管控输入性不稳定预期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干扰和冲击;进一步强化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风险治理体系;完善重要农产品储备体系;强化农产品全球供应链管理;加强国际粮食安全、贸易和投资政策协调。  相似文献   

20.
<正>2004年以来,我国农业支持政策不断强化,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但2011年以来,我国粮食进口陡然加大,粮食安全形势愈加严峻。与此同时,"产粮大县,财政穷县"和"产粮大省,财政穷省"的情况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要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必须解决粮食主产区利益失衡问题,笔者认为通过创建粮汇和粮汇交易机制,平衡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利益关系,进一步释放粮食产能,可能是解决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便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